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三度”

时间:2022-06-12 08:13:00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违规事件不断发生,据媒体曝光,有相当一部分责任人平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甚至原先是先进教育工作者。感慨之余,笔者分析,很大程度上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适度、角度和风度的问题。

要求学生要适度被传统教育奉为诀窍的“严师出高徒”在素质教育中受到无情冲击。因不堪承受过重的学业负担或师长过高过严要求而逃学外出,甚至恶性报复的校园事件不断发生。究其原因,大都是这些争强好胜一丝不苟的教师未能把握好严格要求的“格”和“度”。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各种有用人才,而如果一味苛求每位学生都成为出类拔萃的栋梁,延时加量,甚至将高一级教材内容强加给学生,怎能不弦断弓折?特别是现在农村中小学普遍未能将身残智障的学生分类教育,怎能避免参差不齐的结果?有这样一件让笔者遗憾的事情:有位姓古的学生,语、数学科学得相当不错,但因有发音缺陷,对英语学习心存畏惧,英语作业时常迟交,任课老师多次严厉批评,并在全校通报,家长解释产生误会,这位学生只好转学。如果教育评价体系能对这种个性差异较大的情况区别对待,如果这类老师给予这类学生以更多的关爱和应有的照顾,也不会因为影响了自己的教育原则和教育质量而恼怒,那么,这类悲剧和遗憾就可避免。

处理问题讲角度 教育教学中难免要处理突发性问题,一些老师往往当机立断,雷厉风行,乘热打铁,抓现行,明结果,但效果却事与愿违。实际上,一些非重大问题不一定非得“现场办公”当堂结案。适当缓一缓,放一放,寻找冷静、客观公正的时机,稳妥处理为妙。有件让笔者感触良深的故事:习作课堂,教室突然弥漫刺鼻的燃烧气味,学生一齐将目光集中在姓吕的同学身上,我也对这位缺乏自制、吸烟成瘾的学困生很是怀疑,所幸“怀怒未发”――巡视教室,并未发现作案痕迹。课后,我了解了真相,是校外垃圾台的灰烬复燃所致。事后我将自己当时的心理和同学们的误会坦诚告诉给这位同学,并在班级进行解释,表示道歉,借机鼓励该生改掉陋习,健康成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位一直对老师有敌意的学生被真诚和善意打动,浪子回头,很快进步为共青团员。课堂不是大堂,学生不是罪犯,教师不必做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法官,对于一些情况不明,时机不成熟或特殊气质的学生的问题,尽可能避免为了获得“英明果断,公开公正”的赞誉而主观臆断,草率行事。

师生纠纷有风度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初中教师面对的是自以为自己已经成熟自立,实际上仍幼稚浮躁,甚至偏执的小青年、大孩子。师生之间常会发生误会和纠纷。化解隔阂,教师一定要有风度,切不可“学生十七你十八”。有一件让“壮士扼腕”的事件:某女教师因学生将墨水甩到自己身上而训斥推搡学生,致使其身心受到伤害,成为影响重大的上访案件,最终以该老师赔偿数万元,立即调离原校,职称晋升受到严重影响而勉强平息。常言道:“大人不记小人过”,俗话说小孩是“半边人脸,半边狗脸”。当前社会给教师以较高的地位和荣誉的同时,也附加了较苛刻的标准和要求,甚至将教师视为十全十美的“圣人”。一旦与学生及家长发生矛盾,教师大都处在指责和否定的弱势地位,而学生则成为舆论广泛同情和支持的对象。因此,师生的矛盾纠纷,需教师勇于自我剖析,敢于承担责任,宽容学生的叛逆和莽撞,切不可和学生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导致两败俱伤。

当然,要求学生要适度,并非颓废消极,不负责任。一位积极上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永远会赢得学生和社会的爱戴和尊重。这个适度,就是与时代同步,就是遵循教育规律,就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解决问题讲角度,并非敷衍塞贵,推诿扯皮,而是一种教育管理艺术,是平和、理智的心态体现,运用时一定要有责任心、公正心。看具体情况,分轻重缓急,并及时彻底解决问题。师生纠纷有风度,也并非窝囊软弱、任人欺凌,而是文雅、宽容、豁达的修养和胸襟的展示。一旦师生纠纷上升为矛盾,万万不可为捍卫自尊而盲目冲动而陷于被动,应通过组织乃至法律解决。

上一篇:校本开发是保证新课改畅通的重要通道 下一篇:强化管理 狠抓落实 不断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