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西九龙山采茶戏剧团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6-08 12:57:22

浅析江西九龙山采茶戏剧团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九龙山采茶戏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她所蕴含的艺术成就使她被誉为客家文艺百花中的一朵奇葩。如今安远县九龙山采茶戏剧团是发展采茶戏的一支重要队伍,在发展过程中,剧团遇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剧团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两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九龙山 采茶戏剧团 发展现状 对策

一.采茶戏剧团源流简述

赣南安远县九龙山盛产茶叶,客家人居住此地以茶而歌、因茶而戏,因此九龙山是采茶戏最早形成的地区,从明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国戏曲志・江西卷》载:“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影响较大的一个剧种,据考,它是明末清初起源于赣南安远县九龙山。在明朝,采茶戏的最初是茶农劳作时的茶歌,在吸取了民间歌舞等艺术形式之后形成了广为流传的“采茶灯”,亦称“茶蓝灯”,茶蓝即是是茶农采茶的篮筐。茶农为了接待远道而来的商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姐妹二人表演上山采茶,手持茶篮,边唱边舞,唱着“十二月采茶歌”(每人轮唱六个月);扮丑角的手持纸扇在中间穿插打趣。因此采茶戏初期主要表演以客家人生活为主的小戏,主要有三个角色(二旦一丑或生、旦、丑各一),剧情轻松活泼,以喜剧居多。

江西九龙山采茶戏发展最盛的时期是在清朝康熙、乾隆统治时期,史籍中记载了清朝乾隆时期陈文瑞有一首描写采茶演出盛况的诗《南安竹枝词》:谣哇小唱数营前,裘扮风流美少年;长日演来三角戏,采茶歌到试茶天。这时的采茶戏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形成了与明朝时具有“自娱自乐”的自乐班完全不同的演杂套戏的三角班,大约有三十多个班子,其剧目内容也从欢庆太平盛世转变为与封建社会体制下的伦理道德相悖的浪漫爱情主题,常以喜剧的方式讽刺、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政府统治的腐败,这些反映社会现实的采茶戏因其内容不被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在乾隆四十七年被刻立禁碑:禁搬唱采茶,扰乱地坊。于是历代统治者都曾多次下令禁止采茶戏的演出,自此采茶戏逐步没落下来。

新中国成立前,采茶戏遭受到严重的摧残,曾和黄、赌、毒一起被禁止,全赣南也只剩下五六个戏班,并且只能偷偷摸摸躲在深山里,时演时停。此时的采茶戏气息奄奄,苟延残喘。解放后,采茶戏班也苦尽甘来,得到灿然一新的发展,并成为众多戏曲文艺中一朵盛放的瑰宝。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安远县成立了采茶戏剧团,通过对老艺人口述的采茶戏剧目,整理出了大约五十本传统采茶戏剧目。改革开放后,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采茶戏剧团吸收了诸如其他如戏曲、民族歌剧等表演形式,推广创新了十几部采茶戏剧目。2006年5月20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及保护下,赣南安远县九龙山采茶戏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 采茶戏剧团发展现状

采茶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其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中,艺人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采茶戏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并与赣剧一起成为江西省两大代表性剧种。安远县采茶戏剧团作为其中翘楚,对采茶戏的传承与创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仍有许多的问题存在。笔者近期走访了安远县采茶戏剧团,在那里了解到采茶戏剧团的发展状况。

首先,从软件设施方面来说,有以下两点:一、采茶戏剧团各类人员严重短缺。包括正副团长、演员、主持人、剧目导演、词曲编创人员、录音师、舞美道具师、灯光师、舞蹈编导、活动策划宣传、财务人员、后勤杂物人员等统共才有不到二十人,正式在编的只有十三个人。其中,诸如词曲编撰老师、舞美道具师、灯光师、导演等人都需要大量从外地聘请,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二、剧团成员趋于年轻化。一个年轻化的剧团十分有朝气,但在另一方面年轻演员对于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能就不会那么高涨,另外这一批年轻演员多数是初中毕业后被定向培养送到文艺学校学约2两年半之后,回来直接参加采茶戏的排练演出活动,相对来说,文化根基扎得不深对采茶戏传统剧目的了解也不是很深刻,剧团普遍都是90后,最小的演员年龄是16岁,安远县采茶戏剧团是赣南地区平均年龄最年轻的团体。而专业的老艺人却寥寥无几,有也是年事已高,难以重用。

