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

时间:2022-06-10 04:41:06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取得重大推进后,内部控制缺陷成为近年来内部控制研究的新热点。西方学者在此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而我国的研究相对滞后。文章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展望

一、引言

本世纪以来美国安然、世通等一系列以高管参与为特征的财务舞弊案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监管层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前,各国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方面。萨班斯法案的颁布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披露企业内部控制信息。这些强制性规范的实施,使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判定和修正。国外学者在此方面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缺陷问题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相关成果非常有限。了解国外研究动态对改进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内部控制缺陷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学者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特征、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及其修正等四个方面。

(一)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特征

西方学者主要从公司规模、经营复杂性、会计计量风险、财务状况及内部控制建设等方面研究了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特征。

1.公司规模。公司规模小增长快更可能存在内控缺陷。bryan 和lilien等分析了《萨班斯法案》404条款颁布后公司的特征,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有实质性漏洞的公司规模小,与他们所在行业应有的水平不匹配。[1](1-26)同样,doyle,ge和mcvay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存在公司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的特

征。[2](32-33)ashbaugh-skaife, collins 和 kinney等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规模增长较快。[3](166-192)

2.经营复杂性。defond和raghunandan等的研究发现,财务报告错误与公司的经营表现负相关,公司的经营复杂性越高,子公司数目越多,其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大。[4](1-26)ge和mcvay也证实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有运营复杂、发展速度快等特征。[5](137-158)ashbaugh-skaife, collins 和 kinney等认为披露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在公司经营上更加复杂多样,表现在分部较多和国外收入占的比重较

大。[3](166-192)franklin等的检验支持了上述结论。[6](32)

3.会计计量风险。ge和mcvay认为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与公司收益确认政策、期末会计报告程序和会计政策存在缺陷以及不适当的会计调整有关。[5](137-158)franklin等研究表明会计计量及编报的复杂程度等都是影响内控缺陷的决定因素。[6](32)dechow和ge认为,企业存货量大、正在经历兼并或重组,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大。[7](290-295)原因是大存货量导致出现存货损失和存货成本计算错误的可能性越大,而兼并重组过程涉及很多不同应计的估计和调整以及在兼并重组过程中优秀员工的流失,这些都会使得企业会计风险增加,从而内部控制缺陷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4.财务状况。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财务状况一般较差。doyle,ge和mcvay发现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一般处于财务困境。[2](32-33)ashbaugh-skaife, collins 和 kinney等认为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其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扭亏为盈和降低退市的风险,其内部控制缺陷出现可能性较大。[3](166)franklin等研究发现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往往累计盈利能力较低,负债程度较高。[6](32)

5.内部控制建设。企业对内控系统的投入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缺陷。andrew j.leone发现较弱的内部控制通常与投入内部控制的资源不足有关。[8](224-237)ashbaugh-skaife, collins 和 kinney等认为小公司拥有的资源有限,其对高级信息系统(例如,erp系统)投资较少,其内部控制相对大公司而言更可能出现问题。[3](188-192)这与将规模小作为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特质的学者们观点一致。

(二)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

sox法案实施后,内部控制已由自愿性披露演化为强制性披露,而学术界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研究也成为一股热潮,一般认为内部

制缺陷的披露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内部控制缺陷必须存在;(2)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必须被发现;(3)管理层必须把发现的缺陷披露出来。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有文献一般从企业管理层、事务所特征和财务报告特征等方面研究管理层发现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动机的影响因素。

1.企业治理与管理方面。heather m.hermanson认为,在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阶段,没有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往往会乐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以区别于其他公司,而强制披露则会使得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在未改善之前也会披露如“内控健全”的报告,以至于削弱了内部控制报告的信息传递功能。[9]

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来看,krishnan检验了1994—2000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128家公司,发现审计委员会质量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越高,拥有财会专长的委员越多,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越小。[10](675)krishnan 和visvanathan对萨班斯法案颁布后当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没有披露缺陷的公司比较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较多,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的比例较少。 [11](73-87)

vic naiker 和 divesh s. sharma研究发现,按照萨班斯法案404条款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委员会中存在隶属于公司的外部审计的前任审计合伙人(afaps)和存在非隶属于公司的外部审计的前任审计合伙人(ufaps)负相关,即审计委员会中若存在afaps和ufaps,则内控缺陷披露的概率会更小,但afaps不会协助管理层规避内控缺陷的披露。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中的afaps和ufaps与更有效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监督有关。[12](559-584) doyle,ge和mcvay对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组织结构、重要组织变化、投资风险、法律风险、审计风险等都是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13](193-223)

2.事务所特征。deangelo,shu及dye的研究发现占主导地位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公司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更易于且更有动力发现内部控制缺陷。[14-16]

事务所变更也是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关键因素。bryan 和lilien等,krishnan 和visvanathan研究发现存在披露内控缺陷的企业通常审计师变更更频繁[1][11]。ashbaugh-skaife等和ettredge等的研究支持上述结论。[3] [17]

控制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周

洋[31](111-112)证明我国市场对财务报告重述有显著的负面反应,蔡丛光研究表明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有显著的负反应。[32](70)

四、国内外研究简评和展望

通过上述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比较,不难发现西方学者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的相关研究还比较浅显,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及其市场反应等方面,对于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及其修正的研究还尚未展开。虽然这与我国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环境相关,但也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方向,如何摆脱对一些内部控制信息表面上的分析,深刻挖掘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质性缺陷,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正的实质效果,对于促进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提高监管层相关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stephen h,bryan and steven b, lilien.characteristics of firms with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an assessment of section 404 of sarbanes oxley[c]. working paper series,wake forest university and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2005.

[2]jeffrey doyle,weili ge,sarah mcvay.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193-223.

[3]hollis ashbaugh-skaife,daniel w.collins,willian r.kinney,jr..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66-192.

[4]mark l. defond,k. raghunandan,k.r. subramanyam. do non-audit service fees impair auditor independence? evidence from going concern audit opinions[d].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and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2002.

[5]w.ge,s.mcvay.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accounting horizons,2005,19:137-158.

[6]franklin,mitchell. sarbanes oxley section 404: can material weakness be predicted and modeled?an examination of the zeta model in prediction of material weakness[d]. doctoral dissertation,2007,1.

[7]patricia m. dechow,weili ge. the persistence of earnings and cash flows and the role of special items:implications for the accrual anomaly [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6,11:253-296.

[8]andrew j.leone.factors relates to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a discussion of ashbaugh,collins,and kinney(2007) and doyle,ge and mcvay(2007)[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224-237.

[9]heather m. hermanson. 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j].accounting horizons, 2000.

[10]krishnan,j.audit committe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an empirical analysi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80:649-675.

[11]gopal v. krishnan and gnanakumar visvanathan.reporting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in the post-sarbanes-oxley era:the role of audito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2007 ,11:73-90.

[12]vic naiker , divesh s.sharma. former audit partners on the audit committee and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2):559-587.

[13]jeffrey doyle,weili ge and sarah mcvay.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93-223.

[14]deangelo,l..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183-199.

[15]shu.s.. auditor resignations:clientele effects and legal liabi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9:173-205.

上一篇:基于市场环境变化的营销渠道创新分析 下一篇:“苏州工业园区加贸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