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浅析

时间:2022-06-10 09:54:33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浅析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高层建筑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混凝土使用量多、对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如果不能对施工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就极易造成群体性事故,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技术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208.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做成部分。有效的技术管理能够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运行,不断提高施工的技术,从而实现正常施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等目的。(1)保证施工中按照科学技术的要求和发展规律,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2)运用科学的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的技术水平,在施工中能够及时发现质量和安全隐患,确保工程质量;(3)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材料,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方法

1、切实落实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认真贯彻《建筑法》。从图纸会审、过程洽谈等规章抓起,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地技术把关。对过程建筑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技术监督和指导,提高工程质量。

2、材料、设备的管理

材料与设备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要素,因此,对质量与设备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物的质量水平。

3、做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方法

(1)提高认识,健全制度。提高对技术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工程建筑施工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

(2)加强监护工作。严格技术方面的要求,首先在设计上进行纠错与补漏,尽可能地把问题处理在开工之前;同时还要搞好监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掌握施工工程规则的内容和要求,监护人员要深入现场,严格遵循监督工作的程序与方法,对于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要做到先继续技术交底再施工,必要时首先进行示范工作,严格做好技术交底、材料验收、操作程序、工序交接和质量评定的监督与指导工作。

(3)加强对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工作。合理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在日常工作中要鼓励技术操作人员进行技术革新或者发明创造,提高对新进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争取在同行业中占有领先地位。

三、施工过程的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一)钢筋工程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钢筋原材料质量控制。钢筋出厂时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单,并按规定抽样进行钢筋的力学性能试验,当可焊性和冷弯及伸长率等有疑点时还应作化学试验,且对外观进行检查,结果合格后才能使用。不合格钢材应退场或经设计验算并同意后降级使用于次要部位。

钢筋的制作和绑扎控制。钢筋的加工应在现场钢筋加工棚内制作,制作好的钢筋应分类堆放整齐,并挂牌标识;钢筋的加工应按图放样,下料长度、弯勾、转角等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梁板柱钢筋在混疑土中的位置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会加速钢筋的锈蚀,钢筋的锈蚀膨胀会使表层混凝土剥落,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能。保护层过大,则构件的有效截面减小,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因此保护层砂浆垫块应有适当的厚度与足够的强度和数量,用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梁受力筋的排距和重要结构,如现浇挑檐、雨篷等受力筋应垫牢绑实,防止在浇注混凝土时钢筋被位移,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

3)钢筋隐蔽工程质量验收控制。钢筋工程完成后应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钢筋隐蔽验收的要点:按图核查纵向受力钢筋,检查钢筋的品种、直径、数量、位置、间距、形状;构造筋是否符合构造要求;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的锚固长度:箍筋加密区及加密间距:检查钢筋的接头,如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和数量。

(二)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1.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水泥强度与水灰比;沙石集料;养护时间和湿度;外加剂;浇筑质量及龄期。

2.提高混凝土质量措施和控制办法

2.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

2.2混凝土的科学配制2.2.1工民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工民建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 2.2.2工民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2.2.3混凝土配合比 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2.3工地试验室监督控制 试验室必需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提出性能好,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每天工地进行混凝土搅拌前,试验室必需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施工中当混凝土坍落度大于规定的范围时,不准入仓浇筑。

2.4提高混凝土和易性 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时,则混凝土可能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产生质量缺陷。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混凝土易振实,且不发生离析,能够获得均质密实良好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实践表明,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便于振实,且应具有大些的流动性或可塑性,以利于浇筑振实,且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以免产生离析,泌水现象。(三)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是:塌模、爆模、胀模、模板下挠、截面超差、拼缝不严、乱用脱模剂、乱拆模。 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模板施工之前,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模板专项设计,如对模板材料选用、排板、模板整体和支撑系统刚度、稳定性等进行设计,监理人员应进行认真审核,重点审核支撑体系刚度、稳定性,墙、柱、梁侧模对拉螺栓的选型布置等设计是否可靠,并以此为依据检查模板施工。 2.施工中应定期检查模板、支架的损耗情况,出现损坏及时维修,防止出现模板本身缺陷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3.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设计图检查模板安装的轴线、标高、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拼接缝等是否超差。 4.施工中应加强模板脱模剂的使用管理,对于影响结构、装饰工程质量的油质隔离剂不宜使用,严禁使用废机油。隔离剂应涂刷均匀,无漏涂。 5.拆模应严格按砼强度满足原则,加强拆模报验管理工作。

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施工技术的管理是关键内容,只有管理工作的质量上去了,才能保证建设目标按期、按要求实现,工程质量、成本、进度、人员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胡香丹,孔祥东. 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民营科技,2010.

[2]李雪华.浅析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0

上一篇:城乡一体化导向下新城规划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GYT-100D液压提升装置安装调试技术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