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物理教学实效性

时间:2022-06-12 12:16:00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物理教学实效性

在学校教育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支撑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来说,从八年级才开始真正起学,其实他们早从小学数学和科学等课程活动中接触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更是经常性地感受到多种物理现象.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认知为基础,凸显“生活学科”和“实验学科”优势特征,积极有效地开展“三维目标教学”活动,不断“激励、唤醒、鼓舞”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课程学趣、思维能力、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提高课程教学质效输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元素.如何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

一、坚持以情趣教学为抓手,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

朱熹说:“教人不见意趣,心不乐学.”这种论说与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情趣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情感是学校教育实践的灵魂因素,它属于一种内生动力性系统,对于人的行为实践往往能够起到维持、强化和指向的正能量作用,而课程教学活动应当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与情感培育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手段,有效激发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把他们不断引向乐学善学的良性轨道,从中得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例如,在讲“蒸发现象”时,笔者随手拿起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了一下,然而提问:一会儿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会干了!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本节课共同学习的蒸发现象.

又如,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静电”现象,人在独木桥上必须张开膀臂搞“左右平衡”,筷子放入水中会“弯曲”起来,电风扇在夏天吹出“热风”……可谓“生活处处有物理”.以上种种,都是激发学趣和引人入胜的良好素材.只要教师善于把耳闻目睹、喜闻乐见的现象渗透到教学之中,变相地减少和淡化课程形式,久而久之,就能逐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坚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逐步增强学生的进取成功信念

教育心理学研究和实验表明,通过眼睛和耳朵这两种视听感官所接受外来的信息,占人体各种感官信息总量的94%.这种研验结论与“百闻不如一见”的俗语有相通之处.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通过综合性立体化的声像画面来刺激人的视听感官,进而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内在心理,这比起教师的口头讲授更显得形象生动、印象深刻,对于激活课程教学状态和提高教学实效都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许多原理和现象无法靠肉眼接受,只能依据丰富的想象思维来间接性获取,这对于正处于直接思维向间接思维过度发展的初中生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一大难点问题.然而,对传统教学形成重大挑战和压力的此类问题,在现代科技教学中却能迎刃而解,而且效果十分明显.

例如,对于人眼的近视及其矫正问题,雷鸣电闪、潮汐现象、阴晴圆缺和雨后彩虹等许多自然奇妙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制成课件并适时演示,通过技术化处理和生动化显示,能够让学生形成用肉眼无法感观的清晰认识,同时在通晓各类原理中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促进运用.如此而为,既可解决教学难点,又能逐步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探究精神和成功信念.

三、坚持以能力培养为追求,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效

以创造性为主的学生能力培养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因素.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作为社会未来核心生产力的缔造者,教育工作者应当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战术并重,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三个充分结合”:把基础知识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充分结合起来,把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综合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把自主教学活动和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充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精神,才能更好地落实好“促进学习与培养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目标.

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或前或后地引导学生:亲自感悟“ 门把安装在大门的边缘与中间究竟有什么不同”;进行“自行车爬坡比赛”――先是呈直线爬坡,后再呈S形路线爬坡;在雷阵雨天气情况下耳闻目睹“先见闪电、后闻雷声”的自然现象;在比较平滑和粗糙地面开展自行车速度赛……既增强学生的个体学习和应用实践能力,又能促进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值得强调的是,教师要努力开展因材施教活动,始终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学习评价和学生评价机制,不断赢得“江河细流、千里跬步”的效应.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注重把“教师”角色转化为“导师”角色,把“教学”行为转化为“导学”行为,以实现教学相长的效应目标.

上一篇:如何用好初中物理新教材 下一篇:谈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