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地方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

时间:2022-06-11 07:46:26

浅谈新形势下地方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地方政府是政府组织中的中坚力量,其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是地方政府的必然需求,也是时代变迁下的产物。本文主要分析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设原则。

关键词:新形势 地方政府 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

近些年来,人们已经全面的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在信息时代,经济社会秩序的顺利进行需要依赖政府的管理与监督。为此,在新形势下,政府必须要应用先进技术,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政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工作进行服务。地方政府是政府组织中的中坚力量,其对于经济社会、人文技术环境以及政治法律的响应力在区域健康发展中有着直接的关系。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的建设不仅是地方政府的必然需求,也是时代变迁下的产物,从某一层面而言,电子政务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下面就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

1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的现状

1.1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1.1.1 体系越来越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经历了从分散到集成、从单机到联网、从办公自动化到政务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就现阶段来看,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平台,也基本实现了互联与互通,建立好了数据中心,完成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安全与信息业务应用的几个体系,建立好了集办公管理、公众服务、业务管理、政务协作于一体的应用平台,可以说,我国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1.2 内容越来越丰富。大多数地方政府网站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对于社会热点问题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敏锐度与关注度,提供的内容也更加的人性化与实用化,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也体现出良好的互动效果。截止到2012年底,有超过95%的省级政府网站以及74%的地级市政府网站都成立了实时咨询栏目,并围绕各类社会热点问题为民众进行解答与帮助,政府网站已然成为政府部门与社会大众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除了地方政府以外,一些县区、乡镇、居委会也建立了网站,各类政务网站提供的服务得到了不断的深化,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

1.1.3 基础性工作得到了加强。目前,很多地方政府也以现有资源为出发点,建立了完善的政务信息交换系统,并构建了共享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与交换体系,加强了对各类政务信息的采集、备案、等级、储存等工作,就现阶段来看,政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与及时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总而言之,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已经从起步阶段进入了整合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2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创新意识不足,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创新意识,对于信息资源应用与整合的认识程度不足,没有将信息资源的重要地位体现出来,导致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力较差,“重基础轻开发”的现状依然严重。此外,在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与统一的标准,各个部门与系统之间使用的规范与标准也不尽相同,信息系统的数据格式与平台难以实现统一。

1.2.2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地方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并不大,导致通信设备与计算机难以快速的获取到有利的信息资源,知识创新性不足,尤其是软件系统与系统维护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制约。在发达国家,政府信息部门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建设,而我国地方政府在这一方面与发达国家依然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制约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2.3 缺乏稳定的技术队伍与专业化的研究团队。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各种缺陷,最为重要的是,在出现缺陷后,缺乏稳定的技术队伍与专业化的研究团队来解决问题,这就导致地方政务信息部门工作常常捉襟见肘,更难以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技术规范。此外,就现阶段来看,信息部门公务员待遇水平普遍不高,在这一因素的限制下,专业的人才流失严重,整个技术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系统,但是后续的运行、维护、升级都缺乏专业的管理,导致系统难以正常的运行。

2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的方案

2.1 加强认识,进行整合开发 为了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建设成效,各级领导必须要加强认识,将信息资源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充分的理解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以及应用的重要性,并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推进信息的交换、应用和共享工作,制定出一种长效的共享机制,这样才能够发挥出电子政务的既定效果,才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2 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标准化 为了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建设成效,必须要建立好标准化的制度,将不同部门的业务环节进行有效的衔接,这种标准化、规范化的协调制度能够为跨平台、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工作提供依托,也可以很好的提升政务信息的建设效率,保证整个系统建设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3 建立统一的领导和协调机制 在未来阶段下,应该建立起统一的领导与协调机制,制定好信息资源开发管理的规范与标准,建立起完善的协调机制,并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之上,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应用统一的资源管理机制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处理,促进整个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2.4 推进应急与预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近些年来,我国都有很多重大事件发生,在控制疫情、防灾减灾等事件之中,电子政务均能够发挥出较大的作用,为此,在下一阶段,应该推进应急与预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重大疫情的防范、重大污染源的监测、药品信息的监管工作。

2.5 成立专业化的研究团队,提升技术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地方电子政务信息化工作同样如此,在未来阶段下,地方政府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成立专业化的研究团队,同时,加强培训与教育,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的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机会。此外,还要鼓励技术人员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让他们明确电子政务的意义,只有提升技术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够促进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3 推行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

3.1 标准化原则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标准化的原则,即必须要制定好完善统一的政务信息管理规范,保障政务信息的采集、加工、传播、储存、反馈的流程有着统一的标准。

3.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虽然网络建设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网络的应用是无止境的,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不仅需要满足现阶段下的需求,也要为以后工作的扩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3.3 安全性原则 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是地方政府政务信息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之一,为此,要实事求是的与电子政务的业务种类相结合,制定好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好安全规范与安全标准,防止安全投资出现过度的情况。

3.4 开放性原则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开放的网络平台从设计上要充分考量其实用性和互动性,逐步将传统的政务管理模式进行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创新,对于公众的需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便利,构建运营和互联的良好格局。

4 结语

总而言之,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在下一阶段,地方政府必须要根据本地电子政务的建设现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政务信息建设制度,将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对地方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才能够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许志娟.浅谈新形势下地方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09(25).

[2]刘静.浅谈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3]侯康超.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基于第三方机构视角的分析[J].东岳论丛,2010(01).

[4]任丹.中国电子政务:现状、挑战与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

[5]曹庆娟.新形势下地方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研究[J].科技信息,2009,04(05).

上一篇:实施高中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一篇: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Enterprise 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