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对策

时间:2022-06-09 08:22:19

浅析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安全综合治理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即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等。社会安全综合治理是保证我国长治久安的战略方针,更是一项改造社会生活、改造人类习惯的社会系统工程,并具有着深远的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建设意义

社会安全综合治理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更是我们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作为每个公民的责任。因此,就必须确立和遵循符合其社会安全综合治理自身规律和特点的基本原则,进而才能保证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地运行。

一、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内涵及原则

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涉及社会诸多利益关系的调整,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成为不可调和的产物。然而,有些矛盾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化,对社会安全稳定影响是很大的。社会安全综合治理一定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的政治优势,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各部门双管齐下,各条战线通力合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治理社会安全问题,减少违规违法犯罪,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首先,确立科学原则,就是要强调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科学性。第一,要重视和开展对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研究工作。只有切实加强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才能使这项工作获得科学的指导、进而才能富有成效。社会安全综合治理涉及社会学、法学、犯罪学、公安学、劳动改造学、行政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经济学,统计学、未来学等众多部门科学,但它又不是其中任何一门学科或其分支学科所能包括或取代的。如果我们把社会安全综合治理作为一个整休来加以研究,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矛盾性和规律性。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得我国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学科这一崭新本科的建立,成为必要和可能。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学作为正在创建中的新学科,其体系并无任何先例可循。需要一切有志于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通力合作,勇于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提炼和充实,使之更趋于条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第二,要重视在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办事机构中,实行科学的分工运作。在社会安全综合治理机构中,可加入政法组、跨部门组、社区组、统计监测组、情报综合组等专门小组。这些工作小组应各尽其责,协助和督促执行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有关决定,具体指导协调综合治理工作,善于组织和利用各有关部门、单位利专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各地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资料,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供领导机构决策时参考。其次,确立法制原则,就是要把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法律的轨道,使综合治理工作法律化、制度化,从而在法律制度上保证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坚持法制原则,首先就要做到使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这不仅要求完善刑事立法法规,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和健全直接规范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关法律和制度。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安全治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凭借政策和经验办事及临时应付状态,缺乏必要的法律、规章和制度加以引导和规范。1991年3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围的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向法律化、制度化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除了国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之外,各地方、各部门都应根据这个《决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性、部门性的社会安全综合治理法规和制度,理顺各地方、各部门、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公民在社会安全综合治理中的各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特别是要建立各种形式的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实行社会安全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以保证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长期扎扎实实地坚持下去。再次,确立协调原则,就是要求从宏观上对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予以统筹协调,以提高这项工作的整体效率。社会安全综合治理作为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是各种社会组织、法律制度、政策措施和治理活动的简单相加和无序堆砌,而是各个子系统和诸多因素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协调运作的动态系统。综合治理的最大优势,就是通过系统的内在协调,充分发挥事物的整体综合效应。从而使社会安全综合治理更加服务于民,提高其自身内在的时效性。

二、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安全综合治理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社会稳定、社会和谐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而且还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当前社会安全综合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应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前提下,社会安全问题也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严峻的一面,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一些影响社会安全和谐稳定的因素也日益凸显出来。

