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6-10 01:30:36

“互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2015年,“互联网+”成为当下时代标志性代名词,云计算、大数据、万维网等成为各大产业争相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凸显,文章从“互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提出几点建议作详细阐述。

关键词:互联网+;挑战;企业内部控制

互联网飞速发展,市场经济呈现全球化、虚拟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瞩目下,互联网颠覆了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已然由简单的操作工具变为一种复杂的应用思维,融合贯通于经济社会始终。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下,企业积极开发互联网优势,努力寻求转型来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扩大市场占有率,力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然而,企业要想长久、稳定地发展,企业内部控制是不可轻视的关键环节,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高效运行的基础,是保障资产、资金安全完整的前提,是规避风险、实时把控的核心所在。目前,在“互联网+”下,企业在各个方面发展迅猛,外部状况呈现普遍良好,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较多,很多明星企业就此陨落,因此构建企业内控环境,解决内控实时问题,协调内控信息传递,完善企业内控机制,是企业长久生存的不朽话题。

一、“互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解不深

互联网的兴起激发了企业的改革创新,但过分提倡创新却造成了企业的转型和内控没有很好地衔接,新颖的文化、前沿的技术与日益落后的企业内部控制矛盾逐渐增大,然而企业对内部控制仍然认识不足,理解不深。一些传统企业急于转型,关注焦点难以分散,从而忽视内控管理,同时,传统企业过分倚仗企业文化和社会知名度,认为内控问题不足以致命。作为新兴企业,由于处在成长初期,人力、物力、财力还稍显不足,一切围绕开拓市场业务、创造客户满意产品为主要任务,认为内控成本过高,企业不足以承担甚至也没必要承担,大多存在着“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侥幸心理。最终,管理层的内控意识不强,使得整个企业都缺乏忧患思维,从而削弱了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企业目标定位不清晰

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清晰地战略目标,只有明确了发展方向,企业才能高效运行、内外统一、全面进步。目前,在市场经济社会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不断分割市场,企业定位目标逐渐混淆,过分追求短期利益,使得企业盲目跟风,频繁转产转型,无论在规模、结构、性质上还是所属行业上均跨度较大,导致企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将企业发展凌驾于法律之上,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政策;企业的资产、资金无法准确合理的把控,安全保障系数较低,侵犯了投资人及债权人的利益;企业难以形成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员工无法团结统一,企业的整体干劲不足,业绩平平、发展缓慢。这些使得企业形象大打折扣,最终失去群众基础,根基动摇,被社会所淘汰。

(三)人员职责划分不清

企业人员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划分是企业核心之所在,良好的运营才能保障稳健的发展和长远的利益。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人员职责划分上极不明确,基于某些历史遗留问题,使得“任人唯亲”现象十分泛滥,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而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的亲属又担任出纳,使得权利往往掌管在少数人手上,重大决策不民主,工作业务难以有序开展。同时,由于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为减少人员开支,往往“一岗多职”、“一职多责”,出纳兼任稽核、账务登记等工作,岗位的重叠不仅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而且导致了很多员工在权力与责任中无法权衡,工作畏首畏尾,难以发挥该有的作用。企业的人员划分存在的诸多弊病,最终导致企业各部门信息传递不及时且无法相互监督,缺乏应有独立性和制约性,出现企业内控作用无法发挥和企业对内控认识不足之间的恶性循环。

(四)队伍建设落后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深化改革,企业在队伍建设上应与时俱进。目前,在各大企业,普遍出现的现象就是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较差、思想觉悟较低、职业素养匮乏,最为突出的就是会计人员。由于新准则的推出和大会计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的发展正经历着信息革命的洗涤,会计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然而一些会计人员仍不敲响警钟,依仗着多年工作经验和资历依然我行我素,对企业内控造成了极坏影响。一方面,人员知识水平的落后拉低整个企业运营的工作效率,导致会计数据更新不及时,同时由于数据系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影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最终无法服务有效的经济决策;另一方面,人员的道德水平落后极易造成舞弊的发生,这不仅使会计报表信息扭曲,给企业和债权人带来直接损失,还抹黑了企业形象,阻碍企业发展。

(五)风险评估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各大企业对于风险评估的把控过于依赖管理层和企业家,导致企业缺乏风险评估经验,进而坏账较多,企业资金无法回笼进行下一期的生产建设和商业合作,最终只得面临停产停业。在风险评估中主要问题存在于两大环节:资信管理和投资管理。在资信管理环节,企业往往因为对供应商调查不足,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就轻易相信对方,最终导致资金被套,同时企业对资金监管不严、催款不力、行动力迟缓使得损失无法挽回。在投资管理环节,企业专注于收益而忽略了对现金流的考量,在市场的不断波动下,企业难以平衡市场机遇与风险控制,资金流量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信用风险和投资风险增大,加之社会舆论效应,使得投资更处于被动趋势。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只有企业在每一个环节都能时时把关、监控风险、提高企业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免遭不必要的损失。

