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11 02:10:51

浅谈高职教育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问题,利用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条件、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就业的严峻现实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识到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在高职教育中的必要性,进而探讨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进行知识迁移能力、方法迁移能力和学科迁移能力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 ; 迁移能力 ;培养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特别是近十年,取得了很大成就。从高职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地位确立,到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从办学模式逐渐清晰,到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可以说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不能越过的问题是: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预期仍有一定差距,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不大。本文认为原因有二:一是高职教育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二是高职教育自身问题。关键还是后者。现在有些高职院校的高职教育存在认识误区,片面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社会认可性较差。

如今,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职业修养深厚、敬业爱岗、技能高超、富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型应用性人才。要与社会市场需求相适应,高职教育就必须做到,不仅要训练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本领提高迁移能力。

一、何谓迁移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其中积极的影响称之为“正迁移”,消极的影响称之为“负迁移”。运用科学方法可以促进学习者克服消极的负迁移,产生积极的正迁移。研究者认为,不但人的动作、技能等外部行为可以通过迁移训练得以改进,而且人的内在思维能力、创造力、心理质量也可以通过科学的迁移训练方式得以改进与提高。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迁移训练能够做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此时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即为迁移能力。它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迁移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以一个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挥内在的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高职教育培养迁移能力的必要性

只有真正适应社会时代需求,高职才有永久生命力;作为有生命力的高职教育,必须要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育部提出的高职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人才就是有创新性、有技术的职业精英,与“岗位技工”不能同日而语。如果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过分强调机械性、重复性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很难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创新能力离不开迁移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需要。

与普通本科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也在于它的“职业性”。高职教材和教学内容重点都是紧紧围绕职业知识来选择,涉及职业以外的知识较少。而且,通常高职教育的年制是两年或三年,那么在有限的两年或三年的学习中,职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已经够紧张了,很难再以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其他非职业性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高职教学除了职业技能知识的内容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自学能力是迁移能力的重要方面。

(三)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许多工作目前还不够十分完善。尤其是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条件有限。虽然各高职院校已经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倡“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并且努力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实践教学条件还很有限,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还需要一段时期的努力,尤其针对文科的高职教育。这就必须在教学中不限场地、专业、内容,利用各种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成为知识探求主体,才能够将有限的实践教学条件无限化。此时教学中的迁移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四)大学生就业严峻现实的必然。

现如今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就业严峻的现实很难让毕业生找到对口的职业岗位。如果是纯粹的应用型人才,常常因其专业面、知识面的相对狭窄,在就业市场上缺乏广泛的适应性。这就需要高职教育在注重其职业性特色教学时,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专”兼“转”的能力,也就是既是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又具备了胜任其他职业岗位的能力,以适应人才市场的现实需求。

三、迁移能力培养的教学措施

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的特性是:“在学中做,做中学”,那么在围绕“学”与“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了培养学生在知识、方法和学科等方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即:知识迁移、方法迁移和学科迁移等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迁移能力,高职学生才能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合理运用知识进行思考、解决实际的职业问题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中知识储备是基础,而合理运用知识使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思考、解决实际的职业问题是体现素质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方法包括学习的方法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学生要在学习期间努力寻求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接受新事物的方法,尤其是要寻找到自学新知识的方法。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适合自身学习是很多高职学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和难点。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引导他们认清自身认知特点,根据其自身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寻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供自由学习的机会和空间,指导学生自学新知识,逐步掌握在自学过程中研究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授之以渔的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及长期的过程,可以说应当贯穿整个高职教育。

其次,在培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能力方面,要善于挖掘每位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锻炼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头脑风暴式的教学法在方法迁移能力的培养中凸显其功效。高职教学过程中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核心的。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问题,要鼓励学生尽可能探寻多种解决的思路,即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并且帮助学生梳理各种思路之间的联系,分析各自的利弊。使学生逐渐具备既能用一般规律解决一般性问题的思维能力,又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能另辟蹊径用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这种意识与能力一旦形成习惯,将会在学生的今后实践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能够解决一些学校学习中没有遇到的问题。

(三)学科迁移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涉及的学科知识逐渐呈现较强的交叉性、综合性。为适应现代职业岗位这种特点,高职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学科迁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要秉持突破学科界限的意识,给学生渗透岗位不分学科,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岗位任务为目的的观念。提供多种机会鼓励学生接触各种学科的实践活动,以增强不同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

其次,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职业岗位技能为主,但是,有必要指导学生发挥自学能力学习一到两门相关的学科技能,以达到学科间互通互补。

总之,高职教育必须保证必要的职业性教育,也要强化知识迁移能力、方法迁移能力和学科迁移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方能实现。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如何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研究也将会逐渐深入。

参考文献:

[1]王海双.《“学习迁移”原理新探索》[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1)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洪峰、蔡广宇.《大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现状及培养措施探讨》[J].高教论坛,2010,(2)

[4]朱婵媚.《浅谈学习迁移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

[5]姜英杰,李广.《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2,(6)■

上一篇:高职高专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下一篇:浅析企业文化及其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