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美国男篮掩护配合运用分析

时间:2022-06-08 02:40:32

北京奥运会美国男篮掩护配合运用分析

【摘要】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美国男篮5场比赛中的掩护配合为研究对象,对阵地进攻中的落位、移动方式、掩护方式和掩护区域等在赛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总结其掩护配合在时间及空间上的特点。研究表明:在进攻中中锋和后卫的掩护次数在掩护配合中占主要地位,为后卫突破创造了空间。掩护区域以中间区域和两翼区域为主。

【关键词】 奥运会;美国男篮;掩护配合

收稿日期:2009-12-04;修回日期:2009-12-15

作者简介:张学领(1973-),男,河南项城人,博士,主要从事篮球教学与训练和体育教育技术研究。

E-mail:

Analysis on the Screen Coordination of U.S. Men′s Basketball Game in

Beijing Olympic Games

ZHANG Xue-L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zhou UniversityZhenzhou Henan450044)

【Abstract】 With the study on the five U.S. men′s basketball games in 2008 Beijing Olympics, analyses the use of player′s move style, screen style and screen zone. I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mes′ time and spac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offensive plays, screen between center and guard is the first. It creates space for a breakthrough. The central zone and wing zone is the main location using screen.

【Keywords】 Olympic; USA Men basketball; Screen Coordination

一、前言

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战术也在不断地呈现多样化、复杂化、集体化,这在北京奥运会上得以体现:美国队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了冠军。掩护配合作为篮球基础战术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掩护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套战术的成功与否〔1〕。在篮球战术准备,篮球战术训练中更要注重实效性,保证每次掩护的质量是完成战术配合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美国队在比赛中的掩护配合进行分析,总结其在进攻中起跳的特点、运用的时机及达到的作战效果,希望可以为我国男篮在训练和比赛中战术运用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篮球小组赛美国队与其余5支队伍的比赛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郑州大学图书馆,收集相关期刊文章和著作,通过文献分析确定能表现掩护技、战术特征的统计指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美国男篮与对手在小组赛中的比赛,观察并记录该队的掩护特征、掩护方式和掩护效果。

3.数据统计法

把获得的数据输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掩护配合区域分析

由于掩护配合在篮球比赛中使用的次数非常多,而挡拆配合是现代篮球进攻战术的支柱,而挡拆配合大都在三分线外进行,所以本文针对挡拆配合经常发生的区域把球场以三分线为界分为1、2和3三个区域,其中1代表中间区域,2为侧翼区域,3为底角区域(如图1)。

通过对三个区域的挡拆配合的录像统计,发现5场比赛中中间区域挡拆配合出现次数最多为52次,其次为侧翼区域达41次,底角区域最好为18次,对三个区域出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p值

通过表1可以看出,美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比赛中运用掩护配合的区域集中在中间区域和两翼区域,在美国队的比赛中这两个区域的掩护次数占总掩护区域次数的83.78%。通过中锋拉出内线给后卫和前锋掩护,为后卫和前锋突破攻击其内线撕裂对方防守阵型创造空间,特别是对对方中路防守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迫使对手改变防守阵型。而在底线掩护却用得比较少,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在底线区域则容易造成对手利用边角进行夹击,特别是在篮下区域人员比较多也是攻防的焦点区域,如果在这个区域掩护则使这区域呈现复杂状态,不利于美国队的进攻。可见掩护区域在比赛中的重要性,选择中间区域和侧翼区域掩护更容易在局部给对手造成压力撕裂对方防线,破坏对手防守,这也是美国队这两个区域的掩护次数占总掩护次数比重大的主要原因。

(二)掩护配合方式分析

根据2008年奥运会篮球官方统计网站队员位置划分情况,为了更详细地观察队员之间互相配合的情况,把掩护配合方式分为中锋和后卫掩护、中锋和中锋掩护、中锋和前锋掩护、前锋和后卫掩护、前锋和前锋掩护、后卫和后卫掩护六种类型〔2〕。但是在统计中发现中锋和中锋、前锋和前锋、后卫和后卫掩护非常少,所以本文给予了忽略,而没有在统计表中出现。另外引入有球掩护和无球掩护分析,进一步细化掩护配合方式,其中有球掩护与前面的挡拆掩护相对应,无球掩护是指无球队员之间的相互掩护〔3〕。

