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习生活化

时间:2022-06-12 03:16:57

浅谈语文学习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直有意识地坚持让语文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既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又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识字生活化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是最好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活的识字课堂。我们要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打破只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课堂,从而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高楼大厦、商场、超市、菜场、商铺……只要你是有心人,把它当成识字的课本,去鼓励学生,学生定会学得更加起劲。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识字本,每天记上自己刚认识的字,并注明在哪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定期评比、总结,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召开家长会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要求家长带学生逛超市、菜市场等地方,一定把它当成绝好的课堂。每种蔬菜、禽蛋的名称,都是学生识字的机会。此外,饮料名称、食品袋上的说明、路旁的各色广告,看电视时,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打出的字幕……似乎是专为学生营造的一个又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学生不断地看、不断地问、不断地查,在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学生在学会了拼音,认识了一部分汉字后,最让他们高兴的莫过于自己学会主动识字了。像这样的识字,构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教师省力省心,学生感兴趣,所识的字又能及时巩固,从而解决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隐痛。

二、口语交际生活化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必备能力。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际的素养。”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创设特定的生活化的情境更能够触发学生的语言动机,产生急于表达的欲望。且真实的生活及其问题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参与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真实的学习。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从学生现实的问题或熟悉的资源切入,再现学生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体验,激发起交际的欲望。

生活中的交际情境很多,我们可以给学生创设给远方打工的父母打电话的情境;对过生日的同学进行祝贺;可以给学生创设同学、老师早晨相见的情景,让学生在表演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还可以创设客人到我家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今天妈妈买菜,挎着篮子来到市场……让学生分角色说一说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既演绎生活,又达到了口语训练的目的。在身临其境的情景下,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口语交际的作用,不知不觉间学到与人交际的方法、技巧。

因此,口语交际要打破封闭的局面,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锻炼,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成为会说、会做的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三、阅读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学好语文。只要我们遵循母语语言规律、阅读教学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情感的体验,教学中引导有效地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感知语言艺术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透过字句的表层意思去挖掘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意味。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一首诗、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学生读之索然无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储备不足,主要是感知能力较差,不能全身心地融入那特有的氛围中,当然也就不会领略到“风景这边独好”了。但是,当我们在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情趣后,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如,教《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出教室去看荷叶。看着又大又圆的碧绿的荷叶,感受荷叶的美,想象荷叶还会给谁带来快乐,她们会说些什么……回到教室他们捧起书兴趣盎然地再读课文,此时一个个铅字与他们观察到的实物很自然地联系起来,学生在观察、朗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使文字活了起来,想象飞了起来。正如陶行知所言:“让孩子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交天下友。成人成才,要有山的底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民族的志气。”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但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吴集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下一篇:浅谈角色游戏之于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