首先,隐患地不断增多。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逐步完善和调整,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显现,特别是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处理上。如,征地拆迁、道路建设、环境污染、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这些问题已经从对话协商到越级上访甚至群体对抗转化。我们也不能再用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去孤立地看待此类事件,而应把它放到特定的时空环境里面去考量。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当前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出现的一种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起因复杂,涉及面广,人数众多,反复性大,对抗性强,解决难度相当大,稍有不慎都将激化矛盾,往往引发群体上访、堵塞交通、暴力阻碍、聚众斗殴甚至围攻相关职能部门等违法行为。其次,宗族势力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隐患。宗族势力是我国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早已被新中国的成立荡涤殆尽。但当前不少群众大兴族谱之风,有的宗族势力通过参与基层组织的选举向村乡组织渗透,使宗族矛盾不可调和,达到逐渐激化,极个别甚至对抗和架空基层政权。村委会选举结果直接影响到村的政治权利、经济资源分配。而村又是人际关系纵横交错、抬头不见低头的熟人社会,出于情感、情面的考虑,选民易受到宗亲关系的影响,从而影响选举的公正性。虽然宗族因素尚未强大到完全控制选举程度,但其对村委会选举的介入和影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选举过程中,由于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族势力成本低廉,因此宗族成为村委会选举中各竞选者争相依靠的势力后盾。宗族为了一族之利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甚至为了家族利益出现贿选、控选等现象,进而挑起事端也是在所难免的,这就会酿成严重的。再次,伤害性案件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建立和发展,农村流动人口增大,民间积怨、摩擦增多,因债权债务问题、邻里矛盾、家庭婚姻、宅基地纠纷、因利益趋动,争强好胜,为一些小的口角发生纠纷顿生恶念等常引发打架斗殴、恶性伤害案件。最后,之风屡禁不止。在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下,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安全工作的一大“毒瘤”,因违法犯罪活动引发的侵财型、暴力型犯罪问题日趋严重。个别群众参赌范围越来越广,赌资越来越大,个别赌徒上瘾,难以自拔,赌债高筑,有的卖屋卖地,妻离子散更有甚者“跑路”,对社会做成严重的影响。所处地位不高、决策缺乏民主性、重视权力运用忽视权利保障、强调治标忽视治本、政策性过强法治化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应当树立权利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依法综治、重视预防、重视社会政策的运用,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三、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建设性意义

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重点在于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社会安全综合治理,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这就需要找到切实有效的路径,拿出合理的措施,努力形成新型的社会安全综合治理格局。

首先,各级党政领导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对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领导,认真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落实各项问题的解决,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要在各级各部门社会安全综合治理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研究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对本地区本部门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做部署,监督实施,组织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后进,办理常委和政府交办的有关事务等。其次,公安司法部门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加强专业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刑事犯罪分子,及时查处取缔六害活动,防止境外黑社会势力的侵入,严格各项安全管理,积极提出司法建议,扩大办案效率,加强劳改劳教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消除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违法犯罪的消极现象。同时要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措施,抓好各个环节,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再次,不断坚持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的群众路线。加强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依靠人民群众,发动和组织亿万群众关心和参加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最后,通过综合治理,达到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混乱的地区和单位得到明显改观,社会安全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争取社会风气的好转。坚持预防为主重在治本,就要花大力气全面深入地认真研究和分析产生危害社会安全治理诸现象的各种原因和条件,特别是那些引发违法犯罪的具体的现实的直接原因和条件,并积极寻求消除这些原因和条件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措施。这就需要做大量的长期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及各种弥补缺陷、堵塞漏洞、防微杜渐的工作。预防为主重体现在治本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依法给予犯罪人必要的惩处,并将他们改造成为遵纪守法的新人,从而发挥刑罚所固有的警戒社会的一般预防功能利防止再犯的特殊预防功能;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消除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以达到积极预防的目的;加强政治思想、道德、法纪,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乃是提高人内在的素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的战略性措施;强化各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就是要堵塞违法犯罪空隙,减少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问题,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增强基层组织防治违法犯罪的能力,是落实综合治理的关键。实现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律化是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综合治理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使综合治理经常化,前提就是要有一条正规化的各级综合治理组织机构。没有组织机构的保证,就不可能达到经常化。要使综合治理制度化,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既科学又合科实际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使综合治理制度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要使综合治理科学化,就必须加强综合治理的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要使综合治理法律化,就必须立法、执法、司法,把综合治理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人们去遵守、去实施、去监督。组织、制度、法律建设对综合治理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律化的实行起着相辅相成的建设性作用。

社会安全综合治理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注重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把整治社会安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落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必须要有长抓不懈的观念,重点就是要掌握重点地区、重点时间、重点内容、重点人群的情况,还要坚持建设自我评比与自我评价机制,做到真情、真心、真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泽宪,陈宝树.《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J].《法学研究》,1992(1)

[2]张传玲.《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的探讨》[J].《理论导刊》,2009(12)

[3]王辉.《试析当前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法制与社会》,2012(11)

作者简介:

胡忠良,(1963~),男,从事安全保卫工作的研究。

上一篇:新媒体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英语完形填空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