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临床研究

时间:2022-06-09 02:46:38

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临床研究

摘 要 各种抗生素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治疗环境,但也给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带来新问题。如何控制抗生素用量,如何联用抗生素等成为了当前呼吸内科医生最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呼吸内科200份病历中抗生素的临床用药进行了研究,并就发现的问题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呼吸内科 抗生素 联合用药 合理用药

随着抗生素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作为最广泛的抗感染用药,抗生素不仅对抗菌有效,还在抗病毒、抗肿瘤以及抑制某种特异性酶有一定的疗效。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都是临床上的常见用药[1]。由于呼吸内科中,各种疾病存在不同性质的感染,总体感染率高达80%~95%,需要大量使用抗生素。

首先我们了解目前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中国不仅是抗生素生产大国,更是抗生素使用大国。在卫生部对细菌耐药物检测结果中显示,我国各大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居全球第一,我国大规模使用抗生素这个现象一直延续至今。就全国呼吸内科的抗生素用药来看,其是占据医院各科室抗生素用药量的首位[2]。从对抗生素耐药性方面来看,当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已经接近100%。

资料与方法

现结合500例呼吸内科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如下分析并总结。

病例选择:随机抽查呼吸内科患者200例,男96例,年龄30~50岁;女104例,年龄28~55岁。

调查方法:在对200例病例调查前,首先根据患者的首程病史记录进行了解,按照用药史、用药量、看病用药间隔时间等数据差距不明显的患者配伍[3],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间、住院天数、出院时间、医疗用药等登记。使用的抗生素名称、剂量、规格、服药症状、停药时间、用药量以及是否联用抗生素等进行记录[4]。就整理出来的数据按照以下进行分析统计登记:①是否存在超越权限用药;②用药量及疗程是否在预期内;③用药间隔时间是否按时;④是否采用联用药品;⑤是否存在滥用抗生素。

评价方式:参考卫生部指定出来的抗菌药物应用与应用标准来评定抗生素用药是否标准。

结 果

抗生素使用率:从200例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总共有185名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92.5%(185/200)。

抗生素使用品种:在185例抗菌药物的使用中,抗生素的品种44种,使用最多的品种依次为头孢他啶45例、阿莫西林33例、克拉维酸钾31例、青霉素钠23例、环丙沙星21例、头孢曲松钠18例、头孢呋辛14例。

联用抗生素情况:在185例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总共有80例使用联用抗生素。具体情况:一联用药25例,二联用药30例,三联用药25例,抗生素单联使用时间3~15天。联合交替使用抗生素的时间19~25天[4]。

发现存在问题:从以上对200例呼吸内科患者抗生素用药的分析结果来看,该组抗菌药的使用存在着滥用情况、未进行药敏检测、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过多、时间过长、联用抗菌药不合理等情况。

讨 论

抗生素使用认识误区:针对抗生素被滥用的情况,在于人们对抗生素的使用存有如下几个误区:第一,认为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第二,认为价格高的抗生素比价格低的抗生素好;第三,认为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

提高抗生素临床应用疗效的建议总结:①注重抗生素的耐药性: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是临床医生的首要任务。一般情况下,都要对患者进行敏感试验,如果来不及或者无条件进行敏感试验的,需检查患者抗生素使用的耐药性[5]。应当根据患者引起病症的致病菌、感染的部位来选用正确的适宜的抗生素,这是提高抗生素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②抗生素的使用要合理科学:要按照抗生素的理化性质、药学药力,配置研发抗生素的药液。为患者制定的给药方案要切实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用稳定性较强的药液。目前,仍有临床医生为获取额外收益,以各种理由为患者滥开药物,政府应该对此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③注意抗生素用药范围:如果患者确诊为病毒性感染或是病毒感染可能性较大时,一般不给予使用抗生素。而病情较严重以及无法排除病毒性感染的患者均应及时使用抗生素。如果没有确诊为非细菌性感染者,则要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抗生素损害人体健康。一般,要确诊患者是否受到细菌感染,应该在使用抗生素前,对患者做标本细菌的培养。

总之,在呼吸内科使用抗生素方面,要合理按照临床治疗疗程来使用,不可以无根据地乱用抗生素,特别是联用抗生素方面,尽量少采用此种用药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红光.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分析[J].中外医疗,2011,2.

2 顾彦琪.提高抗生素临床疗效的儿个实际问题[J].药学,1988,5.

3 刘玉清.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合理应用[J].中外医疗,2009,1.

4 鲍纯波.鞍山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抗生素应用调查报告[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4.

5 隋风.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25.

上一篇:清开灵药物严重不良反应4例浅析 下一篇:关于基层医院药房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