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时间:2022-06-10 03:04:03

浅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必须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又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最终在教学渗透过程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关健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德育渗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质。其中,道德修养是一个首要因素。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思想素质是第一位的。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素质,也就是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要更新教学思路,改变过去只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德育的观念。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话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让德育在教学中目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那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立志为祖国效力。所以,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时刻不忘关心和关注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的建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讲授计算机发展简史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研制计算机的时间相对较短,更要通过介绍国内计算机研究历史,让学生知道我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银河系列。在计算机CPU研制方面,我国已经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龙芯”芯片,而且“龙芯3号”其低成本、低功耗的技术使国内CPU赶上并超过领先水平。通过这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我国赶上发达国家而刻苦学习。在讲授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同时,介绍中国软件行业的求伯君、王江民等为中国的软件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所付出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软件的版权问题时,让学生明白使用盗版软件的危害,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不使用盗版软件,自觉维护正版软件的利益。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 “教育智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机房上课不同于课堂,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在微机室吃东西,并将塑料袋、餐盒、果皮等杂物丢弃在桌面上或隐蔽处;屏幕保护出现不文明的用语;部分学生玩游戏不听课,不按要求开关机。为此教师可采取措施首先固定座位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不断提醒学生发挥主人翁及小组的协同作用,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其次课后有学生及时检查,轮流值日,把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提出来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第三注意每节课上课前要让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看到的是电脑完好,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四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规范操作,不能随意输入,如在“文件管理”和“文件存盘”的教学就蕴含着培养学生分门别类地管理文件、为文件取个好名字的好习惯的目标,教师若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要十分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

三、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网际交流中强化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十分低下,缺乏信息取舍能力。学生上网很难控制时间,玩游戏,浏览一些黄色网站,看美女图片等等。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首先要安装防护软件。其次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和网站,第三教师要和学生建立网络沟通,例如E-mail、博客、BBS等形式。教师在利用网络时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注意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寓德育于“情”“理”之中

1.教师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德育工作,在行动中把正确的行为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模范。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特别是对于新时代的高中学生,在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坚定的信念前,更容易由“偶像崇拜”和从众心理驱使,模仿“偶像行为”。教师就是要做有心之人,提高教师自我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个性化的高中学生,由于受青春期的“反叛”心理和虚荣心驱使,往往会在有意无意中导演一场场不良信息行为的“恶作剧”。此时,教师要保持豁达的心胸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学生如亲子般的关心,对不良信息行为要循循善诱,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师生间的和谐。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从教材实际出发,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

上一篇:“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启示 下一篇: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