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

时间:2022-06-08 02:18:16

浅谈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

在大班额条件下,班级中的学生常常在40人以上,超过50人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在如此班级规模的情况下,"秧田式"的课堂排座方法就是中小学最为普遍的课堂管理设计。这种"大班额"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它还包含着我们习以为常、驾轻就熟的"常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显著特征是分科教学,强调各科教学的系统性和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掌握,学生水平统一,教学要求"一刀切"等等。在这样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确实具有相当的难度。但只要我们坚持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的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这一原则,坚持让每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领域的同时,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就一定会发现和发展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全面发展。

一、排座问题

异质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也是合作学习的显著特征之一。大班额条件下的异质分组应顾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摸底调查,弄清楚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情况、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等,组建小组时力求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使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当然,也不排斥采用同质小组来组织活动。这样的异质分组的管理模式,通过小组的活动,使得优、差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荣辱与共,息息相关"。由此,优、差生在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可以说各得其所,这样就能起到促进教学的最优发展。

其次是人数问题。各小组成员数相同(如都是4人),这种小组的构成是这样的:通常包括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中等的学生。要求小组在构建的过程中考虑在性别、民族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平衡。这对我们人多场地小的大班额来说倒是个优势,学生不需要推着有滑轮的桌椅在教室中随意走动,完全可以采用前排同学转过身和后排同学面面相对,从而组成四人合作学习小组实现生生互动。接下来可以给每一个小组的同学分别编上不同的序号(如1、2、3、4),相同序号的同学可以坐在各组的相同位置上(如坐在本组东南角的位置上)。这一做法的好处在于,当开展小组活动(如各组向全班汇报或各组派一个代表和邻组相互交流)时老师只需说"请各组的2号同学上来汇报"(或请各组的2号同学到相邻小组向他们谈谈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即可,且老师能轻松的了解各组执行指令的情况。这种化整为零的做法,既便于管理,又便于减少老师浪费无谓的时间。笔试、口试、作业调查、成长纪录袋日常都以抽样小组为单位进行。

二、互动问题

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所以我们强调所有动态因素之间的共同互动合作,即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师师互动合作,由此在课堂信息交流网络上体现出纵横交错的多维立体特征。师生互动不是说我们传统教授就没有可取之处,事实上,我们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有许多优良的传统可以继承下来,并把合作学习融入班级授课这一传统的教学形式,使传统与现代达到有机的结合。比如教师讲授。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几乎是每种合作学习策略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每堂课的开始与结束时,教师讲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生生互动,这在大班额条件下并非处于劣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倒是一种优势。学生多,意见广、建议多,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并对彼此为学习而做出的努力给予赞扬。同学们可以从互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与支持,更容易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以整体来推动个人的发展。

三、合作与竞争问题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有赏识教育的观念,即要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我。要学会欣赏孩子,我们应该回到小时候教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时的那个状态,眼中一片光明,看到的不是孩子身上的不足而是美好的前景。

其次,我们认为,在七、八年级创建合理的小组,在大班额教学条件下,教师更应该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的方式,将合作技能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予以落实,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侧重于整体稳步推进。而到九年级,面临升学的压力,更应注意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加强竞争意识的培养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包括个体和小组的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当然,这还是要在合作的学习情境之中展开。

四、评价问题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过程。为此,在评价内容上,既注重学习目标的检测,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评价。评价原则上,重视捆绑式评价,将每位学生置于合作小组的小环境中,再将每个小组至于整个班级的大环境中,这样,化大为小,每一个学习小组就好像是一个微型班级,小组合作将"大班额"变成了"小班额",组与组形成竞争,组内学生形成竞争与帮扶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效率最大化。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2012】GSG559)

上一篇: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浅析 下一篇:加强英语情感教育,提高英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