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导 问题引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6-12 12:12:11

【前言】先学后导 问题引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引导学生猜想大、小纸锥哪一个下落的快,(学生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但需要言之有据) 学会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生成新问题:如果让两个纸锥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又怎样比较纸锥运动的快慢...

先学后导 问题引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物理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去体验的过程——在体验中去学习,学生的物理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并得到满足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学会物理知识,并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自己学会的,是学生在感悟和认识的冲突中,在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去发现、构建的新知识,这要比老师硬塞给他们要强百倍、强千倍。

在思考实践的过程中,我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关注下面一些内容。

1 重视教学设计的准备

设计的指导思想:1.吃透“教材”,把握教学内容,教材包括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是“教”与“学”的基础,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速度概念的建立及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是设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案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材分析的资源包括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对速度的感性认识,有关速度教学资料,教学活动就是以教材作为师生之间的媒介而得以展开的,而新课改又要求我们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所以,潜心钻研教材,把握和挖掘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如思想方法,人文内涵等),体现教材的趣味性,是我们教师开发教材的“课程潜能”、整合教材、设计教学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必要前提,2.吃透学生,找准邻近发展区,首先要求我们必须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然后才能设计出促进学生发展的经济有效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能用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观点来看待最具活力的学生,本节中“纸锥下落”是一个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如何利用好这组活动,既为教学目标服务,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生成关于速度概念、测量的问题,又能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新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

《速度》教学设计思路:以视频“猎豹追捕羚羊”引入——决定着生存还是淘汰的关键因素是动物跑的快慢,(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引导学生猜想大、小纸锥哪一个下落的快,(学生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但需要言之有据)

学会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生成新问题:如果让两个纸锥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又怎样比较纸锥运动的快慢呢?得出速度的概念,学生阅读课本,对此概念进一步理解:导出公式及单位,结合实例学会单位换算的方法,再回归生活认识身边常见的速度,增强对速度的感性认识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学会测量的方法及简单数据的处理,再次回归生活:生活中估测速度的方法。

新课巩固 1.例题:(教材P114例题)

2 解题格式纠错练习

3 笑话一则。

课堂练习巩固反馈已学知识。

知识要点回顾,同时对速度这种定义方法进行升华,为后面学习密度、压强、比热容打下基础。

2 重视教学过程的“问题引领

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问题情景,新奇的问题情景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时要运用各种可能的课程资源,为教学问题创设合适的情景,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首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有意义的生活情景、社会情景创设问题,使学生兴奋和活跃起来,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激起认知冲突,变被动的大脑活动为积极主动的思维,有效地促进新的学习信息与已有经验的耦合,当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后,倡导“合作交流”改变“一问一答”,让学生通过发现式学习自己去探索新知,而在这种物理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是不一样的,因此,让学生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会互补、会开阔,最后集思广益,学生获得概念会更清晰,结论会更准确,学生的思维由此被真正激活,然后进入“问题解决”这一环节,学生便能得心应手地把课堂学习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因为学生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与合作交流中获得了学习体验,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还将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我常常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在沙龙式的课堂思辨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在有价值的课堂论辩中使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的学生,从而形成新的思维成果。

《速度》导学过程示例:

(一)活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1 猜一猜:哪个纸锥下落快?

2 试一试:你猜对了吗?

3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方法一 让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比较它们落地所用的时间,先落地的纸锥运动得快,(运动的路程相同比时间)

方法二 让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当它们都在空中时,离地较近的纸锥运动得快,(运动的时间相同比路程)

4 练一练:

(1)动画:比较小汽车与拖拉机的快慢。

(2)学生活动:学生模拟跑步比赛场景,巩固观众与裁判判断运动员快慢的方法。

(3)课堂练习一巩固反馈已学知识。

5 新问题:如果将两个纸锥从不同高度同时释放,怎样比较快慢?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入速度。

方法:分别测出路程s和时间t,比较比值s/t的值,s/t大的纸锥,运动得较快。

3 注意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对于课堂教学,教师的预设是重要的,然而,预没并不等于封闭,预设的教学方案应该只是“外出旅游找到的合适的高速路口,而不是旅行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教学的过程也成了师生互动、相长的过程,如何控制好这个动态结构的学习过程,我想对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挑战,这需要教师具备灵活的教育机智,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有价值的元素作好价值引导,随机应变地运用好“课眼”,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做好“导师”的角色,我想,要真正实现互动与生成,让物理课堂充满智慧的火花,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在课堂实践与反思中磨练出体会,磨练出经验。

《速度》导学过程反思:

(二)活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1 师生讨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实验原理、实验器材。

2 师生共同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两位学生板演,教师纠正并给出正确表格)。

3 进行适当的实验指导,强调组内同学问的合作,以及下落高度和落地时间的测量方法。

4 实验: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教师巡视,并让做的快的小组将答案填在黑板上的表格内。

补充介绍生活中估测速度的方法。

前两个问题学生解决得还是比较顺利的,但真正实验的时候,就出现了下列几个问题:

1 下落高度的选择:本来准备的长度测量工具是米尺,所以很多学生选择了1m的下落高度,但实际测量时这个高度对于秒表的使用来说非常不准确;学生们经过讨论后找出了原因:高度较小,下落时间短,使用秒表时来不及准确反应;解决方案:提高下落高度,学生们在我鼓励下,甚至爬上了桌子,

2 合作的问题:做好高度标记、释放纸锥、记录时间需要三个同学配合,每个学习小组一般都安排了第四位同学统筹负责口令,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尤其是使用秒表记录时间的同学觉得误差比较大,我想如果使用手表肯定更不理想;经过商量,学生们决定就由记录时间的同学发出释放命令,另两个学生负责监督时间记录与释放纸锥以及纸锥落地的吻合度,尽量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3 纸锥的制作:开始让学生自己准备相同的纸张,按照课本图5-19制作,但由于学生手边的纸张质量较小,下落过程中偏离竖直线较多;经过师生商量,统一采用化学滤纸;学生建议采用手工课上知识,滤纸中间剪缝后留小缺口,方便粘贴,

4 影响速度测量的因素:除了高度因素、时间测量因素、锥角大小因素、运动轨迹因素外,甚至有学生提出纸锥的阻力面截面大小因素,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会有无穷的收获。

上一篇:摩擦力说课教案 下一篇:初中科学课堂中低层次学生形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