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传染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时间:2022-06-09 07:27:01

人性化护理在传染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落实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在传染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执行本科制订的护理服务流程、拓展服务项目、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营造人性化环境、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以及定期反馈患者与家属的意见等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把以“患者为中心”作为人性化护理工作的核心,不仅改变了以往不适应的护理工作程序,而且也真正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对患者的关心和在临床中的意义。因此,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与主动意识,减少护理纠纷。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传染科 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50-02

人性化护理就是在患者生活、生理、心理、安全及精神等服务方面,使患者有一种温馨感、亲切感和家庭感,以便早日康复[1]。笔者在执行传染科人性化护理工作中,注意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使整体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创新意识

在传染科的护理工作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作为1名护士,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勇敢、主动、客观地反省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勇于打破旧的护理模式,不断学习,利用新的护理模式,实施人性化管理,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一个好的护士,不仅要精通护理技术,熟练掌握传染科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技术操作,还要把方法学、心理学等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护理管理理念,重视信息沟通。要懂得关心和爱护患者,使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得到尊重[2]。

2 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步骤

自觉执行科室制订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规范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接受护士服务礼仪和语言运用的培训。积极参加科室组织开展的“三基”训练活动。

2.1 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任何活动中的全部要素和整体过程都需要人掌握和驱动[3]。在现代条件下,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但要掌握技术操作,而且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相关的训练操作技能,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患者得到多元化的最佳护理。当患者进入病区后,应根据其年龄或职业,给予其亲切而适当的称谓,并将本院的制度,向患者进行耐心的介绍,主动帮助患者以最便捷的方式完成各项检查,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2.2 人性化护理的技巧不仅依靠药物解除患者的痛苦,还应从语言上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应力求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使患者步入病房就有归家的感觉。在病区内,放置详细的入院介绍及有关疾病知识手册,教会患者使用床头铃,遇到特殊情况便于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同时不会影响同病房其他人的睡眠。要运用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五常法,对病区环境和药品进行清点和管理,确保护理人员和患者环境的整洁与舒适,药品的摆放得到规范,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与患者的交谈中,始终面带微笑,认真倾听患者讲述,不随意打断患者的谈话,让患者把遇到的困难、存在的不足等问题表述出来,通过这种情感的交流,可提高护患间的相互了解,使患者的健康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

2.3 健康指导每天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在饮食、疾病、康复功能锻炼等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当患者康复出院时,要告知患者将在住院中学到的健康知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使健康教育达到“知、信、行”的效果。

3 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

3.1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人性化护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参加人性化护理的实践,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克服了以前面对传染科大量的不同传播途径、传染性强弱不等的患者时心理负担较重的状况,有效增强了工作信心,纠正了不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护患心理状态,真正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在工作中注意培养自己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给予患者安全感。

3.2 提高了自身素质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使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取向有了新的认识,并将这些认识逐渐落实到护理工作活动中,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赖,消除或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从而稳定患者的情绪,使之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面对治疗和护理。

4 讨论

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是通过整体护理解除患者心理行为障碍。首先让患者保持心理健康,制怒、乐观,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疲劳过度。目前,患者对保健知识的获取有迫切需求,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护理技术,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保健知识及法律意识,从患者的身心状况出发,施以人性化服务。其本质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珍视和关注患者的生存意义、价值以及患者的行为自由和健康转归。在护理实践中,要体现对患者的价值、权利、人格和尊严的关心,了解患者心理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发挥护士专业技能和特长,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以便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根据具体情况,本科制定的相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患者特殊治疗注意事项告知以及法律意识等制度,都已经融入到了护理工作当中[4]。护士必须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每天进入病区后,首先要阅读交班报告,检查有关记录,认真听取大家提出的问题,然后提出改进方法,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保障。护士要拿患者当亲人,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要保持病区环境的整洁、舒适,并做好探视人员的管理等[5]。

综上所述,1名合格的护士,必须从人的最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让自己在工作中享受到快乐,使患者在人性关怀下得到满足。充分展现了护士的多重角色功能,扩大了护理范畴,规范了护理标准,强化了各项基础服务,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整体护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刘丽珍.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2):31-32

[2] 许乃芬.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66-68

[3] 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7(5):40-41

[4] 王萍,杨庆玲.现代化医院护理文化建设的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3,3(3):2

[5] 牛秀艳.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5):133

上一篇: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体会 下一篇:1例腰椎滑脱合并肾功能衰竭围手术期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