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传销特点及对策

时间:2022-06-09 09:20:11

近年来,随着《禁止传销条例》的实施,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集中开展的大规模打击行动使一大批传销组织无处藏身,一批传销组织头目纷纷落网。同时,一些残余的传销组织也开始不断采取新的手段,改头换面转入地下,以逃避执法部门的打击,在个别地区一些传销组织甚至开始逐步演化形成黑社会势力团伙,聚众闹事,有的甚至公然与公安、工商执法人员对抗,已成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和危害社会治安的隐患,决不能等闲视之。因此,打击传销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一、当前传销活动的新特点

(一)传销花样翻新。“消费联盟”、“连锁加盟”、“互动式营销”、“全球得利计划”、“网络营销”等形式相继出现,不法分子大肆鼓吹传销行为是所谓“21世纪最具潜力及效益之革命性行销方式”,变过去的“产品收费”为现在的“入网(会)费”、“销售红利”等,声称此种营销模式投资定额,而收益无限,其目的就是不断地扶持和发展“下线”。

(二)行为方式隐蔽。目前的传销活动多存在于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或家属院内,改大规模聚集为小规模多点聚集。在隐瞒身份的同时,除指定专人外出采购必要的生活用品外,其余传销人员白天很少活动,行动谨慎,往往在一个地点呆不长时间便转移至另一地点,行踪不易确定。

(三)管理手段严密。传销组织者对参加人员实行严密的人身控制,参加人员一加入便被强迫交出身份证、暂住证,有的甚至还要求上线代为保管下线的随身财物,由组织者统一安排数十人同吃同住同上课,一般每天只吃两顿饭。平时基本不允许处出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偶尔外出和对外联系都有人监视,对不听话者轻则开“批斗会”,重则拳脚相加。除了上课培训反复进行“洗脑”外,便是相互交流发展下线的“经验”和手段,在上线的诱导和鼓励下打电话去拉更多的“下线”。

(四)参加人员年轻化。在遣散的传销人员中,80%以上为18-23岁的年轻人,且多数为农村外出打工者、在校职高生和中专生,甚至大学生。他们大多是被同学、老乡或亲戚以打工、做生意、办公司等名义骗来。这些不愿吃苦而又梦想一夜暴富的人抱着把本钱捞回来的心理,一步步成为裸的“骗子”,把自己遭受过的厄运不断施加到他人身上。

(五)手段花样百出。传销组织者已经不再靠出售化妆品、保健品、日用百货等产品来拉下线,而是以所谓的“产品”为幌子,把重点放在“拉人头”上。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产品”,而是在交纳高额“入门费”、“加盟费”取得资格后继续组织营销网络,以高额红利或回扣为诱饵招揽更多人员。

(六)欺骗手段狡诈。一些传销组织者在宣传材料中,通过伪造的营业执照、新闻报道和领导合影等虚假信息,混淆传销与直销概念,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段来证明其活动的合法性:通过大肆渲染当前社会的贫富差距,安排“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等方式,不断刺激参加者的发财欲望:对参加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洗脑”后。专门指派“老师”向新参加者传授“经验”,告诉哪些人好骗。骗人电话怎么打、信怎么写、第一次遭到拒绝后怎么继续施骗等,从而使得传销网络屡禁不止。

二、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一)调查取证难。传销大部分是亲戚骗亲戚,朋友骗朋友。同学骗同学,不愿意讲实话,行动不配合。个别组织者手段隐蔽,下线对上线所知不多,给调查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查处取缔难。由于很难查获传销组织头目和传销资金,工商部门对传销只能以取缔驱散为主,对于被驱散后的传销人员是否真正离开、是否再次聚集无法监控。执法人员前脚把传销人员送上车,后脚他们就退票返回。

(三)房屋租赁管理难。一些房屋出租者受利益驱动,对上门求租人员只要交钱就行,既不查验租房人员的身份证明,更对其开展传销活动不管不问。个别出租者在查处过程中不仅不主动配合执法,甚至还与执法人员胡搅蛮缠。

(四)行政处罚难。眼下的传销活动通常情况下是以“拉人头”为主,活动现场基本上没有产品,传销现金也是以银行卡的形式存放,索证不易,没收传销资金和物品基本上无从谈起,这就给传销人员重返或异地组织传销活动提供了很大便利,从而“打了散,散了聚”的现象一再出现。

三、执法部门应采取的对策

一是重点打击。逐个突破。过去执法部门所采取的打击传销策略,通常是大规模的突击性行动,看上去声势轰轰烈烈,传销活动似乎销声匿迹了。然而没过多久传销分子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形成了“打游击”的尴尬局面。传销活动流动性、分散性特点,客观上要求执法部门不能采取追逐式的打传方式,否则,不是扑空。就是查到一群下线人员或是受骗群众而驱散了之。因此,有必要在今后的打传行动中采取以静制动、逐个突破的方式,在传销活动频繁时,不要盲目清剿,应有控制地拉长线索排查时间,集中力量掌握传销团伙的活动规律,进而连续捣毁传销组织。

二是立足毁网,重点打头。《禁止传销条例》颁布施行后,打击传销工作有了法规保障。但是。由于传销活动的隐蔽性、流动性特点,在打击传销过程中,执法部门往往会因形不成案件而止步,其原因是抓不住头目,掌握不了上下线的网络证据和经济证物。因此。必须由过去的简单驱散转变为打头毁网。经验证明,打击传销必须首先打头,只有抓获并惩处了传销组织的头目,才能最终摧毁传销组织。因此。一方面对查到的下线不能简单地驱散了之,而是既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他们不再参与传销活动:亦要通过他们顺藤摸瓜,了解上线的情况,掌握打头毁网的基础材料。另一方面,集中力量,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掌握传销组织网络情况及头目的活动规律,实施定点有效打击,才有可能彻底摧毁其传销网络,收到最好的打击效果。

三是形成合力,综合治理。打击传销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综合治理。传销既是一种违法经营行为,也是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需要政府、执法机关、新闻媒体、广大群众等各方面力量,发挥各自功能,加以遏制、铲除。一是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既宏观规划,又具体组织调控,把铲除传销活动纳入综合治理目标。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组织,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重点打击,办事处、居(村)委会、院校等单位积极参与的打传综合治理体系。二是充分发挥工商、公安等相关执法部门的骨干作用。立足职能,着眼长效,不断探索打击传销的客观规律和科学方式,既各负其责,又密切协作,全力构筑打击传销的协作体系。三是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宣传的教育引导作用。提高群众的依法防范意识,号召全社会共同抵御,举报传销行为,创造“打传保稳定”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如国家工商总局领导指出的: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联打联防的工作格局。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工商局魏都分局)

上一篇:现阶段禁传工作中的“四个缺位” 下一篇:对传销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要注意时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