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建筑结构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

时间:2022-06-09 07:35:17

简述建筑结构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混凝土在建筑物结构中的广泛使用,混凝土裂缝已成为目前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建筑楼面出现裂缝的机率在增加,逐渐受到社会关注;专家普遍认为控制裂缝是个系统工程。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问题,而楼面沿板内预埋管线出现的裂缝尚未引起工程人员足够重视,寻找其成因,利于有目的进行裂缝控制。混凝土工程中材料的特性决定了结构较易产生裂缝,从实践中来看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也是很大的,相当一部分裂缝对建筑物的受力及正常使用无太大的危害,但裂缝的存在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耐久性,会对钢筋产生腐蚀,是受力使用期应力集中的隐患,应当尽量在各方面给予重视,以避免裂缝的出现或把裂缝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成因 裂缝控制

一、裂缝产生的成因分析

1.裂缝产生的部位与规律性

根据在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现将裂缝产生的部位与规律总结如下:

(1)一般情况下,单块楼板面积在20m2以上的,产生裂缝的概率较高。

(2)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一年左右)出现裂缝,裂缝出现后一般不再继续扩张。

(3)在楼板周围,延板边45度角出现裂缝的概率较大。

(4)裂缝与板边平行的较多。

(5)大多数开裂楼板均采用商品混凝土。

(6)出现裂缝的房屋多数出现在房屋南侧。

2.开裂原因及分析

受力裂缝产生原因可以从结构性因素分析,正常来说,一般情况房屋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引致楼板产生裂缝;钢筋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足引致楼板开裂;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楼板徐变,导致楼板开裂;受力钢筋锈蚀、膨胀导致楼板开裂;温度变形产生的楼板裂缝,一般来说基本都位于房屋顶层。以上裂缝产生原因比较容易判断。但现在很多开裂的楼板,混凝土抗压强度、受力钢筋直径、间距、负弯矩钢筋设置及楼板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这时裂缝产生原因判断就很困难。下面将在工作中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现在很多砖混结构房屋中,房屋开间很大,单块钢筋混凝土楼板板端约束较弱,容易产生上宽下窄的裂缝。

(2)在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楼板中使用冷轧带肋钢筋,这样在满足计算要求的同时,节省钢材,但是降低了楼板的配筋率。钢筋较粗,间距较大。这样做虽然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实际效果不好,大面积楼板受到楼板边端约束力较小,当混凝土收缩应力较大时,就容易在角部产生斜向贯通裂缝。

(3)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虽然满足设计要求,但是预埋管线较粗,楼板容易沿预埋管线开裂。

(4)现阶段施工单位采用商品混凝土较多,如混凝土运输时间较长,有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加水。同时商品混凝土为了满足泵送要求,一般来说,混凝土水灰比和塌落度均较大。这样容易造成混凝土凝结后,水分挥发较多,造成楼板表面失水干缩裂缝。

(5)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钢筋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踩踏移位;混凝土楼板振捣时,振动过多,造成骨料下沉;混凝土养护不当,造成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水泥未经过充分水化,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过低,不能抵抗收缩应力,特别是在昼夜温差大的季节,更容易出现干缩裂缝;施工工期不合理,为了提前竣工,提高模板周转率,过早拆模,导致硬化过程中的混凝土受到损伤。

3.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上述裂缝一般不会产生安全事故,由于裂缝的存在,水蒸气及二氧化碳会侵蚀混凝土内部,裂缝内部混凝土过早碳化,受力钢筋容易锈蚀。从长期角度看会影响房屋的耐久性,也会对房屋使用者造成心理层面的影响。

因此在房屋设计时,应考虑到以上因素,在满足设计要求时尽量减小受力钢筋间距。在楼板角部除嵌固边支座负筋外,放射筋应尽量长一些。现浇楼板内部管线合理设置,尽量减少穿管数量。在大跨度楼板设计时,可以考虑增加楼板厚度,考虑楼板钢筋双面双向设置。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覆膜浇水、加入减水剂等方法,在保证塌落度的同时,减少用水量,以控制干缩裂缝的出现。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楼板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楼板钢筋被踩踏、移位等。上述裂缝出现后,应尽早与设计单位沟通,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确保房屋的耐久性。

二、裂缝的控制措施

(一)总体而言

1、设计措施

1)增配构造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2)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3)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4)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30m,保留时间一般大于60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

2、施工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的质量和技术标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1~1.5%以下)。

2)细致分析混凝土集料的配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掺加塑化剂和减水剂。

3)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白天施工时要求在砂、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用湿麻袋覆盖,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混凝土泵送时,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

4)根据工程特点,可以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减少用水量,减少水化热和收缩。5)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

6)混凝土尽可能晚拆模,拆除侧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混凝土的现场试块强度不低于C5。

7)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

8)根据具体工程特点,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9)对于高强混凝土,应尽量使用中热微膨胀水泥,掺超细矿粉和膨胀剂,使用高效减水剂。通过试验掺入粉煤灰,掺量15%~50%。

(二)具体措施

1、加强设计控制: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楼板应双层双向配筋,屋面、转换层楼面配筋宜加强;楼板内管线应避免出现交叉(将交叉部位设置在梁或墙上);控制管线直径,使其不超过板厚的20%且≤D25;重视房屋护构件(外墙、屋面、门窗等)的保温设计,若使房屋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不仅可大幅度降低房屋长期能耗,更是减少因温差变形而引起裂缝的有效手段。

2、加强施工控制:采取有效巩固措施(经计算高度的钢筋撑脚,预埋管线时管扎在撑脚上或采用砂浆垫块固定)使预埋管布置在板中部;延长空载养护时间,减少早期荷载裂缝;并行走向管线间距应大于0.25m,在管线集中或交叉处设加强筋,并在上下部铺放钢丝网,宽度应大于管区100mm;控制施工期间及竣工后的门窗洞口风速,减少环境温差和风速对结构的影响。

3、通过商品混凝土生产级配中材料的替换和外加剂的合理使用,降低商品砼的水泥和水用量;配比中添加聚丙烯纤维,可有效减少早期收缩裂缝;合理选用混凝土膨胀剂(宜选用一等品),其掺量应经试配确定,来满足设计的限制膨胀率;加强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也可在板面和板底拆模后涂刷养护剂,避免混凝土的早期干缩,确保膨胀剂产物的充分水化,使混凝土达到有效的补偿收缩作用。

4、在施工前与设计沟通,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通过材料调换,使楼面面层与楼板混凝土一起浇捣(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同时提升上层钢筋位置,这样在不增加荷载前提下增大了楼板的刚度,将有效减少裂缝的出现。

三.结语

混凝土梁裂缝应针对成因、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等方面的管理,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一旦产生裂缝,应全面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取得加固依据,在选择处理方法上,应比较论证、综合考虑,以求施工方便、经济高效。

上一篇:浅谈高应变动测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简述工程预结算审查的思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