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2-06-08 12:27:00

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摘要】“问题解决”教学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促进学生真正有效的发展,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正是以“问题”为动力,驱使学生自行参与知识和技能的探究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健全的个性,提升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本节课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宗旨,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很好的完成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问题解决 原电池 工作原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20-02

一、教材分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的重要知识点,更是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一部分。它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氧化还原反应、能量间的转化、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性质等等,甚至包括物理电学中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间的转化、电解质溶液及金属的性质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喜欢自己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思想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小到手电筒,大到人造卫星,均需要依靠化学电源提供电能。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的原理和遵循的规律,可以促使学生深刻认识身边的电化学现象。对原电池原理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向上联系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化、电解质溶液、元素化合物知识;向下为未来学习化学电源、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形成研究制造电池、进行创造发明的初步意识。这样构建的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强化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从实践中提取理论、再完成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苏教版教材必修2中已经重点介绍了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并对实用电池进行了简单介绍。选修的知识是在必修2基础上的加深和提高,从必修水平到选修水平,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要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必修2中介绍的原电池电流效率低(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节课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宗旨,引出将两个半电池通过盐桥相连而形成的电流效率较高的原电池。必修2中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而本节课则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求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根据有关原理进行原电池的设计,并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式。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与分析,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2)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电极,能写出电极反应式。(3)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索。(3)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并享受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2)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科学前沿问题,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电极反应式及电池反应方程式。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或用到形形、各种各样的电池(PPT展示各种电池的图片),这些电池是如何工作的呢?在必修2中我们对原电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原电池的知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教师】下面我们首先进入今天的“温故知新”环节:用导线连接铜片和锌片,并将铜片和锌片同时置于稀硫酸溶液中,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电流计,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PPT展示铜锌原电池(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flas。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气体产生,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且偏向铜极,溶液不变蓝。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

【教师】这样的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量?

【学生】电能。

【板书】一、原电池

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作原电池。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及反应方程式。

【学生】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

总反应:Zn+2H+=Zn2++ H2

【教师】在以上的装置中锌片为 ____ 极,发生 ____ 反应,铜片为 ____ 极,发生 ____ 反应。

【学生】学生回答:负,氧化,正,还原

【教师】我们总结一下,形成原电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①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电解质;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2.形成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对原电池形成条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教师】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Zn + CuSO4 = ZnSO4 + Cu是否能形成一个原电池呢?

【学生】交流讨论,利用实验台面上的试剂、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上一篇:初中生电子产品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下一篇:不改知识导向为能力导向,就只能“穿新鞋走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