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音乐审美的多元化

时间:2022-06-09 11:59:46

浅谈电影音乐审美的多元化

[摘 要] 无论是用音乐来解释电影,还是通过电影来解释音乐,都可以达到视、听最完美的结合。电影音乐起到点题、升华主题、深化作品内涵的作用。电影音乐的审美定位也为引发广大受众的审美思维起到诱导定位作用。目前音乐审美多元化的创作趋势已经渗透到电影音乐创作领域。电影作品中多元化风格的音乐以其特有的表现力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满足着不同的导演、不同的电影作品、不同的观众对音乐风格的不同理解和需求,这种多元化将进一步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增强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 电影音乐;审美;定位;多元化

音乐是用神奇的音符在时间的链条上展现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产生的艺术形象,变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是人类灵魂的语言。音乐在感情上的概括力是任何艺术所不及的。在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音乐却能够生动地进行表达,这就是音乐的独特魅力。电影中的音乐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构成电影文化背景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融入影片的整体视听构思中,与视觉元素相结合,一同产生功能。电影音乐可以突出影片主题,成为影片风格化的主要手段之一。电影音乐在影片中通常不会连续不间断地出现,而是要根据剧情的发展,在剧情需要的情况下出现,起到抒感、增强影片的感染力、深化作品内涵、渲染气氛、升华主题等一系列作用。音乐使一部电影具有整体感,这有助于把一部影片同其他电影区分开来,从而加深了受众的印象。除此之外,音乐能够积极地塑造叙事的气氛,更准确地说,向观众指示出某一特定场景应该怎样理解和体验。电影音乐的审美定位也为引发广大受众的审美思维起到诱导定位作用。音乐是有节奏、有旋律的运动,是一种时间上的、有含义的连续,这种运动不仅作用于受众的审美感觉器官,促使受众去注意它,还对我们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的一切其他印象产生影响。

一、古典音乐的审美魅力

电影音乐的审美定位也为引发广大受众的审美思维起到诱导定位作用。音乐是有节奏、有旋律的运动,潜心创作更使古典音乐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内涵。它或者渲染气氛,或者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在不同的情绪气氛中时而辉煌,时而浪漫,时而欢快,时而忧郁,亦庄亦偕,亦雅亦俗。这也是古典音乐成为几十年电影音乐霸主的主要原因。

大家公认的当代电影音乐的“诞生篇”当属1977年问世的划时代的作品《星球大战》,作曲家John采用了传统交响乐风格,通过用独立的主题来表现每个角色及相应设定,并将它完美地融入了这部史诗般的科技电影之中,使音乐对于整个故事的描绘能力并不逊色于那些美轮美奂的画面,而且使音乐与画面水融,让音乐在突出某一角色的特定主题的同时,表现出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导广大受众用审美思维理解角色某一情境下的情绪色彩。再如,获得1985年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的电影《走出非洲》,其中古典音乐的运用使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出现在片头、片中的主题音乐和配乐是作曲家根据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主题的动机而创造的,节奏沉稳,音域宽广,旋律优美,舒展流畅。在摄影机忠实地再现非洲辽阔壮丽的原野上,配以这段音乐,让审美接受主体可以呼吸到生命的气息,嗅到花草、泥土的馨香。这段主题音乐也是男主人公――丹尼斯最喜爱的音乐作品,时时伴随着男主人公在镜头中出现。影片中随着飞机的爬升和景色的变化,音乐的编织不断变幻、愈加丰满。当音乐中的情绪积累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随着镜头切换成飞机飞行在一大片白色鸟群上空的近景,主题音乐便一泻千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卡伦心中饱涨的澎湃激情。总之,古典音乐同影片的关系有着悠久而复杂的关联,其中也反映了电影本身的思想内涵。

