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家庭暴力犯罪

时间:2022-06-08 05:31:22

浅析农村家庭暴力犯罪

摘要:家庭暴力是伴随着封建社会发展至今的历史残余问题,作为一种掩饰在家庭生活中的暴力犯罪它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尤其是农村家庭暴力,对于农业大国的中国来说,农村家庭暴力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要求下,研究并解决农村家庭暴力犯罪问题意义重大。从农村家庭暴力成因、特征入手,分析中国农村家庭暴力的现状并做出相应调控机制构建,以期更好地维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关键词:农村;家庭暴力;现状;成因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093-02

一、家庭暴力的概述

众所周知,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细胞,家庭关系是构建和发展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基础,家庭的和睦团结促进社会的安定进步。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社会利益之间矛盾冲突日益明显,在家庭中的暴力行为也时有发生并愈演愈烈,特别是在素质相对较为薄弱的农村,粗暴的家庭暴力行为更是严重危害着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安宁团结,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

家庭暴力是指那些在家庭内部出现的家庭成员间的一方对于另一方的暴力行为,是一种用暴力手段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2001年4月28日施行的新《婚姻法》中也明确“禁止家庭暴力”,并将实施了家庭暴力作为准予离婚的条件之一,还在其中规定了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② 可见,家庭暴力已经被冠以国家强制力予以调控,这种暴力严重侵犯家庭成员人身权益,预防、遏制家庭暴力势在必行。

(二)家庭暴力的特征

家庭暴力犯罪作为一种暴力性犯罪,由于暴力行为发生在具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也正因为这样的家庭关系使得人们对于家庭暴力的态度有别于其他暴力行为。

1.对象的特定性。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之中,涉及夫妻、子女和父母、婆媳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其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老人和儿童又较其他家庭成员更易成为施暴对象。

2.行为的隐蔽性和反复性。由于家庭暴力多发生在家庭内部,多少年来人们也只是将它视作“家务事”而闪烁其词。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受害者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且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意识,往往无力或不愿公开而只是抱以消极的忍耐,加之公众对于家庭内部事物的漠视,家庭暴力往往不被公众所知悉,呈现出隐蔽性和反复多发的特征,使得家庭暴力蒙上一层保护膜而不易被发现违法的一面。

3.手段的多样性。除了“拳打”、“脚踢”这样纯暴力的以殴打、伤害、体罚的形式致伤致残外,其实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界普遍认为的家庭暴力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身体的暴力,精神的暴力和性暴力,每种暴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实际的施暴过程中总是很难将行为做出一定的划分,总是夹杂着若干类型的暴力行为共同危害受害者的人身权益。可见,家庭暴力的手段多种,现实生活中凡是给家庭成员的身体、心理、精神、性等方面造成损害的行为,我们都可以视作是侵犯了他人人身权益的家庭暴力违法行为 [2]。

二、中国农村家庭暴力现状

(一)农村家庭暴力情况现状调查

家庭暴力发生于由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地区,只要有以家庭为单位生活的地方家庭暴力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但在农村这样经济条件不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弱,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家庭成员的素质较低下,更多的家庭存在着家庭暴力的情况,而家庭暴力手段引发的社会恶性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二)中国农村家庭暴力现状之分析

纵观家庭暴力的现状,深感农村的家庭暴力之严重,农村妇女的声音很微弱,中国的农村家庭暴力中,配偶间的家庭暴力事件占主导,由于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封建观念的盘踞等,暴力双方相对文化层次较低,收入相应较低,经济不能自立。通过综合分析,对家庭暴力及产生原因做以下归纳:

1.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作为封建文化的指导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作为家庭暴力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直到今天仍然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中国的家庭,尤其是在信息闭塞的落后农村显得尤为严重。在较多的农村落后地区,不少家庭还受“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的毒害,有些人视子女和妻子为自己的附属,认为打骂视天经地义的事情,任由打骂,不给施暴的理由,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孺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对于暴力行为也不敢反抗而只能忍受 [1]。

