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时间:2022-06-11 09:07:49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于2010年1月到6月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64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分析及研究,将64例患者根据她们治疗使用的药物的不同,平均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32例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进行治疗;对照组的32例患者给予服用短效的口服避孕药、促性腺激素、经脉滴注孕激素等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来实施治疗。结果:经治疗后的统计,观察组患者在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复发率两个方面,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96-02

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简称EMS,是一种良性疾病,它具有很强的雌性激素依赖性,患者的异位内膜对凋亡抵抗力的强弱以及内分泌的功能有无紊乱、有无免疫功能方面的异常和患者盆腹腔内的环境的改变对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我院从自2009年开始使用米非司酮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的研究选择了于2010年1月到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4位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通过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现在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了于2010年1月到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4位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选择的64例患者进检查都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患者的年龄在32周岁到48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2±0.6)周岁。经询问64例患者的月经规律正常,但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典型的痛、排便痛以及痛经等症状。64例患者中,有子宫腺肌症的患者有33例,14例患者患有子宫腺肌瘤,有10例患者合并有盆腔内膜异位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以及子宫腺肌症等多种症状。有3例患者合并有盆腔内膜异位以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的症状,4例患者有单纯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的症状症。按照在治疗时选择的药物的同,将64例患者平均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且这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式:32例患者都是通过抚养米非司酮片的方法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服药的时间为在停经约5天之后,米非司酮的服用剂量是25 mg,每天服用半片,在连续口服10天之后,改成每天服用1/4片.并连续服用3个月,在服用3个月之后,再改成每天口服1/6片,在患者开始服用之前要叮嘱其确保服药状态的持续性,为了保证疗效,在服药的期间不能间断。(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式:对照组的患者通过口服短效避孕药、口服避孕药、促性腺激素、经脉滴注孕激素等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来实施治疗。在两组患者服药期间,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密切的观察,观察和统计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殖激素有无变化等情况。

1.3 疗效评价:对于患者之前的盆腔触痛、不规则腹痛、痛、痛经等自觉症状以及患者的体征进行详细的统计并记录,患者在服药后的复查方式首选为B超。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其他的各项症状和不良体征已经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其他的各项症状和不良体征依然存在,但是经过体检之后显示为无阳性体征或者是跟治疗前相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减轻;无效: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其他的各项症状和体征都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善甚至出现一定的加重;复发:患者通过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又再次出现了治疗之前的症状以及体征或者是经过B超检查显示为盆腔内部又再次出现了异位的囊肿。对64例患者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进行回访,频率为每2个月一次,且时间持续12个月,这样就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方便对各类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页更为有效、全面、科学。64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的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0.0进行分析处理,P

2 结果

在经过12个月随访后,我们得出如下的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之中,显效有14例.有效有15例,无效有3例,复发为3例,总的有效率以及复发率分别是90.62%和9.38%。对照组的32例患者之中,显效的有8例,有效的有12例,无效的有12例,复发的有10例,总的有效率以及复发率分别是62.50%和31.25%。由上述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与治疗组相比,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复发率方面,都有明显的优越性,而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

3 讨论

3.1 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一种良性病变,具有复发性、侵袭性和依赖性的特点,不容易根治,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不但效果不显著而且有较高的复发率,所以说药物治疗就成为了此症的首选方法。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对患者的卵巢进行抑制来发挥效用。现阶段来说,使用米非司酮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此药使用的

剂量小、而且能够通过持续的服用可以使患者的病灶萎缩减小,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基于这些优点,而且使用方便,所以米非司酮在临床中又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2 通过一系列的临床实践证明,如果患者服用米非司酮连续6个月可以使患者出现子宫腺肌症以及闭经的情况,并且子宫有很明显的缩小,最为显著的死在停止服药之后可以很快恢复。用此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全部患者都没有不良反应的出现,而且患者易于接受的耐受性也比较好,患者满意,在临床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提供了一种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使用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

[2] 李虹,李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医学综述,2010,(20):3175-3177

[3] 郑兆秋.子官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0):176-177

[4] 梁淑银,吴金萍,刘迪.浅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叨.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62-63

上一篇:小儿慢性咳嗽94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