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2-06-09 12:01:26

观察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 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采取中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接收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基础性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服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每天3次,一个疗程为5天,并对患者进行中医搓揉推拿,每天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250mL的20%甘露醇。每天1次,一个疗程5天。结果 观察组中效果显著有25例,有效果的有22例,没有效果的有3例,总的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中效果显著的有23例,有效果的有12例,没有效果的有15例,总的有效率为70%,对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发现,P

【关键词】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中医治疗;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74-01

在临床骨伤后期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常常会遇到患者肢体肿胀的症状。对于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例如患者将会出现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等后遗症[1]。因此,对于一些出现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办法,快速消除肿胀情况,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加患者的血流量,避免最终形成血栓或是凝血症状[2]。近年来,我院采用中医汤药以及中医推拿按摩等方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效果明显,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接收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岁,病程1-10个月。肿胀诊断标准:轻度肿胀:比正常的皮肤要肿胀,但是皮纹依然存在,标尺法和健侧相对比,其肿胀的中心的高度是05cm;中度肿胀:皮纹消失,没有水疱,中心高度是05-1cm;重度肿胀:皮肤肿胀严重,且存在水泡,中心高度是1cm。依据肿胀判断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其中一类肿胀36例,二类肿胀45例,三类肿胀19例。将全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在年龄、性别以及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程度等方面相比较,P>005,发现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别,两组患者间存在可比性。在对全部患者进行治疗之前,都对其进行临床检查,并确诊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

12 方法 对两组分别进行基础性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服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每天3次,一个疗程为5天,并对患者进行中医搓揉推拿,每天1次。其中活血化瘀汤药的成分是:路路通15g、郁金15g、陈皮15g、木香15g、乌药15g、青皮15g、泽兰15g、泽泻15g、柴胡15g以及香附15g。是上肢出现肿胀,就再加入桂枝和羌活;是下肢出现肿胀,就再加入独活和牛膝;用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5天为一个疗程。服用药物的同时,结合中医按摩(捏、揉、搓等)进行治疗,按摩能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有效加快肢体肿胀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紧绷的肌肉,对粘连在一起的肌肉起到松懈的作用,从而促使疤痕的软化。利用血液的加速循环帮助患者消除肿胀、减轻疼痛等症状。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250mL的20%甘露醇。每天1次,一个疗程5天。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于本次研究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为:显效:患者在治疗之后肢体肿胀程度的差异程度为02cm以内,肿胀消除的时间小于3天;有效:患者在治疗之后肢体肿胀程度的差异程度为04-06cm之间,肿胀消除的时间在3-6天;无效:患者在治疗之后肢体肿胀程度的差异程度大于09cm,肿胀消除的时间大于6天;根据诊断标准,疗程是否应该有相应的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都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t检验两组所得到的数据之间比,当P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一个疗程之后,依据上述中的疗效判定标准评定本次的临床效果。在观察组中显效著有32例,有效7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69%;对照组中显效23例,有效60例,无效30例,总的有效率为7345%。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3 结 论

肢体肿胀症状在骨伤治疗之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后遗症。主要原因是由于皮下组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管的部分发生破裂,出血,做过手术的位置的组织间隙当中的组织间液体向外溢出,且疼痛的出现,更加重了肌肉组织和血管的紧张,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的阻碍,从而迫使血管扩张,最终致使了患肢缺血,缺氧,出现肿胀。如果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症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缓解,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伤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严重的甚至将造成切口部位的皮肤坏死,进而对皮肤血液的供给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将减缓损坏组织的复原速度,并增加了切口部位受感染的几率,最终致使骨伤的复原速度减缓[3]。由此可见,骨伤在治疗的后期应该加强对于肢体肿胀症状的预防与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对于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原因,中医将其归结于气滞,血瘀,热毒。观察组运用陈皮,青皮行气破瘀;郁金,柴胡,香附,木香行气疏肝,化瘀止痛;乌药,路路通温筋通络止痛;泽兰,泽泻利水,消肿,止痛。将上述中药依照一定的比例,用水煎熬使用,共奏活血化瘀、温筋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4]。从本次研究数据中可以明显的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很多。在对患者服用中药汤的过程中,若出现红,肿,热,痛,可辅以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体内的热毒,使用地黄等中药,可以起到化热通血的作用,帮助组织内部的血液循环,同时消除体内所存储的毒素[5]。与此同时还能起到消火、通气,降低因为血管扩张而造成的液体外溢的现象,进而降低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发生机率。服用药物的同时,结合中医按摩进行治疗,按摩能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有效加快肢体肿胀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紧绷的肌肉,对粘连在一起的肌肉起到松懈的作用,从而促使疤痕的软化。利用血液的加速循环帮助患者消除肿胀、减轻疼痛等症状[6]。

综上所述,治疗骨伤后期肿胀采用中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军活血化瘀汤辅以推拿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4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9):12

[2] 胡向阳骨伤后期消肿方治疗骨折后期肿胀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20):32-33

[3] 范春兰苓桂术甘汤在中医骨伤科中的应用举隅[J]江西中医药,2011(09):45

[4] 孙振军骨伤后期消肿方治疗骨折后期肿胀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3):87-88

[5] 董玉珍,赵斌,吴大鹏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中下段骨不连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08):25-26

[6] 容安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5):45-46

上一篇:对2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麻醉诱导期通气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胃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