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医院18例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特征分析

时间:2022-06-11 01:35:04

某综合医院18例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2013年以来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的特征,为预防住院患者自杀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查阅医院2013年以来的18例自杀患者的病历,并对相关的护士、医生访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自杀患者的一般情况、自杀方式、自杀原因及自杀时点分布特征。 结果 18例自杀的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3.83±10.06)岁,受教育程度多为高中及以下(16例),职业多为农民(6例)、工人(4例)和退休(4例),农村户籍10例,全部调查对象为已婚。自杀住院患者多为恶性肿瘤(14例),自杀时间多为凌晨(11例),自杀方式多为跳楼(10例),部分自杀患者可能存在抑郁障碍。 结论 综合医院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住院患者自杀率。

[关键词]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特征;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7-0131-03

自杀是复杂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原因和干预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甚至神学、文学、艺术学等多个领域[1-4]。相关调查表明,自杀死亡的人群中有1/3以上为躯体疾病患者[5]。相对而言,综合医院各类躯体疾病患者自杀率不高,但因患者自杀引起的后果较为严重,除对其他患者造成心理影响外,也可能成为医患纠纷的隐患之一[6]。为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现状及特征,本研究采用查阅患者病历及访谈经历患者自杀行为的主管医师、护士等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综合医院2013年1月以来发生自杀行为的18例患者,以期为相应的住院患者自杀行为预防及预警、精神心理科联络会诊和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综合医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发生自杀行为且有住院记录的1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主观采取自杀行为作为纳入研究标准,排除可疑案例及意外、误服毒患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详细查阅发生自杀行为患者的病历并访谈上述住院患者的主管医师、护士等相关人群,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诊断、住院日期、自杀日期、自杀方式、自杀原因等信息。

2结果

2.1自杀患者一般情况

18例出现自杀行为的住院患者,自杀死亡12例,自杀未遂6例;男12例,女6例,其中男性自杀死亡8例,女性自杀死亡4例;年龄34~72岁,平均(63.83±10.06)岁。婚姻状况全部为已婚;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文化3例,初中文化8例,高中文化5例,大专及以上文化2例。职业方面:农民6例,工人4例,退休4例,商人2例,教师1例,无业1例;城市户籍8例,农村户籍10例;全部出现自杀行为的住院患者均有家属陪护。具体疾病、科室及自杀者年龄范围见表1。

2.2自杀患者的自杀原因

本研究中,住院患者自杀原因方面,15例自杀行为的住院患者为晚期恶性肿瘤或其他疾病造成的痛苦难以忍受(11例自杀死亡),经济困难3例(其中1例自杀死亡)。

2.3自杀死亡患者的自杀方式

本研究中,12例自杀死亡的住院患者自杀方式比例最高为在医院内跳楼,共10例,服药1例,私下外出投河1例。另有2例在医院内跳楼、3例割腕、1例服药的自杀者自杀未遂。

2.4自杀死亡患者时点分布特征

本研究中,12例自杀死亡患者选择自杀时间:0:00~8:00 11例,16:00~0:00 1例。另有3例8:00~16:00、3例16:00~0:00的自杀者自杀未遂。

3讨论

本研究中绝大多数自杀患者为恶性肿瘤,与相关研究结论相似[7,8]。因晚期恶性肿瘤疾病及治疗方案的特点,患者除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还需要承担由治疗和疾病进展产生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等负性情绪及由此诱发的绝望感[9],同时,高额的治疗费用、看护者的辛苦及由此产生的厌烦与抱怨也会进一步刺激患者产生自杀观念。而本次调查自杀行为出现的时间多为凌晨,症状“昼重夜轻”是抑郁障碍的特征[10,11],即上述自杀患者可能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出现抑郁障碍。但我国长期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地方及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对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的识别能力一般[12-14],提示对于晚期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除需要进一步加强患者及家属的生命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临终关怀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肿瘤科医务人员对各类精神心理障碍,尤其是抑郁障碍的识别、一般性心理咨询技术及危机干预的培训,以及加强与心理科的联络-会诊工作[15],减少住院患者自杀行为。

