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6-08 12:03:46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 本文就初中英语阅读课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成效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关于增强初中英语阅读课文教学效果的建议:(1)要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置于阅读课文教学任务的首位,使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成为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首选材料;(2)让课文中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探索的内容;(3)充分了解教材,合理地做好教学设计。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阅读课文 有效性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个教学模块的第二单元基本都是阅读课文。这些课文承载了不少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如语法、词汇和句型。不少老师的想法和做法是:只要把这些语言知识都给学生讲清楚了,就基本完成了这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老师在讲授这些阅读课文时一般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先导入课文,然后教授文章中的新词汇,接着让学生听录音或读课文以完成与课文相关的听力或阅读任务,最后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跟学生讲解文中的语言知识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种传统的只重知识点忽略能力提高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不利于增强阅读课文的教学效果。原因在于:第一,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注重语言点的教学,会误把阅读训练课变成关于语言知识点的讲授课,以致学生在阅读课堂中不能很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阅读能力训练。第二,教师讲得多而学生参与得少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容易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总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不能形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文的教学有效性?反思之前的教学经验,总结研究所得,我认为老师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有效性体现在:重视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使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成为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首选材料。

阅读文字材料的目的是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所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让学生有效地读懂一定的英语材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不少老师忽略了对教材中阅读课文的利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方面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匆匆把课文过一遍之后,通过大量课外阅读练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训练阅读能力,这样看上去含量很大,但学生除了接触更多的阅读文章之外,在理解分析文章的方法和技巧上的能力到底有没有收获?事实上,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第一,在缺乏老师的有效监督和指导下,学生在完成这些课外阅读练习时一般只把它们当做课外作业来完成。只要能找出正确答案,学生就很少主动地进一步读懂阅读材料,更没有意识到从中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技巧。第二,大量的课外阅读文章虽然题材广泛,但水平不一,缺乏一定的教学针对性,不能系统地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相衔接。因此,就算学生做了大量的课文阅读练习,他们的阅读能力也难以有明显的提高。事实上,大量的课外阅读练习只能作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补充成分,而不能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然而,教材中的阅读课文跟那些课外阅读文章就有本质的不同了。它们均由众多权威英语教学专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共同编写而成,无论在知识结构方面还是在语言能力训练方面都适合用做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首选材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在正常的阅读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增强阅读课文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性体现在:通过充分了解教材,合理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学习阅读分析理解文章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准确率。

应试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份英语试卷,30分阅读理解,加上10分完形填空,15分综合填空,这两题(一题相当于选择题,一题要求写单词)也很讲究理解。不少老师比学生先泄气:理解的学生是不用教的,看他自己天生的能力。其实不然,只要学生会把握一篇文章的大意,就会从文章里获取信息,至少30分里面有24分是能轻而易举拿到手的;再者,如果一个学生长期能在阅读理解方面拿24分,自信心跟知识量就会跟进。所以,在长期的阅读课上,不断灌输对不同的文章入手理解的方法,学生无论在英语习得方面还是学习成就感方面将深受裨益。

也有老师曾经尝试,把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设置好了所有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去,结果学生在茫茫然中只把时间浪费或有些学生在等待老师的答案中消磨时间,都没有投入到学习中,老师抱怨这种自主让学生学习的方法走不通,于是放弃了,还是选择自己“满堂讲”的方式,至少心安了――我已经做了很多。事实上,学生的“自主”还要老师的指导,否则让学生唱独角戏,很快他们就会迷失方向,消磨意志,也不愿自己走下去。

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技巧是增强英语阅读课文教学效果的前提。但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每篇阅读课文都承载着相当多的教学任务。老师们如何做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既能充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熟练地掌握文中的语言点知识,是最终实现阅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核心问题。解决这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们要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合理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把所有要求学生练习和掌握的内容都科学地安排到相应的教学步骤中去。

试举一例:初一下册module 5 Unit 2 “London is bigger than Cambridge”,很明显这一课是两个城市的对比,涉及英语语法中形容词比较级的复习运用;写的是地方,不可避免地涉及地理环境、方位、气候等内容。我的设计:从自身的国度入手,求其生动,我用一张中国地图;转入英国地图――先介绍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国,包含威尔士、英格兰、北爱尔兰和苏格兰(加线勾勒)。

