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24 04:17:10

浅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47-02

曾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福建省小学语文新课堂展示暨教学研讨会”, 会上,我认真聆听了专家的报告,潜心观摩了名师的课堂教学,收获颇多。听名师上课,让我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美妙感受,如聆听荡气回肠的名曲,又似品味余香缭绕的香茗。名师的课堂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让人回味无穷、津津乐道。众观名师、专家的课堂的有效性达到了不能言喻的纯熟程度,且应“如何打造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的杨献荣老师更是做了个精辟的回答――带孩子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来”把文本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出来,“回”要引领孩子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写作特色。而就处在农村的小学,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作为一个尝试者,结合参加各种学习的机会及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一、发展思维,激活学生阅读的期待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启动情感。如五年级下册《献你一束花》,上课伊始,让学生反复读第一段: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要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之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各抒己见――花到底该不该送给失败者?进行三层面点拨:①花献给失败者是怎样的意义?请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描写“她”的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②引导生读好描写“她”的心理活动的句子,以及女服务员献花的有关内容。③引导学生理解“她”失败后的沮丧愧疚,接受鲜花时的激动、兴奋。(这样层层拨理,课文重、难点的解决水到渠成,学生的思维也随着课文情节的起伏而回荡开来,从中还让学生明白了“只要付出了汗水和力量都应得到尊重”。)

步入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期待”的教学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想像,充满无限的期待,久而久之,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重视朗读训练,促进学生愿读乐读

于永正教师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但“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我们要寻求朗读的最佳形式,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王松舟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读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时,便是抓住“游”字进行练读,就有智慧在里面了。

三、大胆想像,训练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空白的大胆想像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如教完《跳水》一文后,教师可启发学生:孩子被救上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你来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学生们有从孩子角度说的,有从水手角度说的,有从船长角度说的,还有从猴子角度说的。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又如《生死攸关的烛光》课后思考题:想像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学生各自展开想像的空间,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选择中得到了发展,创新思维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读写结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们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绝好的作文范文,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围绕单元作文适时地渗透一些相关的写作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要借助课文中的“例子”,明白了作者写作目的的同时,还要学习“谋篇布局”的写作特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作文训练中懂得作文材料安排的合理性。

例如:在执教《灯光》时,可以教给学生学习课文的安排意图,引导读书方法的指导,可问:课文是以“灯光”为题,并且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前的灯,有什么深意?

又如:在学五年级下册“读书”主单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明了读书的好处,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语文天地”中的综合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和读书的兴趣时,借鉴本组作者写作风格,也谈谈、写写有关读书的作文。或是在模仿课文片段进行口述,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读写结合。

我们可利用我们所特有的教学资源,找到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进而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如此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初中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浅见 下一篇:探讨初中阅读教学“读后阶段”存在问题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