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申克的救赎》的镜头叙事

时间:2022-06-09 09:52:05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的镜头叙事

[摘要] “叙事”作为当代叙事学意义上的概念,它关注表达的方法与模式,而镜头表达的丰富又促成了叙事主题的多义性、现实性和深刻性。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着眼于人性的关照,用蒙太奇、空镜头、声画结合、用光等多角度进行表达,构成叙事,让人重拾希望,震撼人心。在《肖申克的救赎》里我们几乎看不出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明显沟壑,因为它告诉我们,电影不仅仅是娱乐,也是希望,然后我们因电影而清醒,找到自己的路。

[关键词] 叙事 蒙太奇 救赎 镜头 声画结合

好莱坞式大片的叙事风格,无时不在左右着观者的视觉希冀,《肖申克的救赎》告别了传统的英雄史诗类叙事模式,宣扬的不是人心向背的险恶,没有“眼球经济”催生的奇人侠士,也没有让人瞠目结舌的畸恋。浅灰色调的镜头下,呈于大银幕的是一部真诚的作品。

一、无冕之王:故事与视角

牢狱题材,是通俗电影的类型片。如今追捧美剧《越狱》的青少年可能不知道《肖申克的救赎》十几年前的影响力,在题材片中突破藩篱,把含冤入狱、度日如年,智慧越狱、伺机反击刻画出了罕见的性情哲理与人生况味,成为代表“希望”和“自由”的电影领袖。

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杀害妻子与情夫,含冤被判终身监禁。在监狱中安迪忍受和折磨,一方面帮监狱长做假账,一方面精心策划了一出越狱好戏。在一步步的自我救赎中显示人性之韧,实现自我救赎。

那一年,奥斯卡典礼上一部叫做《阿甘正传》的影片收获颇丰。而同样获大奖七项最重要提名却和小金人失之交臂的《肖申克的救赎》,历久弥新,十几年后仍是美国电影史上排名最前的“无冕之王”。

二、蒙太奇表意:人性与救赎

影片的第二组镜头便是隐喻蒙太奇。安迪出现在法庭上回答律师提问,身后是代表美国精神符号的星条旗,这里交代了空间关系,叙事上隐喻的传达出安迪与美国庄严的法律同在,他是无辜的。然而画锋一转,在律师的逼问下,安迪接受审判,背景是陪审团,他失去了星条旗的庇佑,推镜头的落幅定格在安迪接受判决的一闭眼,一声判决声似是一声枪响,全黑屏幕持续2秒,象征着灰暗生活即将到来。

来看看摄像机的移动和表意之间的关系。安迪坐着囚车来到肖申克监狱,影片用半分钟的航拍镜头,把观者的视线从监狱外开动的囚车带入监狱内部,上千犯人因为新犯人的到来而蜂拥出动也被镜头用大全景记录下来,整个肖申克监狱的空间范围被镜头捕捉下来。

对比蒙太奇的运用在影片中实为多见。第一,同样是入狱,随狱车进入监狱时,安迪入狱时,背后是通向自由的路,后来汤米入狱时则没有,预示着两人命运的不同。犯人们调戏新人的时候,镜头在牢门外拍摄瑞德,表明他是旁观者;镜头在牢门内拍狱友海华德,表明他是这件事的参与者,他直接影响了胖子的死亡。第二,在监狱呆了大半辈子的图书管理员老布出狱的时候,是迎向摄影机,面对观众,在观者看来完全可以理解为走入一个新监狱;瑞德出狱的时候则是背对摄影机,背对观众,预示着他将要真正走向自由。第三,安迪与典狱长,一正一反的正邪较量、黑白对比。典狱长一直让安迪为其私下敛财、钻法律空子,而这个秘密就藏在墙里面。同样是从墙里面往外拍,安迪和典狱长分享着这个秘密,而安迪的秘密在其越狱之后才被典狱长所知,这种不对称性注定了安迪会战胜典狱长赢得自由和尊严。

