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三大纪律”

时间:2022-06-09 12:35:42

实施内控,普华永道提出了个三项实操建议。

普华永道的专家认为,内控的缺失将给企业带来风险隐患,而过度管控会导致企业缺乏活力。因此,寻找管控的平衡之道,才是助力企业发展的正途。

营造内外环境

虽然不少企业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内控的制度和流程,但是,明确的流程仅仅解决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内控基本规范所要求的内容其实是一个概念,企业要想有一个有效的内控体系,要考虑到文化、环境、企业的重点经营业务及其风险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在明确风险的基础上,设置具体的控制措施等,环环相扣。”普华永道合伙人季瑞华如是说。如果企业真正注重成功并想在市场中与众不同,就应该制定相应制度并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形成风险承担和合规的良好环境,且必须培育补充的和必要的风险应对环境,这要求企业在理想的内控规范框架下重新制定谨慎的风险应对方法,以取得风险、收益和增长之间的适当平衡,并创造持久的价值。

专家强调,实践中,企业应当注意:不应只对一部分人员贯彻风险意识,而应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进行贯彻,并将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重新树立企业的风险观。

模式流程再造

很多人误以为,更多深度的控制和“签字”能极大地消除风险,因而,往往更多地关注那些用来降低风险的控制的数量,而非控制的质量及其效果。所以,即使一些企业拥有大量的“控制”,却仍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普华永道研究发现,有不少企业认为,企业内的内控关键点过多。

当前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方法大多仅是为了合规的目的,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面对利益相关者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和飞速变化的世界,企业更应把风险和合规机制有效融入企业的所有组织层面(系统层、流程层、职能和组织层),这样将促进企业制定最佳决策、形成企业增值和大量有形的商业利益。

操作要点提示

在内控实施的过程中,专家提醒企业,注意按照企业实际需要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应用内部控制职能以辨别效率,提升机会,充分拓展财务报告控制以外的思路,理解如何达到合规要求,并提高合规的标准,在关注风险的同时,更要注意提高敏锐度以做出相应的反应。

此外,调查显示有些企业的内控自动化程度较低,而同时,有相当多的公司过多地使用电子数据表格。对此,相关专家强调,内控的信息化管控能够大大提高管控的效率和质量,而过多地使用电子表格,不但会降低效率,还会增加相应的风险。

上一篇:海外三部曲 下一篇:华联三鑫“财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