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教师教学论文

时间:2022-06-11 09:20:40

绩效评价教师教学论文

一、传统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特征与问题

1.传统教学绩效评价特征

我们对部分高校进行了走访,通过调研发现了高校的现有教学评价制度设计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存在目标导向的偏差,已经成为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的严重障碍。具体来说,现有的教学评价活动呈现如下特征:其一,从评价对象上看,重视对教师个体评价,忽视对学科或教学单位的评价。多数学校的内部教学评价对象仅限于教师个体,对下属教学机构基本不作评价和考核。这导致很多教师教学活动缺少团队合作精神,浪费了资源,不利于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其二,强调对课堂效果的评价,忽视教学过程其他环节的评价考核。课堂效果是教学绩效的核心要素之一,但对课堂效果进行准确评价存在很多困难。因此仅限于对课堂效果的评价,容易导致对教学绩效评价的扭曲和误判。其三,评价主体单一,部分学校存在过度重视学生评教的倾向,学生的意见能在一定侧面反映教师教学情况。但不能否认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的不足,对教师授课情况的判断能力存在局限。因此单一学生评价难以全面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弱化了教师对学生引导作用的发挥,削弱了教师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其四,对教学的评价结果存在过度使用的倾向。部分学校将教学评价结果直接用于学校年度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这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高校职称评定涉及广大教师的根本利益,这种做法导致青年教师对评价结果过度关注,师生关系因此异化。教师间的恶性竞争,也影响到教师间合作,不利于教学团队建设,从而制约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2.传统教学绩效评价的消极影响

由于评价主体单一化,过分重视学生评教的情况带来了一些恶果。其一,师生关系异化。很多青年教师由于顾忌学生的评价打分对自己的影响,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现象疏于管理,不管不问,助长了学生的不良习气。其二,抑制了教学改革,导致教师上课过度追求趣味性,忽视科学性。学生对教师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学生评价以课堂效果为主,重视课堂的趣味性。根据我们的调查,部分学生对研究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不适应,由不适应到抵触。不适应的原因在于受到了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认为老师讲得越多越好,越具体越好,越详细越好。对教学方法创新也是有抵触的。老师讲的多学生看的就少,学生花时间少了,学习就轻松了。所以,当教师希望通过少讲而让学生自己更多地去阅读、思考和研究的时候,学生就不愿意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了,学生就不高兴了;若再给他一点有挑战性的问题,他还会觉得老师在难为他们。其三,将学生评教作为对教师奖惩的唯一标准,恶化了教师关系。教师为了取得好的评价结果,彼此间协作关系演化为竞争关系,甚至恶性竞争,影响到团队合作。为了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彼此在教案、课件的使用上防范,相互封锁,不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及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过程导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教学绩效产生机制

教师教学活动是复杂的劳动,影响其绩效因素非常多。因而对教师绩效考核也应强调过程的考核,从而避免更大的偏差。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教师绩效来源于四个方面。其一是工作态度,即敬业精神。教师教学绩效与教师精力投入存在密切联系,一般来讲高度敬业的教师其绩效相对较高,而投入精力较少的教师教学绩效较低。教师敬业精神可以表现为承担教学任务的积极性,教学活动中日常行为规范的遵守情况如有无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以及上课中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其二是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学绩效的基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绩效密切关联,同等条件下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其教学绩效也会比较高。教学能力有多种表现,其核心在于专业水平以及驾驭教学方法的能力。其三是教学贡献。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任务的多少,包括授课、指导学生学年毕业论文、实习等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二是教师对学校教学团队发展的贡献,包括对青年教师指导、参与教学观摩、集体备课、课程建设等。第四是课堂效果。课堂效果主要表现为教师组织教学的熟练程度,学生听课关注度,以及教师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信息量等方面情况,这是教师教学绩效重要体现。上述四个方面彼此相互影响、互相作用。

2.评价目标与原则

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旨在帮助教师发现教学工作的成绩和不足,明晰其中原因,明确教师教学努力与改进方向,提升个体教学水平。此外,通过教学评价还要达到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学科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1)客观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尽量客观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因此在指标选择上要尽量选择客观指标,避免主观评价。对于课堂效果等难以采用客观指标进行评价评估的部分,要采用多元主体进行评价,要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相结合。

(2)过程导向原则

教师教学效果的判断主观性较强,难以准确判断,因此对教师教学绩效测评不能将主观的判断作为唯一依据。要注重对教师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测评,从而能够使测评结果更具指导价值。要加大对课堂外的要素测评的力度,并进行“行为加结果”的测评,由于结果判断重视对教师教学工作努力投入程度的评测,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设计上,要考虑数据可得性以及成本问题。因此,指标选取不宜过多,计算不能过于复杂。

3.指标体系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多的量化评价会产生许多负面作用。教师教学绩效判断与分析非常复杂,不恰当的绩效评价将会引发负面效应,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因此,在评价指标设计上要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一级评价指标:包括4个,分别是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贡献与课堂效果。二级指标包括行为规范、时间观念、教学任务、团队贡献、基本能力、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

4.指标权重的确定

我们就一级指标和各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间重要性对比设计了问卷,发放给高校内从事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的专业人士,共发放问卷15份。问卷全部收回,基于问卷形成多个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测算了各指标的权重。

三、研究结论

我们利用构建的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评价活动,发现这一体系的采用能克服传统的评价方式的部分缺陷,具备一些优点,能够一定程度上改进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效果,具体如下:其一,使教师努力方向更为明确。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贡献等方面的指标比较明确具体,能够为教师的努力提供明确的方向,避免部分教师存在无所适从的感觉。其二,有利于团队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在鼓励团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和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被评价对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促进了团队内的知识共享。其三,避免对学生评教过于依赖的情况。学生评教存在天然优势,但过于依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会异化师生关系。使部分老师失去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本研究也仅仅提供改进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一个方向。评价结果仅仅做为引导教师努力的参考性指标,不能将其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不同类型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适合本学校要求的评价标准。如此,才能使得教学评价工作符合学校提升教学水平的战略目标,促进教学建设。

作者:李剑欣赵建强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经贸大学

上一篇: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教师教学论文 下一篇:教育政策制度下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