这些虽然似乎与文章没有多大联系,但我认为学生要学英语,连这些基本的背景知识都没有的话,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粗略翻阅课文,在地图上指出本课的两个地方大约在哪里。一篇文章要求学生找些东西,学生可能找不到北,这个时候,阅读文章的技巧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索:我们该怎么找?学生有了想的方向,灵机一动就知道――针对哪个地方就在哪一段找,根本不需要大海捞针――这是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索的结果,不是老师给的。

为什么要对比这两个地方,而不是其他?再让学生浏览文章,找出:Writer’s name:(Tony Smith)

His hometown:(Cambridge)

His country:(The UK)

Its capital:(London)

显而易见,作者在对比自己的家乡跟首都。既然是对比,便用列表的形式看个明白:

再结合课文设计的第三部分,看看这两条河及附近的景观,写写哪一条是River Thames,哪一条是River Cam。同时认识剑桥大学的模样,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别忘记阅读课与对话课不同之处:它可以带给我们遐想和情感。

课文最后,由英格兰的东部剑桥,南部伦敦,探索西部跟北部的情况。整堂课呈现出文章的结构详略安排,引领学生无论是看一篇文章还是自己写一篇文章,跟语文的作文都无两样,同是有个条理。在熟悉课文之后,在第二节课,是时候让他们根据天气、地里环境、景点、饮食等方面写写自己的情况,外来工子弟,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跟目前所在的城市对比;本地生写写所旅游过的熟悉的地方跟自己的家乡对比。以此作为应试作文训练也好,作为一种理解的加深也罢,从本国开始,深入课文中的英国,再回到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是我自己对这一课堂的设计意念。

三、有效性体现在:在解析文章结构的同时,兼顾课文中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最好的方法是让它们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乐于接受的内容。

在传统的阅读课文教学中,面对大量的词汇、语法和句型教学,老师们一般采用直接解释的说教方式,甚至提炼出要求掌握的单词和短语,以中译英的练习形式过一过场,熟读然后练习。这种教法不但成效低,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甚至因课堂气氛的枯燥乏味导致不少意志力薄弱的学生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必须转变学生的课堂角色,令他们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求知者,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module 5 unit 2 “London is bigger than Cambridge”,从本国开始,深入课文中的英国,再回到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课堂的设计意念中,我使用中国地图有什么用?引入新单词,这样乍一看,很乱,密密麻麻。其实逐个逐个边问边放出来才有感觉:Shanghai/Hainan/Xinjiang/Heilongjiang is in the east/south/west/north of China.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The cities:Liaoning,Jiangsu,Zhejiang,Guangdong are on the coast.这样的话,不用解释,学生轻而易举地明白这些单词的意思,而且对它们有深刻的体会印象。而大不列颠这张地图(如下)除了切实地让学生了解大不列颠与英格兰的关系之外,清楚英国的某些背景知识,同时学会region一词。

由此可见,图文介绍必要的知识背景和直观的单词教授,让学生从被动的死记硬背的语言学习中解放开来,变成乐于接受的知识。教学方法有:①老师引导学生探索:我们该在文章中怎么找出这些细节?②为什么要对比这两个地方,而不是其他?③要求学生根据两个城市的对比情况填表;④We have learned about Cambridge-the east of England,and London-the south of England,what about the west and the north of England?当我们通过不同的提问把死板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在课堂中探索的材料时,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课堂的参与度都会大大提高,而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有显著的增强。因此,教师不能再把相关的语言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而要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学会通过讨论或借助各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的方式学习崭新的知识内容。

整节课还有一个地方:语法――形容词比较级。长久以来,很多老师都在研究:在阅读理解课当中应不应该着重讲语法。我认为要就课论课,直接影响文章的大意,就应该在引入的时候,语法与承载语法的内容一同设计带入,甚至应该贯穿在文章理解的时候;像这本课而言,形容词比较级算是一个复习内容,对于初一学生要求也不高,只要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可以在课后练习或在练习写作时稍为熟悉即可。总原则总任务应该是立足于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只要老师能够明确关于每篇阅读课文的教学任务,巧妙地做好教学设计,有科学清晰的教学思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杨燮君等编著.中学英语实用课堂教学艺术[S].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杨庆平.浅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交流,2009(5).

[4]Anderson,N.J.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聂爱萍.基于初中英语有效性教学的探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1).

上一篇:特大型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防治的认知理论与对策... 下一篇:以理念创新引领首都城管创新发展