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商贸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6-09 10:34:37

关于西部商贸业发展的思考

西部商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商贸活动主体的市场经济意识不强

西部商贸活动主体(包括企业、个人和为活动服务的政府)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安于现状,不思改变,越是落后地区,这种意识越浓。在政企关系的改革上进展不大,政府统企业、企业靠政府的旧方式和旧习惯还习以为常。西部人的这种价值观念,这种办事效率使得西部人缺少了商人的“精明”和企业家的胆识,严重影响商贸发展步伐。

商品流通渠道不畅,农副、土特产品销路受阻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搞流通,上交通。西部地区地域广阔,深居国土内陆与边陲,再加上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商品流通过程中交易成本攀高,流通渠道必然将会受到限制。流通渠道不畅,流通环节脱节,农民自己找不到产品销路,致使大量农产品低于成本销售,甚至烂在地里,卖不出去。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使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的边缘,更无法实现向其他产业转移,分流农业人口,发展中小城镇的目的。

市场化程度较低,缺少商贸业孕育发展的土壤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市场发育水平排在前14位的省份,中东部沿海地区占了12个,其中广东省市场化指数居全国之首,为96.2%,而西部的青海省为最后一位,市场化指数为14.8%。西部的批发市场都是地方性的或区域性的,影响最大的如重庆朝天门市场、成都荷花池市场等也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区域市场而已。也就是说,西部没有真正意义的国家批发市场或中央批发市场,没有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批发市场。市场化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直接决定了商贸业的发达与否。

商业企业规模小、成长慢

有资料表明,西部地区大中型商业企业与人口规模之比为全国最低。中西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0%,但该地区拥有的零售网点和人员却不到全国的1/2,每万人拥有的零售业网点和人员,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分别低34%和36%。西部10个省市区生产资料市场的成交总额还不如东部地区一个省的成交额多。

市场恶性竞争激烈,市场秩序混乱

近年来,西部流通产业内部竞争特别激烈,且在竞争形式上表现层次低。虽然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遏止恶意竞争的发展,但收效甚微。西部边境贸易,出现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较好的局面,但市场秩序有待治理。

经济实力薄弱

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处在薄弱状态。西部地区近两年经济增长速度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经济增长的绝对数额则远远低于东部和中部,居民收入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东部比西部高2.5倍至3倍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乡镇企业产值、工业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经济指标均落后于东中部。低收入,导致低储蓄、低消费,这会直接影响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影响商贸发展的规模和进程。

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很低

中国西部在改革前是典型的自然经济,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自然经济的局面被打破了,但由于产品的品牌和档次单调、技术含量比较低,所以许多产品的市场都比较狭窄,县办企业产品的销路很难出县界,省办企业产品的市场很难打出省外,形成了地区性的自供商品和自给市场。这样的生产水平和市场水平经不起外来产品的冲击,不少企业和产品处在淘汰状态。有的省区全部进出口贸易不如东部一个中等城市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如此弱小的对外贸易不仅在国外市场上无立足之地,而且在国内市场上常处败势,这一劣势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扭转。

边境贸易较落后

西部地区与十几个国家接壤,拥有12747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具有发展边境贸易的显著优势。大力发展西部边贸,对于加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边疆的繁荣稳定,增强民族团结,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友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西部边贸在交易形式、交易体制、交易秩序、交易商品质量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发展西部商贸业的举措

强化商贸活动主体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行为

打破地区封锁、贸易保护、政企不分的现象,树立以市场为中心、以竞争为手段、以信息为导向、以法律为准绳的市场观念。实现制度创新。主要包括:一是废除和调整不利于商贸业发展的规章制度,政府由具体管理变为宏观指导,为商贸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二是针对商贸业行业特点,放宽政府审批手续,简化办事程序,甚至可以改革一步到位,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三是积极推进商贸业的全面对外开放,打破所有制、业态经营、批发零售限制等,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四是扶持各种行业内协会的发展,将政府部分管理职能转化为行业自律管理。这是地区、企业迅速发展的基础。