2.法制观念薄弱,道德观念薄弱,缺乏法律认知和社会责任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迅速充实的经济实力与中国自古以来儒家文化,传统道德、家庭观念产生冲击。一些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雄厚经济的冲击下变得越发薄弱,道德观念的淡薄和缺失使人丧失了做人的良知,虐待、遗弃随之而来 [3]。在这样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家庭暴力被认为是家庭内部事件而不便参与,而由于地处偏僻的农村法制观念淡薄,受害者自身对于法律知识的缺失,软弱和无知,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使施暴者心理上更占优势,肆意妄为。

3.立法不完善。尽管中国在《刑法》、新《婚姻法》及司法解释等若干法律法规中都对禁止暴力虐待残害家庭成员做了规定,但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和救济措施,可操作性不强。在没有相关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相关部门间配合不到位,导致家庭暴力中受害者无法及时得到社会救助,第一时间维护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农村家庭暴力调控机制

(一)立法司法的调控

1.在法律制度构建方面应注重完善地方性反家庭暴力立法。现对于监听暴力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和救济措施,可操作性不强。应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建立反家庭暴力的具体法规。对于家庭暴力犯罪这种暴力性恶,应当由国家强制力这一严厉的社会保障力来进行调控,对于那些现有法律法规中存在的原则性禁止性规定,应当尽量细化、具体化,将原则性规定细化为若干可操作的条款,为实际的司法和审判工作提供便利。

2.立法司法执法分工合作,加大打击力度。对于发生家庭暴力后,受害者的投诉,除了立法完善之外,当个基层组织或自己向公安机关投诉,公安机关要及时的查清案情,向人民检察院审查后及时诉诸法律,以期人民法院严格依法办事,查清事实,公正审理,在维护家庭和谐和保护受害者之间找到平衡,做出公平合理的审判,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使施暴者得到应有制裁,从而起到国家强制力保障下的警示作用。

(二)社会共同力量的调控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居民法律素质。国家要加大农村普法宣传,开展全民性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大力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有关妇女权益和婚姻家庭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了解妇女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充分认识保护妇女的合法权利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2.全面提高妇女的自身素质和经济独立,增强其防范家庭暴力的能力。2007年4月,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讲话中指出,“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水平,取决于妇女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发展妇女教育,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妇女进步和发展的迫切需要。”[4] 在男女平等尚未完全落实的今天,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来说,农村女性只有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暴抗暴意识,真正认识到家庭暴力的违法性和危害性,才能真正积极有效地反对家庭暴力而不是消极地应对或等待出现后再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责任。

3.要发挥基层组织的职能作用。由于家庭暴力犯罪的特殊性,家庭暴力的第一道防线往往还不是公检法,而是各地的妇联、村委会等组织,为更好地维护妇女、老人及儿童的合法权益,各基层组织间应当提高综合办事实力,形成多机构的基层维权支持体系,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家庭矛盾和纠纷,把家庭暴力行为更早地扼杀[5]。对于已经发生的家庭暴力事件,要做好法律咨询和一定范围内的处罚,协助受害者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温馨和睦,社会才能安定文明。而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犯罪尤其是农村家庭暴力犯罪已经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和谐,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反对家庭暴力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为了社会的安定进步,为了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快速发展,让我们为追求一个和谐团结的社会环境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苇.中国婚姻家庭法立法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466-488.

[2]高凤仙.中国家庭暴力之立法现状与展望[G]//陈苇,秦志远.中国台湾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立法与司法之研究及其启示.陈苇.家

事法研究(2006年卷).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42.

[3]张李玺,刘梦.中国家庭暴力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4.

[4]刘晓玲.顾秀莲在看望全国妇联公共管理研修班学员时作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妇女教育体系[N].中国妇女报,2007-04

-25(1).

[5]王金玲.配偶暴力:多种权力机制的运作[G]//荣维毅,宋美娅.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

上一篇:中国与发达国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体制之比较 下一篇:职业流动的民族差异及其成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