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锁骨骨折麻醉

时间:2022-06-10 09:55:02

浅谈锁骨骨折麻醉

摘要:对于锁骨骨折的处理,以往常常采用复位绷带外固定就可以。随着医学的发展,钛金内固定物的出现以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同要求,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已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同时就其麻醉的有关理论也逐步发展起来。本院收集了自2010年以来84例锁骨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麻醉资料,就其麻醉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锁骨/损伤;锁骨/外科学;骨折/外科学;神经传导阻滞

【中图分类号】R6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64-0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需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4例,男61例,女23例。ASAⅠ~Ⅱ级,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根据麻醉方法选择的不同我们选出了63例采用C5横突阻

滞法为Ⅰ组,21例采用改良C4横突一针法颈深颈浅丛同时阻滞法为Ⅱ组。两种方法均注入1.3%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

1.2 麻醉方法:Ⅰ组患者均采用C5横突阻滞法[1],操作如下:患者仰卧,头偏向对侧,操作者应戴手套按常规皮肤消毒,然后于胸锁乳突肌及颈外静脉交叉点附近扪及C4横突,其下2cm处为C5横突记作皮丘。用22G长3.5 cm穿刺针,连接5 ml注射器,从劲部侧面经皮丘垂直穿刺。针尖沿前中斜角肌间沟往上移,在颈前筋膜前方寻找横突,若有坚实骨质感,而进针深度又在2~3 cm之间,表示已触及C5横突,此时患者有酸胀的异感,回抽无血液或脑脊液,即可注入1.3%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15 ml。Ⅱ组采用C4横突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颈深丛的阻滞与C5的横突阻滞相似,穿刺点选在C4横突,一次注入混合液4 ml,然后拔针到颈阔肌和皮下之间注入该混合液6ml阻滞颈浅丛。

1.3 观察项目:(1)观察两组麻醉后患者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变化。(2)观察两组麻醉方法下患者于术中对手术刺激的反应,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3)记录局麻药、血管活性药、辅助药的用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麻醉前患者的BP、HR、SpO2、ASA评级差异均无显著性。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均顺利完成,注药后镇痛效果满意。Ⅰ组63例患者VAS为(2.2±0.8)分,Ⅱ组21例患者VAS为(4.8±1.2)分。Ⅱ组注药后有8例(占26.3%)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痛觉阻滞不全,需辅用哌替啶25~50 mg,异丙嗪12.5~25 mg强化麻醉,与Ⅰ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颈神经丛由C1~4脊神经组成[3]除第1颈神经主要是运动神经外,其余3对颈神经均为感觉神经。颈丛的皮支分为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其中只有锁骨上神经分布于颈前外侧部,胸上部及肩部等处的皮肤。可见整个颈丛的麻醉,只有颈丛的锁骨上皮支可以发挥作用。而锁骨的神经支配为C3~C6神经根,C3、C4主要支配肩颈皮肤,其余皮肤和深层组织受C5、C6支配,系臂丛的腋神经(C5、C6),肩胛深神经(C5)和肩上神经(C5、C6)。故肩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均应阻滞C3~C6,临床采用的C5横突阻滞法,系采用C5横突沿肌间沟一针穿刺法,由于颈丛和臂丛在一平面,而相互连续,C5横突阻滞局麻药可以在C5脊椎平面向上和向下扩散,故容易满足C3~C6脊神经的阻滞,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由于C5横突阻滞法定位方便,操作简单,药物不易误注入硬脊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等危险。局麻药浓度较低,剂量较小,如穿刺针刺入过深或注药速度太快,往往不易发生局麻药物毒性反应,由于穿刺位置较低,也不易发生膈神经阻滞,以免喉返神经阻滞以及HORHER综合征等。所以,C5横突阻滞法应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经济适用等特点,应该在实际麻醉工作中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烈.介绍一种改良的颈丛神经阻滞定位法[J].中华麻醉学杂志,1983,3(2):188

[2]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96-598

上一篇: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内外踝骨折 下一篇: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牙髓病变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