防治“小近视眼”尤需从长计议

时间:2022-06-12 03:21:41

曾经,“眼镜”在大家心目中是斯文、有学识的代名词,而如今,小学校园里的“小眼镜”比比皆是,到了初中、高中后,戴眼镜的学生数量更是触目惊心。最近,《中国青年报》刊文称, 20年前,上海市小学毕业生成为近视的为极少数,但如今,刚入学的6~7岁的学生近视患病率已接近10%,三四年级学生近视患病率超过50%。值得注意的是,6~10岁发生近视的青少年到18岁成年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眼(高于600度)的风险大大增加。

此前,英国《自然》杂志刊文指出,近视正迅速成为“全球流行病”。研究显示,户外活动时间越少的孩子,患上近视的几率更高。中国面临着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这绝非危言耸听。2015年,北京大学的全球首份《国民健康视觉报告》指出,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到时候,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行业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可能面临巨大缺口,将直接威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安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喜爱户外运动的澳大利亚华人要比新加坡华人的近视发病率低20%。

一直以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牺牲孩子体育锻炼和户外玩耍的时间,以至于孩子的脊梁被书包压弯,身体被作业拖垮。在多数学生家长看来,相比于奥数培训班、英语提高班、“小升初”择校,给孩子戴上一副厚厚的眼镜,根本不算事儿。“小近视眼”增多的背后,隐含着激烈的升学竞争,折射出现行选拔考试指挥棒的缺陷所在。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课业负担减不下来,近视率就不可能有效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说,学业竞争的压力是催生 “小近视眼”泛滥的因素之一。

另外,伴随着电子通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不断进入人们生活,看电视、玩游戏、上网等成为孩子们主要的休闲方式。一些家长因忙于工作和其他事务,电视、电脑和手机成为哄孩子的第一“神器”,无限制地让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等,不知不觉中给孩子视力安置了隐形“杀手”。除数码产品外,即使是阅读纸质书籍,光线太弱、用眼姿势不正确、离书本太近等,也会造成视力下降。同时,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开展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开展基于iPad的实验教学,美其名曰“寓教于乐”,然而长时间的屏幕刺激对学生视力会造成伤害。孩子长期用眼不当、家长缺乏对近视预防的重视等,导致近视的孩子越碓蕉啵年龄也越来越小。

少年强则国强。在任何社会中,教育的最终价值都不是为了培养考试能力强、考试分数高的人,而是造就能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审视近视带来的危害,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须从养成教育抓起。为破解呈上升趋势的近视难题,2016年10月,国家卫计委、教育部和体育总局曾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关注、缓解青少年近视问题。如果学校、家长能教育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或许能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换言之,扭转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持续地参加体育运动。

我国青少年运动不足,体质不断下降,近视率持续攀升,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上。在这方面,美国的做法可作借鉴。例如,美国体育课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实际效果,虽然也有体育考试,但没有一个学生畏惧它,因为这种考试没有优劣之分。比如考跑步,只要你跑下来就行。因此,学校体育“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适应能力,这应成为今后我国体育课的发展方向。

法国教育家保尔・郎格朗先生在《终身教育入门》一书中指出:“不能把体育活动只视为一种肌肉活动,而使之与其他文化活动割裂开来,必须把其与理性、道德、艺术、社会、市民的活动结合起来,使其统一于终身教育的整体之中;同‘身体文盲’作战是终身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日本、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体育教学时间都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比例,瑞典、加拿大等国家,学生的课外体育运动也丰富多彩。眼下,除了引起对体育教育的足够重视,更重要的是要对体育运动有正确的认识,树立以体育锻炼为时尚、以身体强健为荣的审美观,让运动成为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学生户外活动时间长了,体育锻炼的次数多了,身体健康了,患近视的几率和比例就会自然下降。

上一篇:时间性危机意识的揭示 下一篇:多方共同发力遏制校园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