此外,本次调查还有两个有意义的发现。第一,本次调查对象的自杀方式多为在医院跳楼,因此,未来综合医院除需加强自杀防护栏等设施的安装外,还应该考虑将肿瘤科等自杀高危科室安置于较低的楼层,并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巡视和看护;第二,与预想“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行为多为没有家属陪伴的患者”不同,本次调查的18例自杀行为住院患者全部有家属的陪护,部分家属对患者非常关注,甚至事后有经管护士回忆家属意识到患者可能存在自杀行为,提示绝不能因为住院患者有家属的陪护而忽视其自杀的可能。因此,对于恶性肿瘤等易出现自杀观念的患者,除医务人员要重视入院后患者的心理变化、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必要时需要考虑精神心理科介入与干预,对可能存在自杀行为的患者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其家属开展防护、心理及家庭支持等健康教育,尤其是患者抑郁情绪的识别、自杀行为的预防、干预,如有可能可以帮助患者家属了解简单的心理干预技术,如支持疗法、疏导疗法等心理沟通技巧,更好地帮助患者调整情绪,降低自杀可能性。

住院患者的自杀不仅增加其家属的痛苦和家庭的不幸,也可能诱发医疗纠纷,增加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部分严重躯体疾病晚期对患者造成的“生不如死”也必然会使其形成自杀观念,这与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生命神圣,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价值观形成矛盾。因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多集中于“生存”、“生命”而较少涉及“死亡”,同时我国缺乏安乐死相关的法律和社会基础[16-18],提示未来医学院校除生命教育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死亡教育,同时将提高恶性肿瘤相关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重点侧重于临终关怀及心理辅导,以达到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生存质量、达到预防自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冯现刚,高钰琳,杨子聪,等. 报纸报道自杀事件失范现状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5):672-675.

[2] 李春霞,崔京巧,任改瑛,等. 综合医院非精神科病人自杀隐患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研究,2014,28(10):3538-3539.

[3] 刘艳,张莹,史新竹,等. 社会心理因素对医学生自杀意念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3):269-272.

[4] 李彦芳. 从1例住院病人自杀行为反思基层企业医院护理现状[J]. 甘肃医药,2014,33(3):231-233.

[5] 刘书婷,王礼贵.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32(4):272-274.

[6] 胡德英,刘义兰,邓先锋,等. 大型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引发的思考[J]. 护理学杂志,2014,29(7):61-63.

[7] 陈健. 综合医院12例患者自杀行为临床分析与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33-6734.

[8] 陈乐微,徐胜前,富静. 基于生命意义角度的死亡教育干预在晚期肝癌并发肝性脑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9):149-153.

[9] 靳峥. 脑肿瘤患者焦虑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2):227-228.

[10] 刘新民. 变态心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4.

[11] 蒋庆飞,胡美玉,张载福,等. 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主题统觉测验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4):564-565.

[12] 郑亚楠,胡雯,魏泽红. 综合医院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1例报道[J]. 中国疼痛医学,2016,22(3):239-240.

[13] 陈化,邓蕊,田冬霞. 临床医生视角下的医学人文教学调查研究[J]. 医学与哲学,2013,34(12A):75-77,83.

[14] 郑亚楠,伍龙,魏泽红,等. 某综合医院护士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J]. 中国现代医学,2016,26(9):106-110.

[15] 刘书婷. 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管理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15,28(9):87-89.

[16] 董忠生,杨少龙. 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及放弃治疗与安乐死的合法化[J]. 医学与哲学,2013, 34(8B):84-86.

[17] 赵桂增,黄乾海,介崇崇,等. 河南省公众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及意向调查[J]. 医学与社会,2014,27(10):10-12.

[18] 徐存来,张瑛,何敏慧,等. 杭州医患双方对“植物人”安乐死的价值取向调查[J]. 医学与哲学,2014,35(9A):45-46,63.

(收稿日期:2016-07-01)

上一篇:基于云医院平台的互联网+高血压管理模式探索 下一篇:对湖北恩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