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后踝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10 05:30:29

微创治疗后踝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对微创治疗后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位踝骨骨折的患者,将患者分成A组与B组,全部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前都对踝关节螺旋进行常规的CT检查,并对后踝骨折移位的状况、骨折块的大小、踝关节的水平线与横断面的主骨折的角度进行了解。在A组患者的手术过程中,首先要对内踝和外踝进行复位与固定,按照手术以前CT检查的具体情况对手术过程中导针的方向和位置进行选择,后裸骨折经皮微创空心钉进行固定。B组患者采取改良以后的内外踝切口,再将内外踝切口显露的同时固定和显露后裸。对患者进行6~20个月的随访,根据AOFAS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B组患者中,优13例(43%),良6例(20%),可6例(20%),差5例(17%);A组患者中,优17例(57%),良10例(33%),可2例(7%),差1例(3%),A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内固定; 后踝骨折; 经皮微创; 骨折固定术

在关节骨折中比较常见的是踝关节骨折,严重的患者经常会伴有踝关节骨折和后踝骨折[1]。因此,关键是对后踝进行准确的固定和复位。后踝骨折的治疗术式有很多种,治疗的方法也比较多,但是多数是以进行切开复位为主。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对罗骨折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但是缺少有关的研究。选取从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位采取经皮微创空心钉进行治疗的踝骨骨折患者,与采取切开复位的患者做对比,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位踝骨骨折的患者,将患者分成A组与B组,其中A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0~70岁,平均45.8岁;左踝骨骨折12例,右踝骨骨折18例;交通伤5例,坠落伤8例,滑旱冰伤4例,扭伤13例。B组中男9例,女21例;年龄17~68岁,平均46.5岁;左踝骨骨折14例,右踝骨骨折16例;交通伤4例,坠落伤7例,滑旱冰伤5例,扭伤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前都对踝关节螺旋进行常规的CT检查,对后踝骨折移位的状况、骨折块的大小、踝关节的水平线与横断面的主骨折的角度进行了解[2]。在A组患者手术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内踝和外踝进行复位与固定,按照手术以前的CT检查的具体情况对手术过程中导针的方向和位置进行选择,后裸骨折经皮微创空心钉进行固定。B组患者采取改良以后的内外踝切口,再将内外踝切口显露的同时固定和显露后裸。对患者进行6~20个月的随访,根据AOFAS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手术以后的处理:如果患者有合并内踝三角韧带损伤的情况,需要进行6周的常规石膏固定,这样有助于韧带的修复。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性的骨折,在手术以后进行1周的常规石膏托功能固定,这样有助于软组织的迅速恢复。再将石膏拆除以后,逐步地进行锻炼踝关节,在8周左右以后对裸关节的负重进行保护。在进行X线片的复查时,如果显示骨折完全愈合,可以进行完全的负重,通常情况下大约需要12周。对患者进行6~20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创伤性关节炎、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进行观察和记录[3]。

1.4 评价标准 根据AOFAS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4],差小于70分,可为70~79分,良为80~89分,优为90~100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A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预后比较 在畸形愈合方面A组1例(3%),B组5例(17%),在创伤性关节炎方面A组3例(10%),B组7例(23%)两组创伤性关节炎与畸形愈合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方面A组4例(13%),B组12例(40%),A组患者的感染与创伤性神经情况明显优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复合暴力所造成的损伤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踝关节骨折。距骨向后和胫骨向前所出现的暴力容易导致后踝骨折,单纯的后踝骨折不是很常见[5]。具研究结果显示,在全部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中后裸骨折的患者占7%~44%。