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国家应继续加大对西部的投资。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更应注重对这方面投资的力度,因为政府的力量毕竟有限。应实现村村通公路、市市间有高速,为商贸企业将商品迅速从产地销售到销地提供条件。

调整产业结构,将商贸业培育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西部地区的商贸业发展相对较弱,但有条件实现快速增长。首先是商贸业投资规模小,见效快,工业企业、特别是基础工业,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其次,在商业、旅游业和服务业,服务内容、景点策划、品牌效应软性管理更为重要,产品升值较快;第三,西部有相对的资源优势可以利用,如出产大量的农副、土特产品,拥有独特的旅游景观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所以,根据西部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商贸业、旅游业和服务业,完全可以成为西部开发的经济增长点。

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商贸环境

培育多层次多功能的城乡商贸中心。 重庆、成都、西安、昆明、贵阳、兰州等中心城市应建成为能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商贸中心;各省区的中等城市应建成为本省区的商贸中心;遍布各地的小市县应成为本地区城乡结合的商贸中心。这三类不同层次的城市商贸中心,互相连接、互相配合,构成西部地区城市商贸中心网络。

实现六个转变

即由重视商品市场培育向资本、技术、劳动力、产权、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转变;由重视消费品市场培育向生产资料市场转变;由低层次的集贸市场、现货市场向高层次的批发市场、期货市场转变;由辐射功能弱、服务范围狭窄的本地小市场向辐射功能强、服务范围宽的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大市场转变;由只注重市场设施、交通、通讯、金融、仓库、加工、保鲜等硬件系统建设向市场管理、信息、法律法规等软件系统转变;由垄断、封闭、分割的市场体系向竞争、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转变。

加强西部区域之间的商贸联系,携手共建一批区域性的商品大市场

可依托经济技术协作区,例如西南6省市区7方经济技术协作区等组织联合开发区域性的大市场;可采取"政府搭桥,企业唱戏"的方式,以西部某一省区为主,西部其他各省区参与,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跨省区的大型商品交易会、博览会等形式建立区域性的大市场;可以具有边境口岸等区位优势的省区为依托,联合开发边境市场,共建出海、出口通道。

发展大型商贸集团,促进区际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是对国营中小型商贸企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出售、股份合作、破产、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二是要在政策上扶持个体、私营、合资合营、独资等多元化市场主体的成长,在工商注册登记、税费、信贷等方面给予足够的优惠条件,并加强市场法律法规服务,使他们真正成为西部流通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要集中力量,大力扶持一批以产权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集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跨区域、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发挥它们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骨干作用,使它们成为促进区域之间商品和要素流通的主要渠道。可通过用资产股权这一纽带连接成集团的整体优势;通过兼并、扩张、重组等方式形成规模化的经营格局;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形成集团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

加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增强市场的服务功能

目前,西部各类市场中介组织明显数量偏少,种类很不齐全,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沟通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关系,保护组织成员合法权益的市场中介组织,例如各种商会、行业协会、同业工会等,改变市场参与者的无组织状况。同时要发展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市场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委托机构等市场中介组织,并对这些组织切实加强监管,建立自律性运行、管理机制,使其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大力发展西部的边境贸易

目前西部的边贸问题主要有:贸易不平衡问题;边贸秩序问题;边贸管理的协调问题等。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建立定期的协商机制,改善双边贸易关系。建立中央政府之间关于边境贸易的定期的协商机制,通过外交途径敦促有关周边国家采取与我国对等的边境贸易政策,为双边边境贸易的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加强边贸管理,建立起灵活有效的边贸宏观调控体系。三是通过与周边国家合资、合作开发旅游业,设立边境自由贸易区,完善边贸政策等方面发展边贸。

上一篇:扩大消费与区域经济增长 下一篇:重构超市食品卫生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