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悄悄流淌 让“思维”慢慢拓展

时间:2022-06-09 11:57:51

让“阅读”悄悄流淌 让“思维”慢慢拓展

【摘 要】伴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改革的实施,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说,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整体数学思维还没有系统建立,小学生不论是在阅读数学课本还是在解题时,我发现阅读始终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障碍,而当学生有效突破这个障碍后,不论是自主学习能力还是快速解题能力,都能全面有效提升。本文从四个方面结合小学数学阅读开展教学研究:兴趣导学:从语汇缺失到引入新知;理解助学:从经验缺失到突破难点;反思促学:从信息多元到筛选总结;文化厚学:从不得要领到拓展延伸。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能力提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结合我的现状调研来看,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困难主要呈现在对数学上的课本内容理解不透彻,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于核心数学知识要点无法全面吃透,学生在数学解题时出现障碍和困惑,这就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拦路虎”,无法深入挖掘题目中所遗憾的有效信息。一直以来,虽然提及阅读,我们脑海中第一反应阅读是语文等这类人文学科的重点任务,其实不然,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开展显得同样重要。以下是笔者结合当前我的数学阅读教学,所开展的数学阅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一、兴趣导学:从语汇缺失到引入新知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结合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来说,兴趣是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首要因素,也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学生普遍来说都是再兴趣的指引下进入学习阶段。

比如在学习“圆锥和圆柱”这一节知识点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先阅读一些关于圆柱的概念,这时候学生看了课本,“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这时候我提问,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圆柱体呢?这时候有的孩子提到老师的粉笔的就是个小小的圆柱体,还有同学提到房屋的柱子都是圆柱体。这时候我用多媒体呈现出了一些动态的以及生活中的图形,此时细心的同学就发现了圆柱的特点――“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小的圆形,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所以针对“生活中房屋柱子都是圆柱体,这个说法对吗?”学生很快发现了漏洞,因为有的柱子上下两个面都是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他们边读边记,又不时提出疑问并且自主解决问题,宽松预约的氛围下,课堂很快结束,课堂效果非常显著。

二、理解助学:从经验缺失到突破难点

基于数学学科是一门集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于一体的学科,有不少学生之所以无法理解数学语言,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究其原因是学生经验的缺失,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力促学生通过理解助学,结合学生在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经验缺失导致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局限,所以我从这个角度入手,将看似抽象的数学语言,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呈现出来。

比如在教学时涉及到数学知识点“统计”这个词的时候,有不少学生在看了数学课本后对于这个词还是似懂非懂。我引导学生先将目光投向我们的生活实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听到的统计词汇是用在哪些地方呢?学生提到老师会对班级均分进行统计、人口普查时要统计男女比例、双十一统计哪个城市、哪个省消费额度最大等。通过结合这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语言,学生就能在书本阅读时图片经验缺失的局限,突破知识理解的难点。

三、反思促学:从信息多元到筛选总结

学习说到底是思维的劳动,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信息多元到筛选总结,比如拿到一道数学题目,我们会发现数学题目中有一些信息是很明显的,有一些信息则是隐性的,学生在阅读到这些信息的时候,就要学会从多元的零碎的知识信息中,进行筛选总结,提取有效信息,这需要教师平时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

比如我给出过一张图片给学生,图中小红和小明去书店买书,小红了买了3本书用去18元,小明买了5本,请问小明买书总共花了多少钱?这类题目问题语言描述相对富足,体重涉及到的关系量、数量也比较多,阅读时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信息,一层层剥离。让学生从多元的信息中一层层剥离出有效的信息,将已知和未知量一个个分析清楚。

四、文化厚学:从不得要领到拓展延伸

笔者认为,数学阅读要进行不断延伸,从教材内到教材外,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总结,引导学生实现拓展延伸。一直以来,数学学科都被认为是一门有关于思维的学科,其实我认为数学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他的人文性在于这门学科更为理性,而正是这种理性,赋予数学语言和数学阅读以简洁美、形象美、思维美。数学阅读要实现无限拓展延伸,实现数学阅读成效的有效提升。

结合《圆的认识》知识点,我在课堂上介绍了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领先世界七八多年这个数学故事,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数学故事的解读和呈现,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人文素养进行渗透。

总而言之,在数学阅读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方式不仅是引导形成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更是对思维的无限拓展和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沿着数学教学的美景不断总结、钻研更为科学的方法,带领学生走向更幸福的数学课堂,正如陶行知所说:“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2]张文芳.叩开小学数学的阅读之门――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初探[J].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4期

[3]段安阳.“犁耕式”阅读:让学习更好地发生――小学数学课本阅读现状与教学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15年23期

上一篇:生本理念下小学英语有声作业的设计策略 下一篇:世界上十处最具特色的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