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的日常自理能力研究

时间:2022-06-09 08:02:57

农村老年人的日常自理能力研究

【摘要】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都将不断提升,需要家庭和社会照料的老年人数量也会不断增加。但是家庭的小型化、少子化和空巢化使得家庭照料老年人的功能不断弱化。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尤为必要。

【关键词】老龄化 农村老年人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化养老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升和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农村失能老年人数量也会相应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农村老年人家庭日益小型化、空巢化,家庭结构不在胜任照料老年人的任务。这将迫使老年人的照料服务需求向家庭外部转移,给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带来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尤为必要。

数据来源说明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于2006年进行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数据。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06年6月1日,在全国20个省份实施,每个省分城乡各调查500老年人;省级以下采取PPS方案进行随机抽样。

调查回收的农村有效样本是9823个。为了使调查数据能准确推断全国情况,对于样本进行了必要的加权处理。具体方法是根据2005年国家统计局1%抽样的分省数据,对于各省老年人口的性别结构60~64岁、65~69岁、70~75岁、75~80岁及80岁以上年龄组进行了加权,使得2006年追踪调查使用数据在性别和年龄组分布上与国家2005年1%抽样的结构相同,使得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概况。在测量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6个项目中,即吃饭、穿衣、上厕所、上下床、洗澡、室内走动,活动能力丧失最严重的是洗澡,有18.4%的老年人洗澡有困难或能力丧失,其余5项有困难或能力丧失的比例均在8%之下。农村老年人室内走动、上下床、上厕所、穿衣、吃饭有困难或能力丧失的比例分别为7.7%、6.5%、6.4%、5%和5.7%。

如果将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划分为三个类别:完全自理、部分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①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78.9%,部分自理的占14.2%,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占6.9%。

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性别等个体自然属性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调查显示,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低于男性老年人。女性老年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比例为74.7%,低于男性老年人8.6%,而女性老年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为8.6%,高于男性老年人3.4个百分点。这于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关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性别差异研究的结论一致,即女性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残障状况要普遍高于男性老年人。

生活自理能力的年龄差异。从年龄和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看,年龄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农村老年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比例由60~64岁组的90.6%单向下降到85岁以上组的36.3%;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农村老年人比例由60~64岁组的2.3%单向上升到85岁以上组的25.2%。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同其他年龄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相比,呈现出明显恶化的态势。更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在中低龄阶段,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依然能够维持在较好的水平,但是在80岁之后的高龄阶段,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迅速下降。

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程度差异。教育程度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交互表数据显示,教育程度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农村老年人比例,由不识字/私塾的72.5%,提高到高中及以上的91.3%;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由不识字/私塾的9.4%,下降到高中及以上的1.2%。说明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因子,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其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

生活自理能力的婚姻状况差异。不同婚姻状况的农村老年人,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呈现较大差异。整体而言,有偶同居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高,而丧偶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婚姻状况的老年人。丧偶农村老年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比例为67%,低于其他婚姻状况的老年人;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为11.9%,明显高于其他婚姻状况的老年人。这可能与丧偶老年人的健康和心理状况有关。通常丧偶老年人中高龄老年人居多,健康风险大,患有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增加。此外,丧偶也导致老年人产生心理危机,进而导致健康状况的恶化。

生活自理能力的经济状况差异。整体而言,经济状况自评的好坏同农村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高低呈现正相关关系,经济状况自评比较好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也相对高一些。这说明经济状况的差异,会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自评很困难的老年人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为16.6%,是其他经济状况自评等级老年人比例的2至4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会使得这部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处境更加艰难,他们是农村老年人中最脆弱的群体,也是最需要帮扶的群体。

结论和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年龄、性别等自然属性和教育、经济状况、婚姻等社会经济属性,会影响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和婚姻状况的老年人,其生活自理能力呈现出显著不同;女性、高龄、低教育程度、丧偶以及经济自评困难的老年人,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障碍程度较高,这些群体需要特别关注。总体而言,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容乐观。

目前,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来满足老年人的照料服务需求。为此,要在鼓励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同时,要按照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在农村地区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一要加大对农村乡镇敬老院、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以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为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二要结合当前农村社区建设进程,把养老服务作为农村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着力发展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系列服务,为村居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三要顺应福利事业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要求,拓展农村敬老院、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在服务传统福利服务对象的基础上,逐步将高龄、病残、失能、贫困等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纳入服务范围,同时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四是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中,还要统筹考虑农村养老服务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扶持、队伍建设、质量监管和评估等问题,保证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持续性和规范性。(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我国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ARK001)

注释

①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是指能完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洗澡和在室内走动这六项活动;部分自理是指至少一项活动在完成上有点困难,但没有一项活动能力完全丧失;完全不能自理是指有至少一项活动能力完全丧失。

上一篇:传统报媒如何应对新媒体冲击 下一篇:后奥运时代中产阶层健身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