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10 12:42:51

浅谈“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而备受关注,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一系列全新的要求与改革措施,提倡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即情景、背景或环境)。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呢?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通过图片、音乐、文学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再现教材情景、背景或环境,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情境教学法符合初中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加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与教材间找准切入点,积极开展情境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使得学生对教师有很大的恐惧感,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对立的,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自于教师与学生的高度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而心灵的沟通需要用情感做纽带,这种纽带应该首先由教师传送给学生。作为主导的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并且这种尊重绝不是教育者居高临下的“亲切关怀”或者为了某种教学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教学艺术设计”而是教师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的真情流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用饱含情感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再现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创造出其乐融融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愉快轻松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因此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基础。

二、结合讲授内容,联系生活导入,引学生入境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索的助推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世界,有着一定的生活基础与生活阅历,这些丰富的生活信息是架起学生与文本的桥梁,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深入教材,留心生活,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间找准结合点,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入手,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置身于文本所描写的环境与意境中,真正走进文本,使学生产生真切的感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在学习《童趣》时,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阅读文本,而是引导学生回忆:我们都有美好的童年,印象最为深刻的可能是小时的玩伴,也可能是一个玩具,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童年中最深刻的记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童趣》的学习,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急于阅读文本,想了解作者的童年趣事。这样的导入消除了学生对文本学习的陌生感,更容易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与情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再现直观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一些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的事物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再现出来,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如身临其境,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进而带着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教授《安塞腰鼓》一课,对黄土高原“腰鼓文化”的理解,教师不管用文字描述得怎样动情,也不管描述得怎样精确、生动,许多学生还是会有糊涂的感觉,因为他们从未到过这些地方,也未曾见过所谓的腰鼓表演,对西北黄土高原的民情风俗也知之甚少。此时,只有借助多媒体来创设直观情境,播放一些有关于腰鼓和黄土高原民情风俗的影片或是制作有关的幻灯片,让学生置身于黄土高原的腰鼓声中,同时调动视觉和听觉,去学习安塞腰鼓的内在涵义,去感受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加深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理解,最后再把安塞腰鼓放到江南水乡作比较,深入理解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敲不得这样的腰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安塞腰鼓的“忘情”“狂野”,感受那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

四、结合文章旨意,创设和谐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

课堂的情境要和教学的文体、情理、语言及风格形成高度的和谐,教师要善于准确、生动,细腻地挖掘不同文体中内在的感情因素。例如,莫怀戚的《散步》,作者用平淡的语言记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平常事,但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浓浓的亲情。“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等这些句子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读之实在感人。所以,教师此时应利用这种情感因素,挖掘课文中那温馨的亲情,再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细细体会,教者再以自己强烈的感情激起学生的共鸣,用美的语言打开学生的心扉,把蕴含其中的深情传给学生,以情激情,从而创设情感情境。学生感情被激活了,积极性自然高涨,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五、适时留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留白是一种艺术,通过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充分的想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教学中教师事无巨细,亲自操问,细细讲授,对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字词的注释、句子的解读、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等等方面逐一地详细讲解。一节课下来,整个教学时间被教师挤得满满的,下课时学生与教师都舒了一口气。教师认为是方方面面都讲到了,而学生却因课堂教学的紧张氛围终于结束而放松,学生没有思考与消化的时间,一节课只是在不停地听与记。我们要适当地留白,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索,使学生自己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从文章的主题到写作特色,甚至是一个词语的推敲,都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予学生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促进学生在积极思考与思维的基础上来理解文本,掌握知识,进而形成能力。

总之,创设优良的课堂情境,可以为优化课堂教学开拓更加广阔的途径,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提供重要保障。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对情境教学的运用进行不懈的探索,以促进学生能力与教学效果的提高。

【责编 齐秋爽】

上一篇:如何优化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能力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