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推广的观察与思考

时间:2022-06-11 10:09:23

水稻机插秧推广的观察与思考

水稻是金安区主要粮食作物,机插秧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组成部分中关键点。推广水稻插秧机和机插秧技术是当前农机推广的首要工作。笔者在双河农机站从事农机推广工作已有22年,对水稻机插秧推广的体验最为丰富,有艰辛也有快乐,有观察更有思考。

一、水稻机插秧省工、节本

机插秧节省人工成本是手工插秧的30倍,机插秧一亩秧田可以机插80~100亩大田,手插秧一亩秧田只能插8~10亩大田,抛秧一亩秧田只能插40~50亩大田。

二、机插秧水稻产量高

机插秧采用宽行窄株,有利于通风透光,抗倒伏,抗病虫,保证了水稻良好生长环境。有序的浅栽,均衡生长,分蘖节位降低,增大了水稻分蘖机会,有效分蘖增多,穗大粒多。栽植密度均匀,确保了基本苗数。

三、机插秧水稻品质好

机插秧行距较手工秧大,株行距比例适中,通风透光条件好,光合作用强,生产的稻谷米质好。机插秧育秧秧期短,育期推迟,错开了水稻病虫的生理发生周期,病虫害轻,用药次数减少,因此稻谷农药残留低,提高了水稻品质。

尽管机械化插秧节本增效,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先进技术,是水稻种植的先进方式,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推广中,有相当大的难度。

1.农民思想认不上

一是在家种田的农民大多年纪大、文化少,难以接受新事物。二是机械插秧分为前期的育秧、后期的机插,时间相对较长,工艺较繁琐。三是受多年传统水稻生产的影响,大部分农民对用插秧机插秧还持观望态度,顾虑还很多。

思考机插秧推广中存在的阻力和障碍,笔者认为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1培育示范要成功

水稻机插秧作为一项新技术,农民完全接受有一个过程,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把示范点做成功,要召开不同形式的水稻机插秧示范现场会,组织广大农户机手进行现场观摩,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加快农民对机插水稻的认知速度。不断建立和扩大示范片,特别是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内,建立上规模的示范区,按照建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的原则,通过示范作业、对比试验,引导示范片周围的农民跟着干,以点带面,扩大影响。

1.2技术服务要跟上

机械化插秧技术,从育秧、秧苗管理和机械操作等各个环节都必须认真把握,农民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关系到推广的成败。按照技术推广、培训先行、服务保障的原则,一是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学习和掌握水稻机插秧技术要领,在技术培训、服务指导上都要做到严格规范、精益求精,采用理论与实践、农机与农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二是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乡村庭院、田间地头,切实搞好技术指导、机具检修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服务,使农民放心购买、使用插秧机;三是为农民选准机型,搞好机械的对比试验,不断改进技术要领,为农民选择好适应本地的插秧机。积极建立插秧机专业维修服务网络,解决农民购机用机的后顾之忧;四是积极与水稻插秧机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品牌插秧机专业示范区,利用机械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较好地解决技术培训、使用操作、后勤服务等问题。五是积极与粮食生产企业合作,以粮食企业牵头、农机服务、农民参与的方式,建立粮食生产企业机插秧示范区,吸引农民投资机插秧。

1.3发展模式要创新

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通过一家一户办机插,规模小、效益低、难度大。应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机插秧技术的普及应用要走以规模效益为中心、以市场化经营为方向、以社会化服务为基础的发展路子。通过商品化买秧,跨区作业机插秧,真正实现了育秧规格化、供秧商品化、机插秧服务社会化,很好的解决了个体育秧成本过高、作业茬口衔接、秧苗质量等问题。其一是培育扶持发展机械化育插秧大户、基层合作组织、专业服务公司,因地制宜,采取承包作业、订单作业、跨区作业等不同模式推广发展水稻机插秧。其二是培育育秧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规模化育秧、商品化供秧,既解决农民自己育秧难的问题,又节约的成本、提高了效益。其三培育农机综合服务组织。对农户提供从耕整地、育秧、插秧、植保等一条龙服务,解决一家一户机插秧难的问题,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4政府扶持要加强

一项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行政的推动。在水稻机插秧推广初级阶段,要争取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建议并争取将其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大推动力度。要逐步建立政府扶持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水稻机插秧推广新机制。通过实施购机补贴政策,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实施水稻机插秧培训财政补贴政策,开展对农民免费技术培训与服务。从资金信贷、技术扶持、政策优惠等方面,发展壮大各类机插秧服务组织。

上一篇:对现阶段农机培训工作中的思考 下一篇:当前农机监理必须强化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