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铁厂绿化规划设计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时间:2022-06-09 06:37:08

浅谈钢铁厂绿化规划设计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摘要:工厂绿化是围绕工厂生产、物流而组织的与工厂建(构)筑物相得益彰的净化、美化厂容环境的必要手段。它的规划设计要立足企业特性,从具体实践出发,既要宏观把握风格,更要注重细节,使工厂绿化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钢铁厂;工厂绿化;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V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6-0014-02

钢铁厂因生产性质、生产工艺流程造就了其特有的建(构)筑物外观及空间序列,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工业景观。其厂区的绿化规划设计就是要在工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创造出与周边环境协调、与生产物流相得益彰、彰显企业特质的生态绿色环境。专家们就工厂绿化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和做法已有诸多论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在此,笔者仅就多年来在钢铁厂绿化工作实践中的体会,谈谈钢铁厂绿化规划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具体问题,与同行商榷。

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淘汰或废弃的有一定纪念意义或有特定结构造型的工业设备或结构件,为厂区绿化所用,以丰富厂区绿化内涵。钢铁厂生产设备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会淘汰一些旧设备、腾出一些场地用于绿化,绿化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地挖掘这些工业设备可利用的工业元素,直接或稍事加工后融入绿地内成为园林小品,以此积淀厂区绿化的文化底蕴。

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钢铁厂多建筑密集,用地紧张,绿化用地有限。那么,厂区绿化规划要在做足平面绿化的基础上,挖掘立体绿化空间。对能直接立体绿化的建筑墙面、各类护坡选择适宜的攀缘植物进行绿化规划。铁路两侧或绿化区域狭长无法规划乔灌木的区域可规划设置立体护网,栽植攀缘植物进行绿化,既丰富了绿化层次,又起了隔离作用。工厂绿化大多以道路带状绿化为主,且道路沿线一般伴有架空管网。绿化规划时可采用复层的植物配置方式,不仅满足平面绿化,更能突出立体效果。

可绿化与不可绿化的界定。工厂绿化用地虽然有限,但也不能为了绿化而“画”绿化。为了达到绿地率指标,而不顾安全、生产、物流的实际一味规划绿地或规划选择了不适当的植物,导致不是绿化影响安全、生产、物流,就是生产、物流影响或损坏绿化植物生长,违背了工厂绿化的初衷。譬如,运送红钢坯的汽车、火车的沿途绿化规划,要么绿地与红钢车辆保持必要的距离,舍弃部分绿地;要么规划栽植低于车辆底盘的低矮植物,尽量减小高温对植物的影响。

理顺绿化与设备检修的关系。检修频次较高的生产区域一般都留有足够的专用通道、专用场地,而一些检修频次低、检修占用场地大的区域一般不规划专用场地,这时在其周边规划绿地时就要做充分的调研。如,用于原料输送的空中皮带通廊、转运站,一般两年更换一次皮带,更换作业占用场地大。针对这种情况,转运站周边进行绿化规划时就要考虑到植物移植问题,要规划选择毛细根发达耐移植、耐修剪的中小乔木或灌木,而不能规划大乔木。

绿化规划要敢于对生产、物流交通提出改进要求。绿化服务生产、服务物流交通是工厂绿化的目的,但也不能一味地依附。由于各岗位职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生产固然重要,但在生产组织过程中一定存在惯性思维和传统做法,而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给厂区绿化规划设计带来缺憾。这时,绿化规划者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为生产、物流管理者优化组织流程、改进作业方式、优化物流方案提供参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厂容绿化与生产的相得益彰,创造物流有序、整洁舒适的厂容厂貌。

把握好植物绿化为主、装饰美化为辅的关系,将绿化美化共同为厂容环境发挥作用。钢铁厂特有的生产性质,造就了不是所有生产建(构)筑物以外的区域都能以植物绿化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如:煤气脱水器周边、电缆沟盖板、采暖管沟上等。由于煤气管网大多沿道路架设,相当一部分煤气脱水器就在道路两侧的绿地内,鉴于液体废弃物的下渗、气味以及抽废弃物的作业均会对土壤、绿化植物产生影响,绿化规划时就要考虑在不影响脱水器管理的前提下对脱水器先装饰隔离,而后再绿化或只装饰美化不绿化。沟盖板一般离地表较浅或与地表齐平,大多不美观,也无法直接绿化。紧邻道路的电缆沟盖板上可以规划成铺装便道或硬化后摆放可移动的花箱。绿地内的沟盖板上在满足盖板承重的情况下,可以规划堆微地形后再栽植浅根系植物。

具体区域的绿化设计,要统筹兼顾绿地与周边建(构)筑物及场地的标高。工厂内的周边建(构)筑物及场地因地理位置、生产工艺流程、物流交通等使得区域标高不但高差很大,而且从安全、应急避险及紧急抢险等方面对瞭望视线、地面排水等都有要求。所以,绿地设计时要因地制宜,采用砌花池、修台地、建小型湿地等多种方式,既要满足生产、抢险的要求,又要兼顾绿地养护中的蓄排水。

关于钢铁厂绿化植物规划。钢铁厂生产工艺复杂,既有露天料场、钢渣处理场等易发生二次污染的堆场,又有炼铁、焦化、烧结、炼钢等污染相对较大的冶炼区域及热轧、冷轧环境较好的成品区域,还有水厂、降压站、制氧厂等公辅区域,对环境干扰和需求的差异性较大。本照着工厂绿化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在植物规划上要优先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且以乔灌木占主导,以乔灌花草复层布置为首选布置方式。要权衡好当前效果与长远效果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避免植物郁闭度高导致的生长不良,影响厂房的通风采光及出现局部有害气体淤积、不易扩散等问题。

综上所述,钢铁企业厂区绿化规划要遵循工厂绿化规划的基本通则,更要关注企业生产特性,关注绿化规划设计的细节,将基本原则具体化、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只有这样,工厂绿化才能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为职工服务,真正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发挥

作用。

参考文献

[1] 臧高超.厂区绿地规划及设计[J].新农业,2013.

[2] 马建武.现代工厂绿化设计刍议[J].国土绿化,

2001.

[3] 周威.国内工业绿地发展研究及相关建议[J].安徽农

业科学,2013.

[4] 赵军.工厂绿化设计探析[J].有色金属设计,2013.

上一篇:福州市网损综合分析系统研究 下一篇:王劲松:慈善和艺术就是我最大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