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价值的实践

时间:2022-06-12 05:20:15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价值的实践

摘要:随着当代中国志愿服务迅猛发展,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青年志愿服务不可或缺的关键组织形式,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在高校实践育人过程中,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其关键所在,是实践思想教育的首要前提,志愿服务可以帮助大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本文作者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价值实践这一课题予以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价值;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5;D63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自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步伐日渐加快,我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需要更好地应对国内深层次的改革需求,国际格局巨大调整。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大学生已成为我国建设与改革道路上的核心力量,也就是说我国高等教育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为此,必须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通过不同途径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整体质量,更好地展现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价值,促使大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更好步入社会,展现自身各方面价值。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概述

就大学生志愿服务来说,是指高校以志愿服务形式,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奉献个人力量,不为任何物质报酬,只为改善和服务社会,促进起进步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奉献、友爱、团结、互助”是其关键所在。实际上,大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是他们人生道路上重要的学习、教育实践经历。就志愿服务而言,它是一种公益行为,一种特殊的育人形式,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可以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接触社会,助人的同时逐渐提升自己,强化他们现代化公民意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而这正是志愿服务在实践育人方面的重要内涵、价值。随着时代不断演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性逐渐增强,志愿服务项目更加品牌华。大学生志愿服务类型较多,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参与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参与环境保护的志愿服务,各具特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的价值

1.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

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服务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它又具备教育意义,特别实在实践育人方面,通过一系列校园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予以呈现。大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体现他们奉献自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品质。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拥有更多接触新鲜事物,了解各方面新讯息的机会,逐渐提高自身综合技能,更好地将所学的文化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更好地成长。在“专业本位”教育背景下,借助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有效弥补学生在其他知识面、实践方面的不足,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在实践过程不断传递着全新的服务理念,即“助人自助、提升自我”,更好地挖掘自身各方面潜能,更好地展现自身多方面价值。

2.展现志愿服务的功能导向作用

在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呈现志愿服务的信仰与道德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将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客观标准作用到大学生身上,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向大学生灌输志愿服务准则,对其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心中的信仰,树立远大的理想,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能够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有效抵制不良诱惑,正视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塑造健全的人格,更好地融入到社会这个大集体中。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价值的实践途径

1.健全志愿服务内容,加强志愿队伍建设

从某种角度来说,志愿服务质量、意义和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密切相关。志愿服务团体必须全面、客观地分析服务参与者成长空间、兴趣爱好等,要结合服务主题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志愿活动,尤其是系统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多开展一些“科学化、组织化、管理化”的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的广度、深度等,更好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此外,还要注重志愿队伍建设,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不同途径提高他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多鼓励他们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甚至开创志愿服务项目,有效转变社会服务活动理念,形成自觉行为观念,充分展现他们的志愿行为,壮大志愿队伍。

2.积极倡导大学生服务理念,完善志愿服务活动激励机制

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与时俱进,转变已有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志愿服务教育,促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其中,促进自身个性化发展。在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好地领悟奉献精神,去诠释社会人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致力于志愿服务。此外,政府部门要适当增加在志愿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完善已有的激励机制,多鼓励高校中那些获得资助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对其进行感恩教育,而这也是获得资助学生践行感恩的重要形式,使他们学会感恩母校、感恩社会,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3.完善服务组织机构,加强志愿服务管理

随着志愿者队伍日渐扩大,离不开健全的规章制度,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得到法律保障。还要完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促使新时期志愿服务具有鲜明的“品牌化、项目化”特点。具体来说,就高校而言,需要构建合理的志愿服务领导组织机构,确保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在选择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必须全方位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个性特征等,能够充分展现实践育人的价值,比如,海南地区开展的“爱心支教活动”。还要完善志愿者考核制度、志愿者优秀评选制度,客观地评价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使其更好地认识自己。

