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患者的自主决定及患者最佳利益的考量

时间:2022-06-09 08:28:28

浅析患者的自主决定及患者最佳利益的考量

【摘要】美国信仰宗教的孕妇拒绝输血而死亡的判例就是医院尊重患者自主决定权的有利佐证。在医患矛盾凸显的当下,患者自、医疗特权等例外规定需遵循“患者最佳利益”原则。本文旨在通过浅析患者家属权问题、患者自主决定权与患者隐私权的问题、患者自与医生自主医疗冲突等问题,希望能够使患者自主决定权与各方综合利益的考量而最终为实现患者的最佳利益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患者自;患者最佳利益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40-01

一、患者自主决定权概述

(一)患者自主决权的含义

患者自主决定权(patients’right of self-determination)是指患者参与医疗活动中有关对自身身体享有的自。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包括患者对自身的病情状况、治疗方法和治疗风险等一切信息有充分了解和有权决定是否同意医生采取治疗的权利。《中华人名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患者自主决定权是生命健康权在医疗活动中的进一步扩展延伸,是患者自身对人格尊严和人权保障支配的重要体现。

(二)患者自主决定权的内容

1.基本内容――知情同意。知情同意是患者自主决定权最基本的内容,患者只有在对医疗行为的充分理解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自主决定权。人们对自身的生命、健康和身体的处置拥有自主决定的权利,任何未经他人允许而对其身体进行接触或侵入的行为都是侵权行为。由于医疗技术的专业化、治疗内容的复杂性,要求医师必须以患者可理解的方式对患者作出充分的说明,患者在充分理解的情况下作出的同意才有效。

2.扩展完善――选择权和拒绝权。患者自主决定权不仅限于知情同意,还包括知情选择和知情拒绝权。从患者角度出发,在明确知情的情况下,患者对是否医疗,采用何种医疗方案等有选择权利,我国的相关规定如《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第24条规定:在发现胎儿异常的情况下,经治医师必须将继续妊娠和终止妊娠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进一步处理意见,以书面形式明确告知孕妇,由孕妇夫妻双方自行选择处理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若孕妇缺乏认知能力,由其近亲属代为选择。

二、患者自主决定权与家属权

患者自主决定权是根据知情同意原则所享有的决定自己所接受的医疗行为的权利,包括患者对自身的病情状况、治疗方法和治疗风险等一切信息有充分了解和有权决定是否同意医生采取治疗的权利。作为的主体的自然人,其人身只能由其自主支配,因而主体只能是患者。然而在患者缺乏自身有效意思表达知情同意权的能力(例如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因伤病原因一时或长久丧失意识(如短时间昏迷不醒或医疗界定的植物人)而无法行使知情同意权,在这些情形下便产生了家属基于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行使的家属权。

在患者失去自主决定能力且没有预先设定医疗指令时,法定人有权代替患者行使权利,建立起患者的自主决定制度,明确限定委托人的条件和权利范围,无论是委托人还是法定人,人作决策都应以患者的最佳利益为目的同时关注患者的价值观等因素。

三、患者自主决定权与医生医疗权

医疗活动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患者个人体质、医疗过程中的风险程度及可能出现的的意外状况等原因,因此医生的医疗自尤为重要。医生在执业过程中,有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实施检查、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选择相关的预防措施和保健方法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然而患者的自主选择权也可能受自身经济状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原因,不能与医生的最佳治疗方案得到同步一致的效果。这也将会影响到医生自主医疗的发挥,而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不同于其他民事关系中的服务,医生的义务是一种过程义务而非结果义务;医生按照法律规定或者与患者约定提供诊疗服务,即便最终未能治愈患者疾病也是为履行义务。

要解决患者自和医生医疗自的冲突问题,需要在两者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无论是患者自还是医生的医疗自都以治愈疾病,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最终为实现最优治疗目的进行的医疗活动。因此唯有在医生充分尊重患者的自主决定权并进行充分的告知义务和专业地诊治患者,同时患者能够以最大限度的遵从医生的建议,将自己的生命和身体健康作为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才能达到患者自和医疗自的最终追求的目标。

四、结语

通过上述患者的自与家属自、患者隐私权、医生自主医疗权等存在的一些冲突的考量设想,我们能够明确在医疗活动中无论是患者与医生还是家属与患者的共同主要目标即为实现患者在医疗活动中能够充分行使自实现自身最佳的利益。因此,依据我国《侵权责任法》对医疗责任的规定,应当遵循和确立知情同意的两大原则为:患者的“自主决定权”和保护“患者最佳利益”,法理基础是尊重患者的“自”与“自我决定权”,而非简单的生命健康利益。

参考文献:

[1]龚赛红.医疗损害赔偿立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李步云主编.信息公开制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2.

[3]王泽鉴.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4]杨立新.侵权法论(上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5]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第2版) [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4.

[6]杨立新.侵权责任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7]赵西巨.我国侵权责任法知情同意条款评析[J].中国卫生法制, 2010(3).

上一篇:论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 下一篇:浅议用刑法规制虐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