电影从肆无忌惮地使用古典音乐开始,随着电影自身的发展,对古典音乐的运用越来越敬重。在特定情境的电影中,古典音乐所承担的某些作用是其他音乐形式无可比拟的,因此,时至21世纪的今天,影视作品中对古典音乐的青睐仍是有增无减,让古典音乐在影视艺术创造中发挥无穷的审美魅力。

二、现代音乐的文化涵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的演进,在丰富音色、制造特殊效果以及作曲过程中的随机实验等方面具有无限空间为现代作曲家展示了最大自由度的探索和创造。1951年德国科隆广播电台最早制作了电子音乐,影响最大的是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的常规乐队乐器音响效果。电子音乐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能够任意组合影片剧情需要的现实和梦幻的音响、节奏,制作出人声和乐器所无法比拟的音域、速度和力度等,可以形象逼真地模仿制造交响乐队、乐器独奏等常规乐队乐器音响效果。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不同风格的音乐为影视音乐的创作增添了丰富的内涵。现代音乐赋予影片灵魂。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中诱人的弦乐与华尔兹的整体处理上将老上海““的格调刻画得淋漓尽致,有钱男女西装旗袍下掩盖的空虚也被体现得温婉绵柔,将怀旧的情绪渗透到现代大都市人荒芜的内心世界。影片《海上钢琴师》导演用他所擅长表现的朴实情感通过一个天才钢琴师“1900”的海上经历和一段段优雅而生动的钢琴爵士乐曲表达了生命的光辉以及生命的脆弱。在油轮将要爆破的时刻,“1900”选择了留在船上,因为“弗吉尼亚号”之外的视觉让“1900”感到恐惧与迷茫。那一段钢琴乐成为生命曾经灿烂的痕迹。

流行乐一般是指在社会上流行的当代人的审美思维,其风格是通俗易懂的抒情性或娱乐性较强的音乐,是一种容易被大众接受具有时代的、永恒性价值的音乐,这无疑是赢得年青一代欢心的制胜法宝,许多影视作品都围绕着流行音乐做文章,而且其中不乏成功之作。流行音乐多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在影视音乐的创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渲染气氛、抒感的作用,凸显流行音乐风格特性,缩短了与广大观众的审美距离。

我国的流行音乐――电影歌曲有着优良的创作传统,但是总是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走向国际市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我国电影音乐发展的鼎盛时期,《红高粱》《欢乐谷》《闪闪的红星》《地道战》等电影歌曲曾在民间广为流传,而《驼铃》《南泥湾》《谁不说俺家乡好》等电影插曲也为人们争相传唱。但到了今天,我国的电影音乐已渐渐失宠,不是电影造就流行歌曲,而是电影利用流行音乐宣传自己,其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爱情麻辣烫》,首次将如此大量的流行歌曲几乎不加修剪地放置在电影中,贯穿几个内容迥异的故事。1972年美国导演库布里克拍摄的影片《带发条的橘子》中的一个青年阿历克对贝多芬的音乐就情有独钟。影片之中穿插了很多用现代音乐手法演奏贝多芬交响乐的片段,以鲜明而强烈奔放的对位手法揭示了阿历克心理扭曲变态的根源与实质。

随着电视在50年代的发展,电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传统电影观众的很大一部分都留在家里看电视消遣。电影公司通过大制作和技术的革新努力引领人们从新回到电影院。但是规模宏大的历史剧、3D电影,立体声音响,抑或是宽荧幕立体声电影、全景电影、深景电影等很多宽屏制作,都没有改变电影业市场日益萎缩的局面。电影观众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改变。电影渐渐成为年轻人的媒体,制片人也对流行乐和摇滚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是年轻人和新青年文化的音乐。