法国电影理论家梅茨曾把电影定义为“想象的能指”【1】,即电影不是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子”(巴赞的观点),而是一面折射人的内心结构的镜子。在狱中命运多舛的安迪几次大手笔的动作:在车场顶楼从暴虐的赫德利手中生还,用帮他谋利换来狱友们喝啤酒的奖赏;翻修图书馆,大量筹集书本;为狱友上课,提高大家的知识水平应考。这些行为其实就是安迪在找回自我价值和平等的人权,强调人的意识的复萌。

三、声画结合:精神与回归

音响和画面的结合为叙事助益不少。瑞德的第一次出场在一声钝重的开门声之后,随之出现的是正襟危坐的五位监狱考核员,已经入狱20年的瑞德说到自己改过自新后被驳回出狱请求。钝重的开门声与考核员的正面镜头,象征着牢狱的森严与制度的不可侵犯,同样的关门声把瑞德的自由锁在了门外。安迪入狱时仰拍镜头,体现肖申克监狱的高大,给人一种压制感。

空镜头的第一次出现是拍摄黑暗的监狱里面,布鲁斯·卡温在《解读电影》里讲到空镜头常常表达叙述者的无奈心情【2】,这是绝佳的例子。伴随着瑞德的旁白“第一天入狱总会有人承受不住”,一种无奈感油然而生。同样表达无奈的空镜头,此时安迪刚刚被三姐妹,瑞德的旁白说“我很想告诉你安迪打赢了,或者三姐妹最终放过了他,但监狱不是童话”。

精神层面的自我救赎无疑成为救赎的实际意义,正是这种形而上的追求才构成安迪生存并且报复的诱因。村上说“我们的意识存在于我们的肉体之内,我们的肉体之外,有另一个世界,这一关系性常常给我们带来痛苦、迷惘、悲伤和分裂。”【3】这种痛苦、迷惘的精神状态在安迪这个外表光鲜的银行家身上也显露无疑。

四、画面用光:新生与希望

用光的考究对于电影内容的表达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肖申克的救赎》大半部分牢狱的镜头表达选用暗色调,这也是对主题的渲染。

片中的诺顿狱长说过“我是世界之光,跟随我即能找到光明。”但诺顿狱长在片中显然是个反派,而真正能带来光明的实则是安迪。影片运用的镜头叙事是,众狱友图书馆老墙,白昼的光芒穿越黑暗,投身监狱新图书馆营建、为光明奔走的安迪才是光芒所在。

另一处画面色调的突转来自瑞德。从巴克斯顿归来的途中,蒲公英飞舞的画面呈现出影片之前鲜有的光亮,温暖人心又不失宏大,这实质是安迪光源的释放,自己得到了肉体和心灵的解放,也把这种希望带给了朋友。

吴贻弓曾说“电影的叙事本性不应该由个别的片段去直接完成,也不应该由组成电影的基本细胞——单镜头本身去直接完成。电影的叙事性应该体现为整体综合的结果,甚至应该是最后由观众自己去完成的。”【4】片尾瑞德找到了已经过上自由休闲生活的安迪,后面的内容就由得观众自己赋予,有了自由,就有了重获新生的源头。

习惯是一种麻本,将曾经的梦想化为幼稚的代词,让未来以可见的轨迹左右生活;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在《肖申克的救赎》里我们几乎看不出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明显沟壑,因为它告诉我们,电影不仅仅是娱乐,也是希望,然后我们因电影而清醒,找到自己的路。

影片中的安迪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有一切高墙都关不住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

参考文献

【1】[法]克里斯蒂安·麦茨著:《想象的能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美]布鲁斯·F·卡温:《电影简史》

【3】[日]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序言,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4】[中]吴贻弓:《电影导演的探索(三):对“散文式电影”的探求》,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上一篇:半抽象式影像寓言下的两性关系 下一篇:捡回老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