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的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时间:2022-06-11 08:52:51

就业导向下的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文章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理念,通过基于会计就业导向课程开发模式对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开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导向课程开发

[作者简介]吴慧萍(1972-),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教育。(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36-02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迅猛发展。作为专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加快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培养体制,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提高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现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最初的模式是“学科系统导向”,然后转化为“学习理论导向”和“职业分析导向”,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我国也在不断探索最适合本国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案。

然而,审视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虽然我们也曾经借鉴过国外课程发展理论的新思想,倡导过双元制、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和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等课程方案,但是在中职和高职学校的实证研究都证实,因为学习能力组合方式与工作过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无论是在设计课程微观的教学内容,还是在工作分析后形成的“教学分析”过程中,各个院校又重新回到了以学科为系统的老路上。审视和反思之后,不难发现我国现行课程开发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很多“职业院校专用”教材,其内容的形成以普通院校教材为基础,换皮但是没有换心;(2)课时安排上往往还是以理论加实践的形式出现,没有形成“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模式;(3)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实践教学能力不强;(4)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以人才市场岗位调研和会计职业分析为基础,开发的课程与学生的学历提升、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职业规划不相匹配,都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来培养学生,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到的知识在工作中不能转化为职业能力,所以,表现出来的形式往往是企业找不到人,而大学生又找不到工作,也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二、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其一,课程开发与设置要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相适应。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出的培养要求是:既要懂会计理论又有实际的操作技能;精通国家税收的相关法律,会帮助企业税收筹划;对实际遇到的财务问题要有精准的职业判断;会财务分析,对财务项目筹划要具备交流与沟通能力;当然,还要有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据此,2011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为:立足浙江海洋经济发展、适应市场需要为目标,加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培养顺应浙江地区经济发展,适应商务中介、现代金融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需要的,满足学生职业规划个体需要,分类培养,融学历提升、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三位一体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其二,就业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2011年3月开始,学校邀请企业会计专家对中小企业会计所涵盖的业务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提炼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群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规范、基本业务、基本操作等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以财务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就业导向课程的开发。

据分析,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职业岗位群有出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业务会计等,会计工作先从建账开始,通过记账、算账、结账,最后报账、查账。通过制证、复核、登账完成记账。会计职业能力包括职业判断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会计核算的每一项任务包括填制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报表等,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应满足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把会计工作能力转化成学生学习能力,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其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聘请行业专家和校内专职教师一起,研讨、修订和确认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不同的就业会计岗位,从中分析出不同的工作任务,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具备一定工作能力,把这些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按照其相关性归纳总结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对部分核心课程进行小班化教学,对每门会计技能实务课程聘企业专家上2~4节的综合实践课。

其四,在教学条件实现方面,学院成立工商注册的“自办实体公司”——鄞州诚缘财务咨询有限公 司,注册资金10万元。公司对外开展了咨询、培训、实践教学、会计等业务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对内服务于本学院的学生,实体公司实行“校企”双方合作,教师、学生既是学院的师生,也是公司的员工,公司的 业务由教师任会计、出纳等,并带领学生进入公司实际岗位(出纳、分类账会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等),是让学生“真刀真枪”干的一个会计专业实训场所。会计校内实训实现从模拟走向真实,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档次。

其五,在教学过程中,每一门就业导向课程都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企双方组成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共同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共同主编并出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企业、行业专家始终对课程教学进行指导,在刚上课时,行业专家会对这门课程进行纲领性的介绍,并且说明本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通过这门课程需要学到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如何考核该课程等信息。在课程快结束时,行业专家同学校教师一起,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验考核,一起评定学生的成绩。

三、典型工作能力领域转化为学习能力领域并设置课程(如图所示)四、会计专业就业导向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关键能力及专业素养分析(如表所示)

在此基础上,修订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开发标准的实施方案,使融理论知识与职业岗位于一体的就业导向课程体系的实施得到充分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第1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6.

[2]《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第1版)[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马元兴.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与实现途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上一篇:关于高职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下一篇:高职导游专业实训类课程开发建设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