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相关措施

时间:2022-06-08 07:38:51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相关措施

【摘要】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个发展数字之美的探索,对老师而言是一种引导式的教学尝试。针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本文将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学习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目前,素质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拥护,国家也在稳步开展全民素质教育。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融入各个科目的学习中。小学数学自主性探究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究能动性,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大帮助[1]。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在生本教育理念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开展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课程教育,使学生除掌握课本知识外,还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应如何进行这一尝试,下面本文将提出几点具体措施。

一、教学攻略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构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创造情景,巧妙入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教师创设诱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思维状态的问题情境很关键。因此,作为师者,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伊始就要巧妙设置情境。针对小学生简单的思维、好奇的心理,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巧妙设计启发性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起点。数学问题的情景设计,最好是联系生活实际,或者增加问题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设计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一个村庄。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1/6,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由此入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做好发现问题、进行尝试探究的准备,从而使自主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习惯的主要学习方式。

(二)设置矛盾,引入重点,开启自主探究的源泉

创造情境只是作为一个引题,还未真正进入课堂的内容及重点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的求知欲是自主探究的动力,而认知中存在的矛与盾则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根本原因、活水之源[3]。教师在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要趁热打铁,抛出教学内容的矛与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时,可以展示教室中的粉笔盒,问学生:“谁可以说说这是什么形状的物体?”让他们先认识所要探究的对象,然后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猜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它的表面积大概会是多少?”学生凭借自己直觉和自己的数学实际,提出不同的猜想,而各种猜想又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愿望和进行验证的需要。这样就顺利开启了学生主动探究之源。

(三)概括总结,画龙点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究环节结束,教师要当场予以概括总结。对于探究的结果,要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想法,鼓励创新;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探究进行画龙点睛地归纳与概括。将相关公式、法则、思维方法及学习方法等系统化地总结出来,使得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后拨开云雾、抽丝剥茧,将已掌握的知识举一反三,用于解决类似问题。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以后,老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归纳: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2.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3.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样,学生就可以既巩固深化知识,又内化吸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能提高概括推理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反思评价,开放课堂,鼓励学生的实践体验

在学生掌握了课堂内容后,教师还要进行一些反思评价。小学生一般都很容易满足,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给予肯定,并对探究过程作出点评。另外,教师可以放开课堂束缚,精心设计一些应用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增强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二、学习攻略

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生接触这门学科的启蒙阶段。要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必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是自主的事,自主是学习的良方,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善于掌握课堂,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环节上,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遇到问题首先要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比较简单,行为方式也比较散漫,缺乏自律意识。而自主学习的特点正是自主性、自为性、自律性。要想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尝试,小学生首先一定要增强自主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以及社会参与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主动承当起一些小责任,从小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其次,小学生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要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制定出具体详细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

我国教育在不断改革,要适应改革的要求,奋战在教育第一线上的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而作为教育对象的一部分,小学生也必须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正好顺应了现代教学的改革要求。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相关措施做了简单分析。希望这些措施能为自主探究性学习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杜海燕.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分析[J]. 时代教育,2012,18:89.

[2]李利军.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J]. 考试周刊,2013,38:88.

[3]崔洪利.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分析[J]. 吉林教育,2013,22:68.

上一篇:关于民办高校课题申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多媒体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更显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