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06-09 08:56:15

实验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摘要: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严重的污染,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匮乏,使得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刻不容缓。文章论述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重要性、迫切性,提出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树立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实验教学;环境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113-01

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尽量减少污染,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化学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而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技能。

一、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

随着工业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承受着严重污染的危害,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酸雨肆虐、光化学烟雾等等。诸多污染使得森林和农作物被破坏、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加速了建筑物的腐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陆地减少、地表气温升高、土地沙漠化……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技术水平低、管理能力差,环境污染尤其严重,资源浪费,生态平衡严重破坏,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仍在上升,以城市为中心的污染蔓延到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刻不容缓

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加强环境教育,是树立和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而化学教师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无旁贷,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根据实例剖析环境污染的产生和防治是一个有说服力的途径。环境污染物大部分来自人类在化工行业的生产和化学品的使用过程,在处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要用化学知识对污染源,污染物进行分析;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要用化学知识加以控制、解决。因此,化学教师应该自觉担负起环境教育的责任,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已成为化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化学教育中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养成自觉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识别监督抵制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三、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化学知识,使用仪器、药品或者其他手段,按照条件和步骤进行的过程,以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得出结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环境教育,有意识引导学生探究有关环境问题。

1.加强实验设计教学,强化环保教育。在不影响原有实验目的、观察效果和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仪器装置或实验形式,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增强环保事例的真实性、可行性。可着重从药品用量、仪器装置、废弃物处理、采用微型化学实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注重实验教学过程,使环保行为落到实处。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落实环保行为可从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多方面展开。对实验中常见的药品用量,可从基本原理出发,树立学生的定量意识,注意节约的环保教育使学生明白:剂量多了,既浪费药品,又危险(如过量的钾、钠等活泼金属与水反应),也是不环保的行为(如用层析液分离色素时,过量的层析液里,石油醚、丙酮和苯挥发后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3.妥善处理废弃物,使环境污染减到最低限度。在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而且要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当前,处理废弃物的国际潮流是“综合性废物管理”,即“三R”行动:减少浪费,物尽其用和回收利用。处理实验废弃物一般可采用如下措施:①减少废弃物生产量;②降低或消除废弃物毒性;③回收利用,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分类回收,若不能回收利用,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教学中,注意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直观的环境教育,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密切联系实际,开展多种活动进行环境教育。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结合当地突出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就在身边,增强他们对环境的关注,认识到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需要建立和谐共存的新关系。①根据学生来自各地的特点,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家乡开展生态环境调查;②组织成立环境保护兴趣小组;③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借助黑板报、校园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开展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④开展专题讲座;⑤从学校环境教育,扩展到家庭环境教育。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既能促进化学教育,又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环保知识,有利于实现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较高素质的未来公民的目标。化学教师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化学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提高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掌握较多环保方面的知识,联系实际,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主体参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参考文献:

[1]王麟生,等.环境化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马继龙.无机化学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实践[J].环境教育,1999,(2).

[3]张惠丽.寓环保教育于实验教学中[J].环境教育,2002,(3).

[4]董素静,曾红鹰.“专题中心式互动教学法”在环境教育中的应用[J].环境教育,1999,(1).

[5]李文鼎.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1999,(4).

[6]牛秀梅.抓班会促进环保行动的落实[J].环境教育,2001,(1).

上一篇:扩招背景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下一篇:还舌尖清淡原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