踝关节骨折治疗目标,是将骨折解剖复位并维持至骨折愈合,最终使踝关节恢复良好的功能,其治疗结果,与踝关节解剖重建的好坏直接相关。后踝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但闭合整复外固定对较复杂后踝骨折很难保持解剖复位,而复位的丢失和反复整复将影响治疗效果,且外固定后压疮、皮肤坏死、长时间制动也可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和踝关节僵硬。而传统后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会破坏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膜血运,对骨折愈合有一定影响,存在切口大、影响美观、伤口感染、内固定外露、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较慢等缺点。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优点:(1)手术不损伤骨膜,不破坏骨折块血运,利于骨折愈合,缩短愈合时间;(2)手术操作简便,时间短,痛苦少;(3)术中可依据复位情况改变手术方式,且不会带来额外损伤;(4)该微创术式仅1~2个0.5 cm手术切口,且住院时间短,费用少;(5)骨折愈合后仅需1~2个0.5 cm手术切口就能将内固定物取出,无需住院;(6)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好,骨折愈合快,可早下地活动。

踝关节属于进行负重的关节,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实现解剖学的复位,同时也是进行创伤性关节炎治疗的关键。在踝关节的骨折影响到后踝的时候,假如不能达到复位,就容易造成创伤性的关节炎,甚至会丧失踝关节的功能。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同踝骨骨折相类似的情况相比较,在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方面,有后踝骨折的患者发生率较高。近几年来,在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中,如果出现后踝骨折的情况,下胫腓的后联合韧带通常情况下能维持完整[6]。在将外踝进行复位时,要将后踝也一起进行复位。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后踝进行间接的复位,进而可以采取微创的方式进行固定。在不将骨折端线路出来的情况下利用微小的切口执行间接的固定与复位,同传统的比较开放的手术方式相对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部分软组织的损伤,为组织的修复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有利于手术时间的缩短,同时也能使感染与骨不连的发生率得到降低,对患者手术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踝关节骨折治疗目标,是将骨折解剖复位并维持至骨折愈合,最终使踝关节恢复良好的功能,其治疗结果,与踝关节解剖重建的好坏直接相关。后踝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但闭合整复外固定对较复杂后踝骨折很难保持解剖复位,而复位的丢失和反复整复将影响治疗效果,且外固定后褥疮、皮肤坏死、长时间制动也可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和踝关节僵硬。而传统后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会破坏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膜血运,对骨折愈合有一定影响,存在切口大、影响美观、伤口感染、内固定外露、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较慢等缺点。本组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维持骨折对位,综合了闭合整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优点,避免了单纯使用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一些缺陷。研究发现,该微创手术,其切口小、美观、操作简单、对骨折端周围血运破坏较少,特别是对全身情况差或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术式选择。

通常情况下,要在手术以前进行CT的扫描与定位,这有助于手术的过程中对导针的角度与位置进行准确的选择。手术的过程中进行外旋侧位的投照能更加准确地进行对X线的监测,同时也能保障微创治疗后踝骨骨折的疗效。在手术之前进行CT的常规扫描,在手术的过程中对踝关节的水平线与横断面的主骨折的角度进行测量,并对后踝骨折移位的状况、骨折块的大小等进行详细的了解,这能为手术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按照手术之前的CT扫描的具体情况,对手术计划进行详细的制定,在手术的过程中对踝关节采取X线投照外旋侧位的方式,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手术的成功[7]。综上所述,采取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的方式,安全性高,造成的创伤也比较小,同时也能减少感染的情况发生,不会影响其稳定性,是比较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闫军,朱淑昌,胡波,等.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Tillaux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12):1145-1146.

[2]冯青,许效坤,曹希武.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外踝骨折113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80-81.

[3]丁志宏,杨铁毅,刘粤,等.关节镜下经皮空心钉治疗髌骨骨折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7):1478-1480.

[4]冯青,许效坤,曹希武,等.微创手术治疗外踝骨折113例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203-6204.

[5]王志生,李立东,庞海涛,等.闭合复位经胫后空心钛钉内固定在三踝骨折时后踝骨折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10):1270-1272.

[6]俞光荣,赵宏谋,杨云峰,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7):774-777.

[7]曹希武,冯青,许效坤,等.微创治疗后踝骨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5):95-96.

(收稿日期:2013-06-08) (本文编辑:欧丽)

上一篇:爱情买卖 8期 下一篇:父·女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