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课堂:我们的精神家园

时间:2022-06-12 02:59:37

日常课堂:我们的精神家园

如果有人要问:教师的价值体现在何处?相信很多教师都会回答:课堂!

的确如此,作为教师,几乎将生命的全部意义都赋予了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在哪?毫无疑问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日常课堂。如果说学校是教师职业的场所,那课堂就是教师的精神家园。然而现状又如何呢?尽管教师将生命的年轮刻印于日常课堂之上,但又有多少人能从中体验到幸福与骄傲?更有甚者是将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余秋雨),整日陷于职业疲倦的煎熬中。试问:生活、呼吸在日常课堂,却不能快乐幸福于其中,岂不是天下为师者的一大憾事?

一、日常课堂:教师生活旅途中的幸福驿站

毋庸置疑,面对现代人酒吧、茶座式的生活时尚,教师业余生活无疑清贫而艰辛。尽管也曾想“潇洒走一回”,但一想到明天课堂上那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谁又能忘情于享受?是的,美好时光可用之于享受,也可用于创造;一样翻转的年轮,可以碌碌无为,也可以被永远铭记。人真正的幸福应该来自人的内心。其实,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誉的教师,其生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及每一天的内心体验的:如果某一节课没上好,自己心里就会觉得堵得慌;如果某一天课上得得心应手,自己就会默默地回味一整天……原因何在?就在于日常课堂已然构成了教师生活的一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生命的质量。

“日常课堂平淡得如同居家过日子,谈什么生活质量?”是的,曾几何时,我们就一直面对着这样的尴尬:除了公开课,你能记住几堂自己的日常课?若干年后你的学生又能记得几堂你上过的课?于是有人感慨“教书育人几十年,一眼却能望到边”。难道这一切都源于日常课堂的平淡?我想,其根本原因并不在课堂本身。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个“发现”,一个“用心”,答案不言自明,当你在轻慢日常课堂的同时,其价值也正在被日常课堂所轻慢!其实,当我们明白了教师职业使命决定其人生轨迹必然运行于课堂时,我们为何不去“用心”经营自己日常课堂,从中“发现”曾被一度轻慢的人生价值呢?――用心经营自己的每堂课,就等于经营自己的生活,让每一堂课都能或多或少地延伸你生命的深度和广度,让每一堂课都能成为你生活旅途中的幸福驿站。或许蓦然回首之时,你会突然发现,“原来教书也能教得有滋有味!”

二、日常课堂:教师提升职业价值的土壤

一位教授曾这样说:“如果有人问你是干什么的,你不能说你是‘教书的’,而要说你是‘教人的’……”“教书”与“教人”,一字之差,意义相去甚远。自古赋予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但随着社会文明的演进,人们却将其简化成了“教书”的职业,淡漠了“育人”的根本。当我们习惯于“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赞颂时,却早已在心里淡化了投射孕育生命的光辉。从某种角度讲,教师职业关系着千万个生命健康发展与价值自我实现,其每天的付出远远超出8小时工作以外,其辛苦的程度外界难以理解。如果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只有辛勤付出,而无生命“增值”,你会觉得很苦很累。

也许有人会说,精彩的公开课才能让教师骄傲、辉煌。但是,如果没有日常课堂的脚踏实地、千锤百炼,哪有公开课堂的真正精彩。如果仅仅倾力于、倾心于在公开课中提升价值而忽略在日常课堂为生命“充值”,职业形象终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辉。日常教学是一个真实、安全、和谐的生活过程。从本质上讲它不是以“节”、“堂”为单位的,它应该是师生生命在相互交融中自然生长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看似平凡的过程流淌的应是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看似朴实无华的背后应是教育良知和教学智慧的支撑。而良知与智慧需要担待,它要有勇气包容缺陷,挑战难度,在教与学真实的冲突中经历“焦虑”、“困惑”与“障碍”,在突围教学困境的挣扎中迎来“柳暗花明”后的又一村。因此,与其寄望于在短暂的公开课中塑造职业形象,不如扎根于日常课堂的土壤为职业生命的强盛而自我充值。

三、日常课堂:师生绽放生命精彩的舞台

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在日常课堂,生命与生命是在互不设防中进行交流与欣赏的。交流已不仅是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师生精神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所以说,日常课堂不仅是教师职业生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历程的有机构成。它的质量不仅影响着教师对其职业的感受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也许当下课堂是平凡甚至琐碎的,但是当你将生命的激情投放于课堂,或大气磅礴,或清丽温婉,或机敏厚重时,学生便会在你魅力的濡染下放眼生命的天光云影,以强烈的庄严和神圣之感徜徉于科学与艺术的殿堂;当你努力将科学与文明的基因移植给学生时,你就会发现,用一颗心灵去启迪另一颗心灵,用思想去垂钓思想,生命便在看似平凡而琐碎中更加丰实……这一切似乎都印证了冯建军教授所言,“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二中)

上一篇:师爱的智慧 下一篇:如何看“于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