其次,从硬件设施方面来看,剧团设施在数量、种类方面都比较缺少,安远县于2012年成功落成采茶戏大剧院,但是目前已损毁。剧团统共只有一间舞蹈房,所有训练、排演、编创都在此地。出去演出时整个剧团只有一辆白色货车拉载演员和道具,平时排练只使用一台小音箱,练声则只有一台电子琴可供使用。可以说,硬件设施是极度不完善的。再次,从宣传策划方面来说,几乎没有宣传可言。笔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整个剧团在外演出并没有做宣传策划方面的工作,到达指定地点开始演出,演出结束后则离开。对于采茶戏文化及所蕴涵的意义并没有很广泛而深刻的播撒出去。

最后,从演出强度来看,整个剧团都在无私地奉献。安远县采茶戏剧团每年为全县18个乡镇送服务至少一次,有时甚至每天要演出三场(早午晚各一场),经常是早上六点出发晚上11点钟才能回到家,可谓极其辛苦。据不完全统计采茶戏剧团一年下来演出场次最少可达120次之多。

虽然人员不够、设备不全,工作量大且工资很低,安远县采茶剧团依旧不畏艰险、迎难直上,近年来合整团之力创作出了《东江情》《快乐标兵》等优秀剧目,并于2014年上半年又独创出新剧《圆梦九龙山》,在再现生动热情的采茶戏的同时为宣传实现“中国梦、我的梦”付出一份坚实的力量。

要切实可行的推动采茶戏剧团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需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大投入资金对安远县采茶戏剧团的各项设备建设。施行“走出去、请进来”人才培养战略:走出去向其他戏曲剧种学习发展经验,请优秀的戏曲指导老师过来教授先进的唱腔及采茶戏舞蹈的编排。定期与赣南其他剧团做交流活动,增加培养各类采茶戏骨干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真正做到爱采茶戏、唱采茶戏,也防止优秀成员的流失。修缮剧院,加大对灯光音响、道具服装、以及其他设备器材的投入。

2. 立足于安远县旅游文化资源。把安远传统的茶文化、九龙山采茶戏的红色元素(许多采茶歌曾被改编为多首红色歌曲)及自身特色、著名的三百山国家四A级风景区联系在一起,让采茶戏剧目的演出作为旅游项目中的一个,一方面既传播发展了采茶戏,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剧团的收入,同时广泛宣传了采茶戏文化。

3. 打造采茶戏文化节。安远县九龙山采茶戏作为赣南采茶戏的源头,几百年来兴衰荣辱仍屹立不倒,积累独创了众多的优秀剧目。在举办文化节过程中,拉动当地经济,再现优秀采茶戏文化,既是传承传统采茶戏剧目的同时也推动也鼓励了采茶戏的创新发展。

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的安远县九龙山采茶戏剧团在致力于传承、保护、发展的过程中,风风雨雨几十年,展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采茶戏也因其所独具的魅力被著名词作家田汉先生誉为客家文艺百花中的一朵奇葩。江西九龙山采茶戏剧团发展问题的凸显反映了全国其他地方戏曲剧种的生存状况:艰难的存活。因此,采茶戏的发展不仅仅要靠剧团不断地艰苦努力、不懈地创新,更加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及政府的关怀才能走的更远更好。(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庚任总主编:《中国戏曲志・江西卷》,中国 ISBN中心,1999 年版。

[2]韩玉澎:《探析赣南九龙山采茶戏的艺术特色》,中国报业,2011年3月25。

上一篇:巧用比较策略 促进有效教学 下一篇:回溯“基点” 展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