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权力与责任

时间:2022-06-10 05:31:30

校长的权力与责任

会管理的干部。只要“一把手”真正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去,怀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身先士卒,开拓进取,那么,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一个深化改革,全面发展的局面也一定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一、“一把手”要善于激励人的能动性

强烈的责任心应是“一把手”必备的领导者素质,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前提。

学校管理学与心理学告诉我们,如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如何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工作效率,关键在于激励人的能动性,使其自觉充分发挥个体的内在潜力。因为,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任何管理决策与管理目标的实施与实现,都要靠人的努力,任何管理组织的运作和管理制度与办法的执行都需要依靠人的尽职尽责,都需要依靠人的工作积极性。这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单位工作活力的源泉在于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因此,凡身处“一把手”岗位的领导干部都应随时思考与探索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激励一个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更好地为深化教育改革服务,为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服务。我认为,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增强人的意志品质,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精神动力,朝着管理目标前进。实践使我深切地感悟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位不在高,有为则名;权不在大,尽责则灵。“一把手”的思想、品德、才能、行为、作风等非权力因素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力量。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管己。“一把手”管己,首先是正确地把握与实践自己岗位上的权力与责任,它能衡量出“一把手”深层的思想与品德,同时这也是一个单位中重要的激励“资源”。

二、“一把手”的权力与责任

“一把手”的权力,一般是指单位最高领导者在其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但是,面对着权力,我们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权力是谁赋予的?为什么要赋予你这种权力?如何认识和运用权力?掌权又对谁负责呢?我认为,“一把手”的职位、权力并不等于他的实际领导权。我们常说的权威,就是对权力的认可和服从,也就是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那么,“一把手”怎样才能取得实际的领导权,怎样才能形成一种令人信服的权威呢?

社会主义的权力观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的权力来自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要求“一把手”必须深刻理解权力观的实质:权力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利益服务。权力、责任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是“一把手”权力观的实质。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曾指出:“他们是社会的负责的公仆和社会负责的勤务员。”这就高度概括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的本质,一方面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另一方面他们又肩负着组织、指挥全面工作的重大责任。我在自身的工作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忠实、竭诚地向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全区教职工服务时,得到的是广大教职员工对教育局工作的支持,赢得的是他们对局长权力的遵从和信任,从而使他们对党的教育事业更加支持与热爱。

邓小平同志的管理思想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制度管理为保证、民主管理为特点、目标管理为导向、人才管理为根本的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其中,制度化管理是邓小平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他认为:管理要科学,要有成效,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保证,而实现管理工作制度化,“关键是建立责任制”。那么什么是责任意识呢?责任意识就是在履行社会职责、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负责和责无旁贷的心理特征。强烈的责任心应是“一把手”必备的领导者素质,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前提。作为“一把手”,应以这种认识去带动和影响领导班子的成员,带动全体干部。事实证明,群众评价一个“一把手”并不只是去看他官位多高,权力多大,他们更看重的是你的工作境界与工作状态,更看重你的责任心、你的实际言行和工作质量。一个责任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的干部,他在群众心目中“一把手”的位置也绝不会到位。相反,作为“一把手”,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群众就会逐步认可你、尊重你。他们就会把你的作为与形象当成一种可以信赖的激励力量,就会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从而产生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凝聚力在责任心面前产生,创造性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焕发。

实践证明,没有管理不了的单位,只有不会管理的干部。只要“一把手”真正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去,怀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身先士卒,开拓进取,那么,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一个深化改革、全面发展的局面也一定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上一篇:提高阅读的策略 下一篇: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和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