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德格尔对笛卡尔“世界”存在论之批判

时间:2022-06-11 10:05:51

浅析海德格尔对笛卡尔“世界”存在论之批判

摘 要:海德格尔在探讨“世界之为世界”,即世界性之时认为笛卡尔对“世界”的阐释(海德格尔称为“世界”存在论)究其根本是成问题的。不仅笛卡尔之后的而且之前的种种对世界的阐释根本缺乏存在论基础。因此,他要对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做出一番批判,而本文所作的努力就是尝试将海德格尔的论述做一次比较集中的梳理。

关键词:海德格尔;笛卡尔;存在;此在;世界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021-02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为更清楚地阐释世界概念把矛头对准笛卡尔。笛卡尔作为开启古代哲学向近代认识论转向的第一人,通过“我思故我在”确立了“自我”的主体地位。但到了海德格尔,笛卡尔却成为他批判的起点,因为笛卡尔没有解决主体的存在方式及这一主体何以能认识外在世界的重大问题。因此笛卡尔的“世界”不是真正意义的世界。为了将自己的世界概念与后者的“世界”区分开来,海德格尔有意在笛卡尔的“世界”加上括号,这种最直观的标注在原著德文版中一目了然,而中译本则用了引号。

海德格尔在探讨“世界之为世界(Weltlichkeit)”时,指出笛卡尔把“世界”规定为广袤物(res extensa)。笛卡尔在澄清ego cogito(我思)和res corporea(肉体或物质实体)之时认为“自在的存在者的存在”(substantia)是区别两者的根本,但实际上这一术语本身都含有两义性,它一是指某种作为实体的存在者的存在即实体性;一是指这个存在者本身即实体,这种理解并非笛卡尔的发明而是从古希腊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近代。笛卡尔认为实体本身具有多种属性,但并非这些所有的属性都可以成为规定这一实体本质的东西,对于res corporea来说,具有长、宽、高的广袤(extensio)则是先于其他一切存在规定的,能够使这些存在规定如其所是地“存在”的性质。其理由就是实体的其他性质,如形相、运动、硬度、重量、颜色等都是由广袤为其先决条件的,我们可以说运动、形相、硬度等都是extensio的样式,实体或者说物体的本性完全不依靠这些,而只有“始终保留下来的东西”才是物体身上真正的东西。

然后,海德格尔说在笛卡尔那里,所谓的实体就是无需其他存在者的存在,满足这样一种规定的实体即是上帝,只有他才是完善者。既然上帝是无所需求的实体,那么,非上帝的存在者就属于受造物,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在笛卡尔那里,他的“世界”就是两个极端:一端是具有绝对独立性和完满性的造物者――上帝,另一端则是需要上帝来创造的物体,在海德格尔看来这样两种有着无限区别的存在笛卡尔却把它们都称为存在者。笛卡尔还认为,在受造物中也有一些不需要其他东西就能存在的实体:res cogitans和res extensa,要想从存在论上把extensio作为实体存在的根本规定性必须澄清这三种实体的“共有的”存在的意义。但是,笛卡尔并未对这个问题做透彻地分析,他不仅回避了对“存在与存在者”或者说“实体性与实体”的区分,而且还强调实体性的无法通达,这样的结果就是存在就由有关存在者在存在层次上的规定性亦即属性来加以表达了,因此,extensio(广袤)成为规定实体存在的根本属性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笛卡尔那里,试图从存在论上区分上帝、我和物质注定是没有结果的,因此,海德尔格说不仅笛卡尔提出的世界存在论规定是残缺不全的,而且他的阐释及基础恰恰使人们跳过了世界现象,正如跳过了切近的从世内上到手头的存在者一样。他把此在的存在规定为extensio,并把此在的存在同“世界”的存在等同。海德格尔追问笛卡尔通达此在这样一种向来对存在本身有所领会的存在者的存在的方式是什么时,笛卡尔的回答是认识,是intellectio,而且是数学物理学意义上的认识,而不是传统意思上的感觉直观。所以,凭着数学认识这种方式,笛卡尔就实现了对世内存在者的通达。对于这种通达世内从在者的方式所具有的缺陷,海德格尔是明确提出批判的,他认为笛卡尔之所以无须对通达世内存在者的方式作出质疑,是因为传统存在论νοειν的根深蒂固,以此为根据,笛卡尔就对感官知觉方式提出了批判,认为通过刺激我们的感觉首先给与的东西不是事物自身存在的方式,而唯有在具有长、宽、高三维广袤的结构中把握到的东西才是事物自身的显示。我们对硬度的经验过程就是他这种理论的最典型的说明,海德格尔对此依然持批判的态度,因为笛卡尔把我们对物体硬度的把握归结到两种现成广袤物的相对运动上。这样,此在通达世内存在者的真正方式就被笛卡尔给狭隘化了,因为无论是笛卡尔所认可的intellectio(理智觉知)还是他所批判的sensatio(感性觉知),在海德格尔那里都被认为是此在在世的可能方式。尽管不可否认的是笛卡尔想凭借res cogitans与res extansa来提出“我与世界”的问题,并进而试图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所做的努力并没有根本解决“我与世界”的通达问题。

但海德格尔认为笛卡尔对“世界”的分析也并非一点意义都没有。笛卡尔“世界”存在论的立足点或者说出发点是物质自然。物质自然的规定性也就是广袤性。海德格尔认为把笛卡尔对“世界”的分析当作他分析当下上手东西结构一个基础性环节。因此,可以说,笛卡尔为海德格尔做了一部分奠基工作。

