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孩子的“话匣”,激活品德课的“源头”

时间:2022-06-10 07:28:12

什么是品德课的源头活水?无疑是“生活”。品德课程“回归生活”的核心理念应该体现在:让品德课程的教育资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源源不断,鲜活生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遭遇一些尴尬:有时一个问题抛下去,全班沉默,于是变成“本本主义”灌输式教学;有时虽然讨论激烈却“隔靴搔痒”,说的是别人的事,起不到“自省”的教育效果。在品德课教学中,笔者也曾有类似经历,但实践告诉我,不是没有“活水”,关键是要激活“源头”。

案例:

这节品德课的主要话题是“说说家里的烦人事”。当今儿童,衣食无忧。课文中所列举的精彩美文的确很感人,但所描述的情景却不怎么合本校实际:似乎没有哪个家庭是因为贫困而自卑的。怎么利用好这个教学资源但又不拘泥于此呢?如今的孩子的烦恼究竟是什么呢?如果不能对症下药,这样的课必定是“空对空”,没有实效可言。于是,备课时,我尽量“挖空心思”预设活动,好让孩子们“掏心掏肺”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但预设毕竟是预设,到了真实的课堂中,孩子们却给了我“我们家里没有什么让我烦恼的事啊”的答案。怎么办?真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吗?如果孩子们没有烦恼,那我下一步的“烦恼事茶馆”“阳光行动计划”都没有办法实施了。我看着孩子们,脑子里急速地思考着对策。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

“老师,我爸的烟瘾很大,在家也抽,妈妈都说了他不知多少遍了,就是戒不掉。这算不算烦恼事?”

哈哈,有话题总比冷场好啊。不妨以此来引导孩子们用心体会身边的烦恼。

“从你的话中我感觉这是你妈妈的烦恼。对于爸爸烟瘾大,你的感受如何?”

“我也挺烦的啊!不要说家里有烟味,就是听我妈妈的唠叨都很烦。我怕他们哪天因为这事闹矛盾。”

好极了!孩子总算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尽管有“挤”的嫌疑,但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好几个孩子举起了手。

“老师,我爸爸很迷打牌,有时候星期六早晨七点开始一直要打到第二天早晨。不要说不能陪我玩,也不能陪妈妈,更主要的是我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

“老师,我爸爸妈妈都在上海工作。有时我挺想他们,一想心里就有点烦。我什么时候才能天天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啊!”

“老师,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有时妈妈很着急。看着妈妈着急我很烦。我什么时候也能考个好成绩让妈妈开心一点啊!”

“老师,我没有星期天。有时我早早完成了学校的作业,可妈妈嫌我空,会给我布置很多其他作业。星期天给我报了四门兴趣班。我很累,也很烦。但又不敢违抗。我知道妈妈是好心,花了很多钱我不能浪费。”

“老师,……”

不知不觉中,“烦恼事茶馆”开张了!孩子们跟我倒起了苦水。可能是受到了启发,也可能是我的课堂一向民主,孩子们说出了心里话。有的的确是够“烦恼”的,有的则很牵强附会。有的我几句话巧妙点拨了,有的则让更多的孩子来帮助同伴开出“处方”,解决不必要的烦恼。

“孩子们,把你的烦恼事写下来吧!如果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为自己解决烦恼的话,就请你制订阳光行动计划。如果你觉得没有什么好方法,就请教同学,请他们为你的烦恼开开处方,看看你能得到几个处方。”

“阳光行动计划”就在四人小组中开始了。这是我看到的学生最投入学习的一次。大家相互传递着“烦恼”,又相互讨论着开出“处方”,一经主人同意,就可以写在“阳光行动计划”里。当然,一个“处方”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有几个脑子好平时表现不够充分的孩子这下可有用武之地了。据最后统计,最多的一位同学给十二位同学开出了有效处方,令同学刮目相看。

“孩子们,同伴给你开出的处方请你带回家。这就好比你看病抓了药回去一样。这个处方灵不灵,要在实践中运用后才知道。我给大家一个星期的时间,请你按照同学开出的处方去做一做。如果挺灵,请你告诉我,我们为这些智慧星‘颁奖’,好吗?”

“好——”

启示:

一节本以为没有生气的课在“头脑风暴”中不知不觉过去了。究其原因,“打开话匣”获得了教育素材。“打开话匣”有奥秘:

1.充分民主。民主的品德课堂是获得真实教学的前提。孩子真实的生活画卷如何展开?需要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孩子们确信自己所反映的真实生活不会受到讥讽、嘲笑,他所诉说的烦恼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帮助,他才愿意说出来,才能使老师获得真实的信息。

2.精心预设。以上案例中精彩的一幕看似是动态生成的,其实是精心预设的。在教者心目中已经把孩子们有可能说得出、说不出、愿意说、不愿意说的一些烦恼都想过了,所以有了“烦恼事茶馆”、“阳光行动计划”。既然定位在“茶馆”,就定下了教学的基本策略:聊天式教学。这是一种对话教学方式,其优点就在于给孩子充分的平等话语权,也便能获得更多的教育的最佳素材。

3.动态捕捉。再好的预设,倘若不能及时捕捉生成的资源,也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案例中,教者的智慧在于能及时捕捉住从孩子的“话匣”里流淌出来的真实信息,并将其升华为教育资源,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也激活了品德课堂。

4.尊重宽容。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所说的“烦恼”有的很幼稚。但在教者的课堂里,没有指责、苛求,有的是尊重、宽容。孩子们可以“放开”言说,不计对错、好坏,只要“还原”生活就行。老师巧妙的点拨是将“原生态”进行“精加工”,在提升教育意义中给予了孩子应有的引导,使其从容地回归生活。正是这种尊重的环境才能使品德课堂真实有效。

当然,这只是“课”而已。给笔者带来的思考还有很多:当今社会孩子的烦恼内容变了,不再是衣、食这些外在的东西所带来的“简单烦恼”了,更多的是触及精神压力方面的。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些不该有的烦恼,似乎让人于心不忍,但这就是“生活现实”。作为品德学科,回归生活首先要直面“生活现实”,不回避,不“遮羞”。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品德课程的真正价值正在于:让孩子们在“生活现实”这个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学会如何辨别,如何选择,如何生活。当他们从课堂中学到“法宝”,回归到生活中去时,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会渐渐确立起来,用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去直面“现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这,正是品德学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SEED梦想和使命 下一篇:创业冷暖不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