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趣味性

时间:2022-06-11 12:18:14

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趣味性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人格,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趣味;教学;方法

..明理、激情、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特殊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明理、激情、导行需要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一、以真情教学点燃学生的激情,从而引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兴趣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教师根据课本,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类型的情景,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把课本中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适用图像,再现情境,使内容具体形象。例如,《安全小黄帽》,教材通过介绍交通标志与安全、交通设施与使用、活动场所安全与自救训练三个学习内容,如果通过多媒体显示介绍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会更形象具体。多媒体情景图游戏关口从1至10分别标志着:交通信号灯、事故易发地段、立交桥上禁止行人通行、拐弯注意危险、十字路口、注意行人、注意儿童、油站小心烟火、禁止非机动车通行、村庄。再引导学生观看一组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图片,在指名同学以小记者的方式报道一组安全隐患的资料,以当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会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达到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幻灯、影音、图片等来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化抽象、枯燥为形象、生动,使学生学习热情与情境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白遵守交通规则,能够给社会带来一份安宁与和谐。

二、以动态来表达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采的感性材料

电教教材具有直观、形象、声像并茂、活动变化的特点,对儿童有很大吸引力和感染力,容易引起他们对道德情境、道德形象具体而真切的感知,导致对道德情感的体验,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对行为规范的认同。所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电教教材,电教教材包括教学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多媒体课件等。例如,讲解《海外华人的中国结》,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这些内容如果只凭教师借助教科书讲解,不仅学生理解、记忆有困难,而且难以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配合这课书的教学投影片和录像,则以生动可感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通过自身感知和探索活动,初步感知世界华人热爱祖国,激发爱国情感。多媒体课件展示逼真如实的道德情景、道德现象,有利于创设情境、制造气氛,以形激情、以形感人、以形明理。

把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制作成动漫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党的十八宣传内容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党十动漫版影片中的三位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乘着“时空穿梭一号”穿越了过去和未来。三位小朋友在过去看到了“开国大典”“辽宁航母”“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伟大事迹。他们又在未来看到了自己长大后的职业和城市的繁荣和美丽。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还要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既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雪霞.思想品德教学应注重趣味性[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

上一篇:世界各国“快乐教育”面面观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