4.构建“专业化、系统化”培训体系

就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在“学雷锋”方面,一味地讲奉献精神,实践育人价值将很难更好地践行。也就是说,大学生在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他们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都能得以提高,这样志愿服务活动也会具有鲜明的专业化特点,但这必须对志愿者进行全面、客观地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在培训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细化培训课程,即基础培训课程、专项培训课程。在进行志愿服务之前,志愿者必须认真学习基础培训课程,比如,心理学、志愿服务方面的法规。还要结合服务领域特点,服务岗位的具体要求等,开设专项培训课程,尤其是一些大型服务活动,比如,帮扶残疾人士。所开设的课程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要过分重视理论。高校可以开展志愿服务讲座,邀请一些专家、优秀志愿者向学生探讨志愿服务,使他们正确认识志愿服务,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在培训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式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志愿服务技能。在培训结束之后,还要对志愿者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客观地评价学生各方面技能,必须合格之后才能参与到对应的志愿服务中,提高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平。

5.健全社会支持系统

就大学生志愿服务来说,高校才是核心组织部门,但社会各界也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促使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最大化。政府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好志愿者权益,促使志愿活动更加规范,降低志愿者伤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型,有效防止大量志愿者流失,确保志愿者队伍更加稳固。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借助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其中,并对优秀志愿者进行必要的评优、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比如,给予交通补贴。此外,高校还要借助政府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拓宽融资渠道,甚至可以寻求企业资助、捐助等,确保各项志愿活动顺利开展。以此,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能更好地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

四、海南地区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价值的实践途径

2008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布了相关条例,《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充分显现了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的重要性,还健全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确保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在此过程中,海南省积极响应该号召,其“美在心灵”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协会(简称美团)始终坚持“团结友爱、奉献社会”的理念。至今,海南13个县市组织多次开展了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参与人数已超过两千,受益学生超过1万。就美团而言,“爱心支教”始终是核心活动项目,主要实在农村地区开展一系列的人文素质教育,帮助农村地区的孩子开打开心灵的窗户,去播种“希望、梦想、求知”的种子,也会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和这些地区的孩子共同成长,更是农村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就该地区“爱心支教”来说,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价值。

1.合理设计支教课程

在设计支教课程的时候,要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传统课程,比如,语文、数学,还要适当增加一些和素质教育紧密相连的课程,比如,体育、美术、生活常识、心理,促使农村地区意识到素质教育、常识教育的重要性,更好地开展农村教育。在此过程之中,要充分展现该地区美团已有的支教理念,可以借助“开课三分钟”,帮助农村地区的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演讲能力,勇于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可以借助“主题班会”,比如,“家庭”、“梦想”,让这些地区的孩子们畅所欲言,这样支教志愿者也能更好地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成长。

2.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管理、部署

高校要结合美团支教项目宣传材料,比如,视频、图文,合理安排该项志愿者工作,促使在校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团支教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和美团合作,为这些志愿者提供培训平台,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培训,完善志愿者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他们在教学、生活方面的能力,使其更好地致力于农村地区支教志愿活动中。在支教过程中,要明确每位志愿者自身职责,根据分配的任务,对其进行系统化地考核,促使志愿者在支教活动中有所进步。在选择志愿者的时候,必须进行严格地筛选,为提高支教志愿者整体质量提供有利的保障。对于这方面,每位报名者都必须进行三轮筛选,笔试作答:考察报名者已有的文笔功底,具有的思维逻辑能力;网络面试作答:主要是考察报名者即兴发挥能力、主观表现,比如,自我认识、工作经验。此外,还要系统地考核报名者教案编写、试讲能力等,进一步提高支教志愿服务质量。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实践育人道路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其不可忽视的关键性手段,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在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过程中,海南省必须客观地分析当地各方面实际情况,全方位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特点,通过不同途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展不同形式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好地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整体质量,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高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黎雨苗.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价值的实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39-40.

[3]吴影.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求知导刊,2016,03:62.

[4]郑金凤.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5]魏立娟.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与实践路径[D].兰州理工大学,2012.

上一篇:春耕专家支招 下一篇:分析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