通过表2可以看出美国男篮在比赛中常见的方式有中锋给后为掩护、中锋给前锋掩护、前锋给后卫掩护和定位掩护。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中锋给后卫掩护和前锋给后卫掩护是美国队的主要掩护方式,占全队掩护方式的85.09%。有球掩护出现的次数为111次,无球掩护共出现25次,数据表明,美国队更注重有球掩护的运用。两种掩护方式在奥运会上其他国家也比较常见,如中国队、西班牙队和希腊队。可见其在掩护配合中的重要性。它们的主要变化都表现在中锋掩护后连续后转身挡住对方防守队员空切篮下,在运用侧对防守队员掩护跟进篮下准备接回传球和抢篮板球,在掩护中对方过早交换时,做掩护的队员就由掩护直接变为空切。通过比赛可以看出中锋给后为掩护能调动对方中锋防守,一旦掩护成功就容易形成以快打慢,以高打低的优势。前锋给后为掩护后则大多数选择后撤到三分线附近伺机接球远投。定位掩护大多都出现在前场发边线球和底线球时,以后卫通过中锋、前锋连续定位掩护接球投篮。它虽然运用比较少,但从其在最后一投甚至是绝杀,对比赛胜负具有深刻影响。总之美国队的在比赛中的掩护方式是以中锋给后卫掩护和前锋给后卫掩护为主,中锋给前锋掩护和中锋定位掩护为辅的掩护配合。

(三)掩护配合效果分析

掩护效果是指掩护结束后,队员处理球的方式及结果〔4〕。本文主要采用了掩护后投篮、突破、传球、失误四项指标来观察掩护后对球的处理方式及其产生的效果。

1.投篮效果分析

通过图2可以看出美国男篮在掩护后投篮从次数占总掩护结束方式的32%,造成的投篮命中率为49%,高于其全队总命中率。由于对手防守阵型对内线防守强度比较大,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掩护后大多选择远投,对命中率有一定影响。

2.突破效果分析

通过图2可以看出掩护后突破占总掩护结束方式的34%。掩护后突破容易造成突破撕裂对方防守,造成对方防守阵型变化,对防守具有穿透性。但在突破时容易引起对方防守注意,遭遇防守队员贴身防守甚至夹击,造成突破受阻。

3.传球效果分析

通过图2可以看出美国队在传球掩护后传球占总掩护结束方式的23%。分别有传给掩护后切向篮下的掩护队员,传给掩护后撤向的队员,传给切向篮下的队员,总之以传给掩护后切向篮下的队员居多,传球的方式则多以胸前传球为主。

4.掩护失误分析

通过图2可以看出掩护失误占总掩护结束方式的11%。可见在掩护时也容易造成被对手夹击,给持球队员带来很大压力,造成传球和投篮仓促。一般有受迫性失误和非受迫性失误。受迫性失误,在掩护后持球队员受到防守队员夹击球被断或传球失误有16次,在掩护时掩护队员掩护后没及时撤出是造成夹击导致被断和传球失误的主要原因,也跟对手防守凶悍有关系。非受迫性失误,则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传接球失误有2次,可见在高强度比赛中要保持高度注意力。

四、结论

(1)美国队在比赛中掩护配合发生最多的区域为中间区域,其次为侧翼区域,底角区域出现较少。

(2)比赛中美国队队员之间的掩护大多是有中锋队员的参与,中锋和后卫的掩护最多,其次中锋和前锋的掩护,后卫和前锋之间的掩护较少。

(3)掩护后突破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为投篮,且投篮命中率高于总投篮命中率。

参考文献

〔1〕郭永波.雅典奥运会男篮技战术特点〔J〕.山东体育科技,1999,(03):78-79.

〔2〕刘谦.提高篮球掩护配合成功率的分析研究〔J〕.文教资料,2006(10):121-122.

〔3〕张雄,张学领.篮球攻击性紧逼防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47-48.

〔4〕张磊.浅谈篮球比赛中的几个原则〔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02):81-82.

上一篇:体育教学过程基本构成因素 下一篇:论散打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