(六)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

企业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经济效益等有关的资产、资金、资料等进行审核,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却忽视了内部审计,很多企业过分倚仗社会审计,认为内部审计无关紧要,从而难以形成内部审计制度化标准。随着企业集团化发展趋势,企业的分支机构较多,管理难度加大,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缺乏了内部审计使得母子公司之间爆发信任危机,企业发展难以取得新的突破。同时,在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管理失控,很多漏洞即刻显现,在毫无防备之下企业面临着巨大风险。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会计管理之后的第二重保障,企业必须提高重视。

二、“互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准确定位

企业要想长久发展,首先,必须要对自身从上到下审视,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第一要清楚自己从事哪一行业,明确企业是技术型、资源型、还是劳动力型,在这个设定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和人员架构,对关键环节严加把关。第二,企业应了解目前该行业的市场状况和自己所处位置,该行业是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是处在行业的领先者、普通参与者还是刚入市者。第三,企业应抓住市场机遇,明确发展方向,在行业竞争中发掘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努力打开该行业市场的新格局。第四,在站稳脚跟的情况下,企业应立足于自己的优势项目,分析并解决自己的劣势项目,不断调整战略战术,积极拓展市场的发展空间,提高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打造专属的企业文化,构建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二)合理分工

企业要想高速运转,必须合理进行机构及人员的分工。在机构设置上,企业应遵循独立性、层次性和可协调性的原则。独立性是指企业机构要专事专办,突出各机构特点,明确其机构具体职能;层次性是指机构设置上应做到逐层划分,责权一致,既无空白又无重叠,避免复杂的处理流程;可协调性是指各机构之间应和谐统一,密切配合,提高办事效率,全心全力打造优秀企业。在人员分工上,企业应做到物尽其用,各取所长。第一,企业应考虑季节性等因素,对总工作量有一个准确的评估,确定人力资源数量,并结合自身实力与工作环境的变化,根据忙闲制定不同的分工方案和划分责权;第二,企业应了解自己的人才需求情况,善于挖掘技术型及管理型人才并分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中,强大企业队伍实力;第三,企业应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在工作量较大时,以业绩增量为导向,激发人员干劲;在工作量较少时,以管理加强为导向,优化企业内部建设。

(三)人员培养

企业要想提高层次,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其重点就是人才的培养,其中搞好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包括知识水平和道德规范两个方面。在知识水平方面,首先,企业应针对各机构专业人才分别开设前沿的课程学习,可采取组织讲座、网络互动、学习文件等措施;然后,企业应对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对成绩优秀的人员以资鼓励或提供国外交流学习机会,对成绩较差的人员采取帮扶政策,不抛弃,不放弃,其中属于学习态度问题的应给予批评。在道德规范方面,企业应培养良好的工作氛围,树立模范典型,宣扬正义之风,鼓励大家进行学习;同时,企业也应例举反面教材,讲明践踏行为规范的害处,建立规范性的道德准则。

(四)风险管理

企业要想收益可靠,必须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应对、风险处置、总结反思五个环节。在风险评估中,企业加强供应商资信管理和投资管理,建立健全的调查体系和审核机制,在市场经济变动影响下,实施可行的动态监控模式;在风险识别环节,企业应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做一个合理判定,在确定为风险后就其发生的影响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在风险应对环节,企业应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在资源和人员上进行有效的配置和整合,结合自身条件和发展优势合理规避风险;在风险处置环节,企业建立重要的风险预报机制,时刻监测风险的蔓延趋势,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风险对策,做到反应灵敏、顽强面对。在总结反思环节,企业应就风险的发生进行自我检讨,弥补薄弱环节漏洞,建立风险事件库,预防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

(五)科学决策

管理学上有一句名言:100个行动也无法挽救一个错误的决策。由此可见,每一个重大的决策都关系着企业存亡,只有做到科学决策才能稳固企业根基。要想做到科学决策,企业首先应确定正确的决策性原则,包括民主性、创新性、收益性、安全性、可行性。民主性是指企业重大决策时应做到集思广益,以弥补个体知识和经验不足的漏洞,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保障;创新性是指企业决策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怀揣着一颗好奇之心,敢于尝试和挑战新鲜事物,扩宽思路,走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产品和服务能够推陈出新;收益性是指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决策时应逐个方案对比分析,争取利益最大化;安全性是指企业在满足经济收益的前提下,关注并分析市场变动因素,做到现金流的安全可控,收益稳定;可行性是企业拟定的决策要满足客观实际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使决策建立在自身能力可行范围之内,确保决策方案在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黄葳.关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思考[J].会计审计,2015(35).

[2]刘嘉欢.对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浪潮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5(02).

[3]丁建慧.浅谈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J].时代金融,2015(05).

[4]丁守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信息系统工程,2015(08).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上一篇:试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亚投行运营模式及其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