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污水管网的管理

时间:2022-06-12 06:43:32

浅谈市政污水管网的管理

摘 要:市政污水管网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为此要切实有效地开展好污水管网的管理工作,应重点关注故障巡查,施工人员、设备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制度建设;养护管理;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及周边水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剧。市政污水管网作为城市水污染防治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收集、输送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废水。为此管理好市政污水管网对维持城市市政功能、保护城市及周边水环境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市政污水管网的管理责任主体单位多为市政养护处、市政污水处理厂或专门成立的管网公司,其管理资金多为财政划拨或从污水处理费中收取。

市政污水管网管理工作包括:

1 资料的收集和掌握

责任主体单位应建立管网档案库,用于收集和存档各类污水管道图纸、文字及影像资料等。

对于新建市政污水管道,管网责任主体单位应积极与管网建设部门沟通协调,有条件的责任主体单位应积极参与到市政污水管网项目的建设、验收等环节。

对于资料已丢失的管段,责任主体单位应进行实地勘察并自行测量整理出管网的资料。

2 管理目标及计划的制定

责任主体单位应制定管理区域内市政污水管网管理目标及计划。

管理目标主要是保证管网通水顺畅;管线内无过多沉积物;管道无明显变形、损坏;管道及窨井无较大沉降和明显渗漏;井圈井座等附属设施完好等。

管理计划包括:年度管理计划,季度管理计划、月度管理计划。管理计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季节、水量及管网现状等情况。对于现状较差、企业居民较为集中的管段应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并适当加强养护疏浚频次。

3 管理工作的开展

3.1 建立巡线制度、设立投诉热线

责任主体单位应通过建立巡线制度及投诉热线服务来及时有效的掌握管网运行状况。为保证实施效果,相关工作人员需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巡线应有明确的巡线计划和路线,巡线和投诉热线均应形成日常台帐记录以备查阅。

3.2 管网养护疏浚工作的确立

管网养护疏浚工作是管网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养护疏浚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专业性。因此当污水管网责任主体单位不具备相关的养护维修资质时,可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养护。

3.3 养护疏浚组织架构的确定

养护单位的确定是保证管理目标及计划得以保质保量实施的先决条件。责任主体单位应根据年度管理计划确定养护工作量,通过招投标等形式确定合格的养护疏浚单位及养护监理单位。责任主体单位、养护疏浚单位、监理单位通过签订服务合同及安全协议明确三方在养护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4 施工器械的配备

养护作业应配备必要的施工、防护器具,一般包括:高压水力疏通设备、泥浆泵、防爆照明器材、通风设备、供气式呼吸防护面具、安全作业绳、有毒有害气体测定仪、易燃易爆气体测定仪、爬梯、防水裤、发电机、电器开关柜等。有条件的可配备管道内窥镜、CCTV等设备。

3.5 养护疏浚人员的配置

养护单位应为养护疏浚项目配备专门的项目负责人、安全员、资料员等。所有相关人员均应持证上岗。下井作业人员须每年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3.6 养护疏浚工作的开展

3.6.1 日常养护。日常养护一般包括清理管道及窨井内的沉积物,疏通管道淤塞,更换破损井座井圈。其中疏通管道淤塞是日常养护的主要工作。疏通淤塞的方式有水力疏通、工具疏通和专用设备疏通。(1)水利疏通是利用水流作用将管道内淤塞部分进行清通的方式,其多用于松散淤塞点的疏通。水利疏通是在淤塞处上游蓄积一定量的水后,通过瞬间放水在管道内形成较高流速水流将管内淤塞物冲出的方法,淤塞物流入下游后被清捞出管道。(2)工具疏通是使用竹片、拖拉铁牛等器具对淤塞点进行往复多次的疏导最终将管道内淤积物质带出的方式,其多用于淤塞较为严重的情况。(3)专用设备疏通是利用专用疏通设备对淤塞管段进行疏通的方式,一般多为高压疏通车,其车体配有喷枪、高压胶管、卷管盘、高压水泵、车载水箱及发电机等,喷枪通过高压胶管连通水箱,疏通时将喷头从检查井口深入至淤塞管段处,开启高压泵后水流经胶管从喷口喷出,通过喷水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喷头向前射出并最终将淤塞物质冲开。

3.6.2 故障维修。主要是对管网系统出现的突发性、破坏性故障进行的修复作业,包括管道脱节、管道破损、管道严重变形、污水严重渗漏、窨井沉降塌陷等情况。维修作业开展前,首先应对故障点位置、现状及影响范围进行认真仔细的调查分析,以避免出现施工点错位或施工作业面无谓扩大等问题。对于管道内部故障点位置的确认,可使用内窥镜、CCTV系统、信号探测设备、竹片、人员下井查看等方式进行确定。故障点确定后,责任主体单位应立即组织人员制定维修方案。维修方式主要有开挖作业、牵引作业、顶管作业、沉井作业等,施工方式的确定应根据维修现场具体情况而定,应充分考虑到对周边人员、构建筑物及各类地下管线的影响,应尽可能选择工期短、影响范围小的施工方案。施工期间应采取翻水等临时手段保证上游排水户的正常排水。

3.7 安全管理

由于污水管道内易产生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因此养护维修(特别是下井作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下井作业应采用作业票管理制度。下井前施工单位应填写下井作业票并交由监理单位、责任主体单位进行审批,责任主体单位及监理单位应对施工方案、人员配置情况、安全防护措施到位情况等进行逐项审查,合格后方能下井作业。作业前,应检查各项安全防护工器具的有效性,其中气体测定仪、供气式呼吸防护面具、防爆照明器材、安全绳索需定期送检(呼吸防护面具在下井作业前必须再次检测),输气管、电线、插线板、竹制爬梯等应定期进行更换。严禁使用超期未检的工器具。下井前,应阻断上游来水并排除井内污水,强制通风数小时后连续检测井下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当气体浓度达到安全范围后,下井作业人员应在配戴供气式呼吸防护面具及安全绳索后下井。作业期间,项目负责人、安全员、监理等必须驻场管理。作业人员应不得少于3人,其中井上监护人员应不少于2人。作业区域内严禁吸烟及动用明火。现场管理人员应严格控制作业人员的下井时间,一般井下连续作业时间不应超过1个小时。当遇夏季高温,或遇雨雪大风等恶劣环境时应禁止人员下井作业。此外当疏浚管道管径小于0.8m,或当管内水深大于0.5m,或当管内污水充满度大于50%,或当管内水流流速大于0.5m/s时应禁止人员进入管道内部作业。

养护维修期间,施工区域应做好施工隔离或围挡等并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夜间施工区域应设置相应的警示灯光,其规格、颜色、品种、性能要符合相关要求。驻留路面的作业人员应穿戴配有反光标志的警示服,防止交通意外的发生。

市政污水管网作为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体量规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不断壮大。为此我们应该彻底摒弃过去那种重建设轻维护的观念,切实地管理好市政污水管网,发挥出市政污水管网截污治污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伊学农,任群,等.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设计优化与运行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卜秋平.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6气体内部泄漏分析及处理'> 110kV GIS设备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