摇滚乐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主要由美国本土音乐“乡村与西部音乐“与”节奏与布鲁斯“风格发展而成。到了80年代,成为美国流行音乐的一枝独秀,摇滚乐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中不同风格和形式。主要有甲壳虫乐队、幻觉摇滚乐、酸性摇滚乐(又称滚石派)。此外,还有将民歌与摇滚相结合的民歌摇滚乐,拉加摇滚乐,这是一种将印度音乐融入民歌摇滚乐,体现了东西方的结合。如影片《地方英雄》一片中,讲述了一个迷惑的年轻政府官员离开得克萨斯州区终止一笔在很遥远的苏格兰村庄所要进行的商业交易的故事,当场景切换成西南部的城市的时候,响起的就是摇滚乐曲的旋律。20世纪80年代,“摇滚音乐”席卷我国,迅速以其特殊的欢快性与发泄性、受到了广大青年的热烈响应。到了90年代,我国电影人大量运用摇滚乐,尝试用“摇滚音乐”的风格与形式来满足新生代的情感需求。影片《头发乱了》以强劲的节奏感与奔放的摇滚韵味以及热烈的情绪,高质量的视听效果使人产生耳目一新的心理体验。整部影片体现的是西方重金属摇滚风格。摇滚风格的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为我国电影音乐创作带来了一条全新之路。

三、民族音乐风格对影片内涵的诠释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音乐所表现出的情感是人类共通的。但是由于各国的地理环境、民族性格、语言特点、文化背景、审美标准不同,音乐语言的差异是很大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在很多电影作品中,具有民族风情的音乐的成功应用是电影作品成功的关键。让我们回想一下影片《魔戒》的内容:当圣咏般的合唱和长号吹起的时候就是“预言”的来临了。中世纪的语言唱出了神秘,还有影片这个漫长的故事。而风笛吹奏的,关于“爱好”的主题,小提琴制造着美妙的晨光,跳动的节奏必然带动了同样跳动的心情!铜管和急促的节奏马上让你回到疆梦里面,那就是“黑骑士”,出卖了灵魂换取永生的鬼魅。Howard,用合唱、长号、小提琴急促地拉弓――弦乐拉动了希望,从黑暗中飘来了ENYA清美的声音。中国电影对于音乐的运用更具民族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内外兼并的风格使电影音乐在文化方面的发展也更为成熟,如影片《甲午风云》中,邓世昌弹奏琵琶曲《十面埋伏》以宣泄心中的愤慨;《血战台儿庄》中,一场大战后我方――老战士用树皮做了一个笛哨,并用它吹奏了一曲流行于山西、陕西一带的民间爱情歌曲《绣荷包》,用这首乐曲,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

综上所述,影视艺术作为视听组合的综合艺术,它的一切表现手段,包括人物、影像造型、镜头运动、画面组合、光照和色彩以及音乐和音响,在创造主体高度的审美思维整合作用下,都能给受众带来直接的感官信息,造成对于某种社会生活或自然现象的“逼真幻觉”。其中音乐的审美作用不可或缺、不可忽视,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鉴赏主体,都应把握好影视音乐的自身特点和作用,因为影视艺术的创作既需要生动的把握现象,也需要准确地把握本质,而受众的鉴赏,既要有情绪的感染,也离不开意蕴的领悟,这将直接关系到一部电影作品的审美价值、审美效应。这也是影视艺术实现审美意蕴、达到一种超越现实,创造人的精神陶冶的审美境界。

目前音乐风格多元化的创作趋势已经渗透到电影音乐创作领域,在全球化语境下,外国音乐文化的大量输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中国传统音乐固有的形式和特征并未消失,它在汲取外来文化,与之碰撞融合的过程中进行着自身的衍化、蜕变的历史性转折。正是这种世界性的交流与碰撞发展过程,促使世界电影音乐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电影作品中多元化风格的音乐以其特有的表现力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满足着不同的导演、不同的电影作品、不同的观众对音乐风格的不同理解和需求,这种多元化将进一步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增强其美学价值。

[作者简介] 王黎平(1978― ),女,黑龙江大庆人,俄罗斯远东国立艺术学院副博士研究生,牡丹江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古筝演奏与声乐表演。

上一篇: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下一篇:《多大事啊》人物幽默语言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