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11 10:47:08

日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日语视听说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围绕当前视听说课程教学现状展开,就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教学现状 问题 日语视听说课程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日语视听说是融视、听于一体进行教学的语言实践课。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视听说课程,能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全方位交互式语言环境,能将语言学习及运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只是时间一长,在教学实践中就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本文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从分析当前日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指出其中的问题,并试图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1 日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现状及原因

1.1 教学模式

当前的视听说课堂,在教学上过多地关注“听”,而忽略“说”,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或者不知道如何“说”。具体表现为,选择的视频材料过长,人为地压缩“说”的时间;或者干脆将视听说课当成听力课来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前学生参加的一些主要的日语考试,如日本语能力考试、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日语JTest考试等等,听力都占有相当的分值。而与此相对的,“说”,即会话能力,则没有得到体现。这些考试的合格率,是衡量高校日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有些,如日语专业四级合考试,最终还将与学生个人的学位证书挂钩。而很多日资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往往将日语能力考试等级作为衡量学生日语水平的唯一标准。如此一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自然都会把重心放在听力能力的提高上。在全力以赴拼“听力”的同时,自然就把“说”给忽略了。说到底,还是没有从“应试”教育的禁锢中摆脱出来。

其次,现代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内容。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就会把视听“说”课变成视听“电影欣赏”课,忽略了会话能力的训练。而电影、电视剧中由于情节的需要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标准的语音语调,甚至还会有较重的方言、口音。此外,由于学生语言知识不丰富,听懂率不高,所以他们的兴趣大部分都在情节上,这类材料对语言学习的帮助其实并不大。

再次,教师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已经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缺乏主动探索的能力。现代课堂迫切需要教师转化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仅起引导作用即可。

最后,大部分视听说课堂教学都在语音教室授课,语音教室的布局虽然非常适合视、听,但美中不足的是,不利于开展口语训练和课堂讨论。

1.2 教材选用

目前日语视听说课程缺乏内容丰富,选材新颖的教材。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余地非常狭小。很多高校都没有选用教材,而是由教师自主备课。这样一来,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有些教师上课就只是放放日本电影,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很少,就会造成视听说课程完全丧失其作为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实践目的。

1.3 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与传统的音频教学手段相比,有效利用视觉作用的多媒体视频教学方式,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能使学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提过了学生听的能力和对所学内容理解能力,效果更好。但说到问题,目前视听说课程还未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现在语音室的计算机大多只是用来播放听力练习的音频或视频文件。计算机仅仅是辅助手段,而没有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些高校在教学设计中也会有相应的口语内容,但仅仅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和情景结合起来,这样的口语活动对切实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作用不大。

2 改善方法

(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日语视听说课程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授课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模式。换句话说,要从单一的听讲模式,转换成融多种训练目标为一体的能力培养型模式,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培养。过去的课堂上,过多地注重听。现在教师要改变这种播放员的角色,多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增加视、听、说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设计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开展提问、对话、复述、口头概述、总结、即兴演讲、专题演讲、小组合作、专题发表、课前讨论、课后总结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教材的选用上,要立足学生语言实际水平,选择相应的教学材料,同时兼顾个体差异。由于本课程目前没有既定的教材,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深浅难易深度,事先做好精心的安排。特别是时间的把握上,一般视听说课程一周只有2个课时,90分钟的时间。在这90分钟内,既要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还要留有时间作为教师重点、难点讲解和总结。时间的安排是一个需要花心思的地方。教师不妨对学生课外的时间加以利用。比如,课前将新课单词制成单词表发放给学生,并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意思和用法,这也可以算得上课前提示,让学生在预习阶段调动所学知识对上课内容进行推测;课程结束后,可将本堂课视频内容提供给学生,以供学生复习巩固之用。

(3)提高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将多媒体材料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计情境教学法,营造浓郁的日语氛围。学习日语,不仅是单词和语法的学习,更需要一个逼真的日语环境。在日语视听说的课堂上,令学生尤如置身于日语的“社会环境”当中,就可能更轻松、自然地掌握这门语言。

3 总结

日语教学的最终任务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实践表明,日语视听说课在提高学生日语听说能力乃至整体交际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日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简单地提高听力,而是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宁.日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探讨[J].今日南国,2010.9.

[2] 陈燕生.现代视频技术手段对日语学习的意义和作用[J].日语学习和研究,2009.4.

[3] 王立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高校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之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