那么笛卡尔的这一奠基工作是怎样与海德格尔的分析工作衔接上的呢?首要回答便是通过此在(Dasein)。此在是一种存在者,且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存在者,它是可以追问存在意义的存在者,而海德格尔把其作为追问存在意义的出发点,这是由它在存在者层次及存在论上的优先地位所决定的。因为按照海德格尔的思路,我们只有弄清此在存在的意义才能追问一般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其他一切非此在式的存在者都根源于这种存在者的存在。此在是通过同它有所交涉的最切近的存在者方面来领会本己的存在的,这种存在者就是海德格尔的“世界”,此在就是以“在世界中存在”(In-der-Welt -sein)这样一种方式领会本己的存在的。可见,在海德格尔那里,“世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术语。只有真正把握了“世界”这一术语的内涵,我们才可能揭示此在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的“世界”跟笛卡尔的“世界”有本质的区别,笛卡尔把“世界”等同于物质世界,海德格尔认为这层含义只是作为一种现象的世界的含义之一。因此首先我们必须廓清“世界”的不同含义所意指的诸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在《存在与时间》里,海德格尔区分了四种不同的含义。第一项和第三项都是作为存在者层次上的概念被理解的,第二项和第四项是作为存在论概念被理解的。第一项和第二项意义上的“世界”被海德格尔规定为属于世界的或世界之内的现成存在者,第三项和第四项意义上的世界则是海德格尔认为的此在的一种存在方式。以往的存在论都力图从自然去解释世界,笛卡尔也不例外。但是,自然作为一种现成存在者并不能使世界性即世界之为世界得到解释;同样,在阐释此在的世界性的过程中,以往的存在论也是跳过了世界之为世界这一存在论环节,现在海德格尔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重新对此在的世界性以及自然的世界性做出阐释。前面说过,此在是通过与最切近的存在者有所交涉来领会自身的,那么由此我们可以推出此在具有一种最切近的存在方式――平均的日常状态,在日常状态下,此在最切近的世界就是周围世界(Umwelt)。

根据海德格尔的分析,我们通过对周围世界内最近切近地照面的存在者作存在论的阐释能一步步寻找到周围世界的世界性质,也只有通过这种层层剥离的现象学方法才能使事物自身不断地向我们显示出来。

海德格尔说,日常在世的存在我们也称之为在世界中与世界内的存在者打交道,这种打交道已经分散在形形的诸操劳方式中了。这一点上,海德格尔就与笛卡尔不同。海德格尔认为最切近的交往方式并非只有觉知,而是操劳(sorgen),这是一种现象学的考察方式。既然有操劳,那么毫无疑问在这种操劳中总有存在者会与此在来照面,也即是说总有一个操劳的“对象”(生存论意义上的对象),这种存在者海德格尔把它称为被使用着的器具(Zeug)或用具。这种用具的存在是通过它自身被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此在一道显示出来的,只有在投入这种操劳活动之际才可能通达现象学上的存在者。比如,我们使用锤子,锤子被我们拿在手上敲打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存在就随着敲打这一过程而展示出来了,而日常的此在也是以这种方式存在的。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物都能被纳入海德格尔的用具范畴。物体它是一种现成在手的存在者,如果把它作为现象学上的存在者,那么对它进行存在论分析就会落入笛卡尔式的具有广袤性的“世界”存在论的框架中。海德格尔这里并非要对纯粹的物做分析,纯粹的物的存在方式是在手状态或现成状态(Vorhandenheit),而用具的存在方式是上手状态(Zuhandenheit)。上手状态是说当我们同用具打交道的时候不是把用具作为摆在那里的物进行专题把握,而是使它通过上到手头进行使用时自己展示出来。因为当我们以操劳的方式同周围世界内的存在者打交道时,这种存在者总是具有“为了作……之用”(Um-zu)的结构,它已经内在的有一种价值判断在其中,这也是用具的本质,比如书写用具、测量用具,它们只有在被用到的过程中才得以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操劳着打交道并不是毫无目的的,有一种视之方式引导着操作,会有各种各样的指引在其中,海德格尔把“这样一种顺应于事的视”称为“寻视(Umsicht)”。当我们说上到手头的东西指向某种东西的时候说明它本身就具有受指引的性质,而这种存在者也正是在这个方向上得以揭示的。我们可以看出海德格尔勾画出的因缘完全是一个整体结构,并非单个物体独立地以对象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用具的“指引联系规定了它在一个用具整体和使用它的实践活动中的位置”。

但笛卡尔只是对物做“理论上”的观察,从而得出这样一种结论:这种存在者的存在就是广袤性,世内现实的其他层次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笛卡尔把自然物性当作首先可以通达的世内存在者,又把世界问题紧缩为自然物性的问题,这样就把问题收得更狭隘了”,并且笛卡尔还坚持认为以存在者层次上的认识方式可以通达在这种知识中揭示出来的存在者。这些在海德格尔看来都是不成立的。

海德格尔对笛卡尔的批判是其基础存在论不可或缺的部分。当然,任何一位哲学家的理论都不可能是绝对完善的,研究海德格尔的学者们认识到,尽管海德格尔的确指出了笛卡尔的弊端,但仍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海德格尔的批判过于简化。

参考文献:

〔1〕Martin Heidegger. Sein und Zeit.Tuebingen:Niemeyer,1993.

〔2〕A.Kadir Cucen. Heidegger’s Critique of Descartes’Metaphysics.

〔3〕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2008.

〔4〕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上一篇:浅论我国共同危险行为制度 下一篇:周原甲骨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